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想象力,她们的经验

2021-05-23 22:16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2021年4期
关键词:天马行空晨曦云朵

● 记录人:晨曦妈妈

● 职 业:童话作家(在读博士)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身边的朋友也常有同感,每当孩子问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说一些不明所以的想法时,大多数人要么选择忽略不计,要么不知如何接茬儿。好在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我们这代人对孩子的想象力实行“泼冷水”、暴力打击的情况已经不多见了。

想想我们小时候,万一哪天想象力爆发,说出一些天马行空的话,大概率得到的回应是:“这孩子魔怔了吧,说什么胡话呢!”所以,等我的孩子渐渐长大,对她表达出的或稀奇古怪、或妙趣横生、或亮闪闪、或无厘头的想法,我从不会妄加评议或干预。相反,很多时候我会尝试加入她的想象力游戏,让想象力多飞一会儿。

比如,晨曦刚上小班时,有一天放学,老师说:“今天老师问小朋友会不会跳,晨曦说她会跳,而且跳得可高了。我们问她能跳多高,她指着二楼的屋顶,说可以跳到屋顶上!”我听完哭笑不得,很诧异她为什么会说这种“大话”。回家的路上,我问她真能跳那么高吗?她很自信地说:“可以!”我又问:“跳那么高干什么呀?”她继续自信地说:“去追小猫呀,小区里的猫咪不是天天在屋顶上(实际是车棚)跳来跳去嘛,而且它们还在上面睡大觉!”这个回答倒是有点出人意料,于是我说:“那还挺有意思的。你还能跳多高呢?”她仍然自信地说:“我还能跳到天空上。”这次我更吃惊了,但还是本着循循善诱的原则说道:“啊,那你太棒了!不过,你跳到天空干啥呢?”她停下来,抬头看着天空说:“跳到天空上呀,那就给小云朵一个抱抱吧!说不定抱一下,我也能飞起来了,对吧?”哎呀,不得了,这番话让我这个有着近十年写作经验的童话作者自惭形秽。

回到家后,我们又以做游戏的形式“比跳”,从而发散孩子的思维,展开更多的想象。因为游戏口令讲究朗朗上口,晨曦越说越押韵。最终,我根据她的意见简单提炼了一下,就变成了一首名为《跳》的小诗:

我喜欢跳,

我能跳得很高。

我能跳到屋顶上,

叫醒那只爱睡觉的小猫;

我能跳到天空上,

给小云朵一个抱抱。

再比如,去年秋天,我带晨曦去农科院看稻田、豆田和棉花田,种田的大姐给了晨曦一朵带籽的棉花,开玩笑地说:“回家种到花盆里就能长棉花了。”到家后,我们把棉籽种在阳台上的花盆里。一天,晨曦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是这样。棉花小种子长呀长,一直长到天上,像云朵那么大。可能等它长大了,就是一片云朵,它本来就是一片云朵。它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等玩够了,还会落到我们家的阳台上。然后呀,她被姥姥看见了,就收进来,拍打拍打,做成了小棉被。妈妈,姥姥做的星星被(被罩是星星图案)一定也是这样做的。所以等我睡着的时候,小云朵做的棉被就会带我飞到外面玩啦!”我耐心听完她长长的一段话,颇觉感慨。六岁的孩子其实已经基本分辨出什么是虚构、什么是现实了,在不断增长的社会经验的冲击下,孩子还能保持这样的想象力,整体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的态度自然是鼓励加引导,把它们视为一个个小惊喜。但是,也有很多朋友甚至我的家人都表示过这样的疑虑:“说这么多,这个想象力到底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我也不是没想过。作为一个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艰苦”成长起来的普通家长,难免会时常走进实用主义的迷雾。每当这时,我就会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孩子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晨曦曾经在幼儿园这样对别人说:“我的妈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她只比我大一岁,我們经常在一起调皮捣蛋、胡思乱想,还怕爸爸知道了会批评我们,我们可太搞笑了。”这是一个轻松快乐、充满童趣的状态,也是我认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身心健康状态。

没错了,“保护想象力”本来就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当下孩子们的童年被一再压缩,想象力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或许不能像知识类教育那样立竿见影,但是它大概率能避免孩子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小大人,而是保持活泼生动、思维灵动地成长起来。与其等到未来某一天绞尽脑汁地求助各大教育培训机构为孩子“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力”,莫不如趁他的想象力还未消逝的时候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

● 记录人:萌萌妈妈

● 职 业:期刊编辑

——用最大的“不作为”去守护孩子的“作为”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所扮演角色的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呢?其实很简单,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做的事情,时刻保持一颗童心,用最大的“不作为”去守护他们的“作为”。

认真听孩子说话,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语言表达的天才。他们有着各自与众不同的表达风格,但都同样的生动有趣。“妈妈,我知道为什么爸爸不会游泳了,因为爸爸不爱吃鱼。童童说他爸爸会游泳,因为他爸爸很爱吃鱼。爸爸,你赶紧多吃点鱼,然后就会游泳啦。”有一天,我们在讨论会游泳的小动物的时候,萌萌突然开始分析。虽然我们知道她说的与事实不符,但是光听字面意思好像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我跟她爸爸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深深感叹于孩子的想象力如此丰富。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孩子还小,话还说不清楚,我们需要教他们去表达。其实,孩子的表达才是最自然、最原生态的。脱口而出的童言稚语经常让自以为正确的成人语言相形见绌。同时,我们还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指纹,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因此,在保护孩子想象力方面,我在欣赏和肯定她个性的同时,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让自己也回到童年,重新做一回孩子,和她一起天马行空,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建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别的亲密关系。

孩子的胡思乱想越多,奇思妙想也越多。萌萌经常回来跟我分享学校里的奇闻趣事,我知道很多事情她并不理解,也可能是她编的,但我每次都听得不亦乐乎,还会追问一些问题,让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我看来,真正的想象力就是孩子天马行空的原创表达,不管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的,所以,我一直很反感那些教孩子“依样画葫芦”的行为。萌萌至今没有上过什么正儿八经的绘画培训班,但对于我们来说,她用拙劣的笔触画出来的每一幅图画都是惊喜,也足够与众不同。我相信,在我陪她聊、看她画的这些时间里,她的想象力一直都在飞!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最棒的充满想象力的原创人生。

● 记录人:果果妈妈

● 职 业:机关职员

——让满满的幸福感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保驾护航

想象力其实是一个比较玄的东西,有或者没有,拥有到何种程度,都很难界定。但是,如果在生活中有所比较的话,你会很直观地感受到,幸福感更多的孩子想象力更丰富,而想象力足够的孩子幸福感也更多,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良性循环。

我真正意识到这个“良性循环”,是缘于果果和邻居家小哥哥辰辰之间的几次互动。

我们家果果是一个特别热衷于饲养小动物的孩子,家里养了小兔子、小仓鼠还有一只小鸟。有一天,趁我们都不在家的时候,小鸟自己啄开鸟笼从窗户飞走了,果果回来发现后并没有伤心,而是告诉所有人:“小鸟去找妈妈了!”辰辰听到后却不遗余力地用现实打击他:“它怎么可能去找妈妈?怎么找得到妈妈?它飞走了,然后找不到回来的路,它会饿死的。”果果听了一脸震惊:“它就是去找妈妈了,我妈妈出差两天我都特别特别想她,小鸟都在我们家陪我这么久了,它是特别想妈妈才走的!它妈妈一定也在家等急了!”我没有参与两个孩子之间的争论,但我相信果果在坚持己见的那一刻,内心一定比辰辰要满足和幸福。推己及人,正是因为自己内心富足,才能夠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和想象这个世界的自然万物。

再说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果果、辰辰还有小区里的几个孩子在小公园里玩球,玩着玩着,突然下起雨来了。辰辰很生气:“这天气真讨厌,我才玩了一会儿呢!”果果在一旁安慰他:“可能是太阳在羡慕我们玩球,它也想玩,没想到拿了个雪球,刚拿到手上就化了,所以下雨了。你看,它也玩不成球了,哈哈。”我站在一旁,真的被果果的这一番联想给惊到了,这个内心柔软的小孩,连安慰人都这么别具一格。这么想着,我也没急着带他回家。我想,孩子的想象力总归还是离不开已有知识的支撑,他正是因为知道冷冷的冰雪遇到火热的太阳会融化,才会有了上面一番话。所以,让他多一些对外界的感知和探索,让他在妥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去体验、去探索,想象力也终会落到实处,体现出不一样的价值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是,脱离知识的想象力是无效的。同样的,没有幸福感为前提的想象甚至可能是可怕的,比如曾经震惊所有家长的“模仿烤羊”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孩子的幸福感足够,他想象的翅膀才会是健康的、丰满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世界也才会是色彩斑斓并充满期待的。

猜你喜欢
天马行空晨曦云朵
小朋友天马行空的借口
红军不怕远征难
沂山晨曦
我希望
给女儿拍这样天马行空的照片
云朵儿
云朵的点心
武陵晨曦
懂爱的云朵
天马行空IT 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