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的双边匹配研究

2021-05-19 03:33刘素兰吴泽斌吴立珺
科技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双边满意度

刘素兰 吴泽斌 吴立珺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2 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4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58)

0 引 言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曾以行业为依托,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面临行业特色弱化、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等发展困境。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探讨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通过专业优化调整继续保持并发展特色和优势,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惠泱河(2011)认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主要指那些具有显著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原属行业部委管理,在世纪之交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省区市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1]。吴立保等(2011)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历程总结为“行业化-去行业化-再行业化”[2]。孙占利(2019)认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定位回归到行业和区域[3]。郭霄鹏、张京京(2016)提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要与行业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同呼吸共命运,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和优势,争创一流[4]。刘素兰、吴贤振(2020年)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研究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逻辑起点,构建以学科治理竞争力、资源竞争力、协同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政府支持和机会支撑等六大子系统为基础的学科钻石模型竞争力分析框架[5]。尤青、单大明(2010年)认为地方工科院校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根据毕业生就业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应然与实然逻辑[6]。现有研究一般以高校实例为出发点,主要集中于学校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协调专业设置与区域企业人才需求关系问题的研究更多是定性分析,通过定量测评或构建模型求解的研究甚少。

高校如何进行专业调整优化以突出学校特色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拿掉没优势的,让资源聚焦到强专业上来”,是高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企业与专业的关联度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协调专业建设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基于对现有研究梳理及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特征,本文依据学生对专业和企业对学生素养满意度的调查,构建双边匹配模型求解专业设置与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的最优匹配,为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设置与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双边匹配理论

双边匹配模型是根据双边主体对匹配对象的满意度信息,尽可能获得最优的稳定双方匹配[7],这一模型已广泛运用于各研究领域,如经济管理领域中人员和岗位匹配问题[8]、教育领域中教育与工作匹配问题[9]、心理学领域中婚姻匹配问题[10]、制造业领域中复杂任务匹配服务问题等[11-12]。现有研究主要基于不同情境和研究领域的特点对匹配问题展开探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对一双边匹配,如岗位匹配以及婚姻匹配;一对多双边匹配,如教师与学生匹配;多对多匹配,如复杂任务与服务匹配。本文所研究的专业与企业人才匹配情境,是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从就业专业与学生素养角度出发,将其匹配问题采用0-1背包策略进行优化,将企业假定为背包,待匹配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假定为待放入背包中的物品,建立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求得最优的稳定匹配。为进一步说明专业与企业人才匹配的研究思路,本文假定存在企业与学生双选的平台,在此平台中有两个匹配主体,一个匹配主体是需求方企业记为D,另一个匹配主体是供给方不同专业的学生记为P。双边主体需要将各自的指标信息提供给平台,由平台依据双边主体提供的指标信息测算出双边满意度,以最大化双边满意度为目标,计算最优稳定匹配方案。每一个企业与学生的连线表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表示双边的满意度。企业根据指标集测算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满意度,学生根据指标集测算出对专业的满意度。双边主体依据满意度值进行匹配,得到最优稳定匹配集合。

1.2 满意度测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通过对指标构造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计算各项指标的主观权重。

利用最大熵原理确定客观权重。为降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利用最大熵原理确定客观权重,建立权重赋值模型:

(1)

确定组合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的主观权重和最大熵原理计算客观权重,利用组合赋权法计算最终权重:

(2)

计算双方主体满意度。利用组合权重,计算各双边主体的满意度:

(3)

(4)

1.3 双边匹配模型

F=(Z1,Z2)

(5)

(6)

min|Z1-Z2|=|αij-βij|xij

(7)

其中,Z1、Z2分别是双方满意度,xij是决策变量。若第i个专业的学生匹配第j个企业,则取值为1;若第i个专业的学生不匹配第j个企业,则取值为0。

2 实证分析

2.1 算例选取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以南方某高校为例进行分析。该校是冶金行业特色型高校,曾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现由地方省政府直管,属于典型行业特色型高校,且该校特别注重校企合作,也为地方区域相关产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可为其他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由于所选高校的矿业工程专业是特色优势专业,本研究选择该专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节点企业进行满意度调查。涉及矿业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运转情况、人才需求不同,其就业情况、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素养也有所差异。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关工程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是影响企业选取人才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学校的就业协助、工资待遇等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就业专业的满意度。鉴于上述分析,本文对矿业工程专业学生和矿业产业链节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主要选取学校的就业协助、工资待遇、专业就业的挑战性、收获等对就业满意度进行评价(见表1),选取专业知识水平、相关工程能力等指标评价企业对学生素养的满意度(见表2)。

表1 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企业对学生素养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计算过程

为更好地了解矿业产业链各节点企业和学生双边主体需求特点,本研究基于矿业企业和所选高校每年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数据。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仿真实验平台,利用组合权重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指标权重和仿真计算匹配双边主体的满意度,并运用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匹配求解,最终求出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最优匹配的专业。

表3 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同理,利用式(4)和企业对学生素养各指标的评价值及相应指标权重,可计算得到企业对学生素养的满意度(见表4)。

2.3 结果分析

矿业产业链包括矿产勘探、矿产开发加工、矿产应用和终端保障等环节。为了对矿业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进行双边匹配,本文将调研的矿业产业链16家企业划分为勘探类企业、开发类企业、应用类企业以及支撑类企业。为使得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化,根据前述分析建立双边匹配模型,设置4类矿业企业分别与所选高校的现有62个专业进行匹配,即:

(8)

表4 企业对学生素养的满意度

由于双边主体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最多选取一家企业进行匹配,而矿业企业可以匹配多种专业的学生,将该模型利用0-1背包策略进行转化,利用离散粒子群算法求解,并利用式(8)根据双边满意度计算匹配度,匹配结果见表5。

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匹配度排名前5位的专业分别为采矿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和安全工程。说明学生和企业对这5个专业的满意度最高,是学校应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与勘探类企业匹配得分最高的是采矿工程专业,其次是安全工程专业;与开发类企业匹配得分最高的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其次是材料化学专业;与应用企业类匹配得分最高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与支撑类企业匹配得分较高的是会计学专业与工程造价专业。勘探类企业希望匹配度在85分以上的专业人才需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素养,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能够了解采矿工程的知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能够具备一定的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知识。同一个专业可与产业链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匹配,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可与开发类企业、应用类企业匹配,智能制造工程可与开发类、应用类企业匹配。

对于匹配度低于60分的专业,表明此类专业与矿业产业链双边匹配度不高,换言之,各类型企业对此类专业人才需求度均偏低;城乡规划专业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匹配度最低,说明城乡规划专业在发展定位中应结合学校特色,培养的人才要面向行业,解决行业需求。人工智能专业匹配度也较低,人工智能是新开办专业,在发展中需要找到该专业在行业中的定位。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是双边匹配的认识,从专业设置与区域企业人才需求匹配的视角,提出一种基于背包策略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的双边匹配优化模型求解方法,从而为高校专业设置调整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所选高校为例,对矿业产业链中的企业与学校专业进行双边匹配,发现匹配结果与学校的专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匹配度高的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匹配度低的专业是学校重点改革的专业。从构建的匹配模型来看,为推动区域企业人才需求与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设置之间的互适性发展,应通盘考量当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建设契合专业设置与区域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从匹配模型结果来看,为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应针对匹配度低的专业进行招生人数的限制或者停办专业,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建设有针对性的专业群,满足企业需求,办好、办强最具区域贡献度专业。

3.2 对策建议

从历史的角度看,行业特色型高校拥有为行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经验与做法,应继续保持与发扬。从现实的角度看,如今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也应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满足区域企业急需的人才需求。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行业特色型高校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找到与企业相结合的连结点,针对供需对接专业及时进行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使专业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及时反映企业的需求。

二是依托行业背景,提升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行业是行业特色型高校产生、发展及壮大的基础,依托行业办学既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追求。在服务行业的过程中,该类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得到彰显与强化,应继续保持对行业的联系,及时发现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为其培养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表5 全校所有专业中匹配度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的匹配结果

三是立足地方经济,提升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高校为满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增设相关专业以弥补急需人才,撤并就业存在问题的专业。

本文提出的基于0-1背包策略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双边匹配优化模型,仅在学理上进行初步探讨,加之所选高校作为验证方法样本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今后将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学理探析和案例分析。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双边满意度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隧道内超短边多公共转点双边角交会测量技术探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双边投资协定与外商直接投资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与2018年全国卷l理数21题相关的双边不等式
数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