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05-18 19:49孙晓芹,关文华,马正华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孙晓芹,关文华,马正华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徐州市民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OSIE(184.22±20.87) 分、ADL评分(24.33±5.32) 分优于对照组(142.16±20.14) 分、(29.16±5.24) 分(P < 0.05) ;观察组SDSS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各项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况,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在情绪、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对家庭、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为控制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病,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稳定患者病情,维持良好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1]。老年精神病患者基础治疗和辅导的同时,还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2]。为探讨个性化护理的有效性,本文将其用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通过组间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个性化护理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 2021年6月期间徐州市民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入选对象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年龄均≥60岁,患者家属知情研究内容,签订研究同意书。排除合并精神分裂、恶性肿瘤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电脑随机完成组间资料分组比较。对照组(40例) :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2±3.8) 岁;观察组(40例) :男21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1±4.0) 岁;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病变进行观察,提供饮食指导、口头宣教。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如下。

(1) 个性化心理护理:评估老年精神病患者情绪状态,按评估结果,制定计划,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配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2) 个性化用药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意义,使患者了解按医嘱用药的作用,提升疗效。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管理,指导家属用药注意事项,使家属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剂量。喂患者用药时,送到患者手中,亲眼看患者服下。

(3) 个性化按医嘱开展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沟通,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如果患者情绪状态不佳,不能遵医嘱治疗,要提供心理干预,配合宣教,使患者可以重视疾病,增强患者遵医嘱配合的意识。

(4) 个性化宣教:护理人员每日查房要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有潜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升患者的信任度。针对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开展个性化宣教。每个月以黑板报、多媒体、交谈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开展健康问题宣教,与患者积极互动,通过讨论,制定解决对策。在出院时,为患者和家屬讲解疾病发病的征兆,了解预防疾病复发的方法,鼓励患者多多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培养信心,以此提高适应力。与家属沟通,提醒家属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既要为患者提供心理关爱和支持,又要鼓励患者参与家庭建设,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劳动,帮助患者不断提高自制力和生活能力,促进因病受损的社会功能逐步得到恢复,使患者可以更快地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患者开展个性化教育,将心理、躯体、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结合,尽可能解除患者身心的痛苦,以利于尽快适应社会。健康宣教能对药物治疗起到有效的补充,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可以积极参与到自身健康管理中。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明显减退,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能力,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陪护,辅助患者完成日常的饮食和正常的生活。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控制患者进食的速度,避免发生呛咳。有些患者会有自杀倾向,认为自己拖累了家人,为患者讲解发病原因、防控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就可以正常生活。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使患者可以感受到家庭温暖,建立康复的信心[3]。

1.3 观察指标

(1)根据NOSIE观察量表对两组行为障碍程度评价,5级评分法,用0~4分评价,0分表示无症状出现[4];1分表示偶有行为障碍症状出现;2分表示行为障碍症状出现次数较多;3分表示经常性的表现出行为障碍症状;4分表示几乎均为行为障碍症状。总分16分以下表示正常,16~22分表示患者行为有不同程度行为障碍,22分及以上表示有明显的行为障碍。

(2)根据日常生活力量表(ADL) 对两组生活能力评价,得分低表示生活能力高。

(3)根据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 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每个维度评分0~2分,0分表示无缺陷,1分表示有所缺陷,2分表示缺陷严重,得分低表示生活质量高[5]。

(4)通过认知、人际、适应、情绪、性格等不同维度对两组精神心理状态评价,得分高表示精神状态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SPSS 22.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值检验,P < 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NOSIE、ADL评分

护理前,两组NOSIE、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NOSIE、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 ,如表1。

2.2 分析生活质量(SDSS) 评分

观察组SDSS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如表2.

2.3 分析精神心理状况评分

观察组各项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 ,如表3.

3 讨论

生活压力的增大,老龄化加剧,导致老年精神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后,大脑功能紊乱,患者在精神上表现出抑郁、焦虑、强迫症及痴呆等不同程度的障碍。只有早发现、早治疗,通过用药控制脑部功能衰退,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才能控制病情进展,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6]。

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引入个性化护理内容,能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对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老年精神病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具有形式单一、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的特点,并没有过多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生活方面,效果不佳[7]。

个性化护理是科学的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不仅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多方面重视关注,针对患者病情、个体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所以,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引入个性化护理,能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引入个性化护理后,从NOSIE、ADL评分、SDSS、心理状况评分等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他人研究结论一致[8]。可见,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在社会的适应力,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倩芳,冯银解,李金浓.个性化干预措施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2):149-150.

[2]飞丽美.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21):152-156.

[3]王怀东.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与护理对策及对生活自理能力执行率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55-156.

[4]茆园珍.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46.

[5]李新华,李风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52-155.

[6]黄霞,郑婵燕,苏敏芝.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7(6):120-122.

[7]凌庆环,许菊,于东侠.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184-188.

[8]张美珍,雷小红,王文婷.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观察[J].心理月刊,2018,(6):133-134.

猜你喜欢
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