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木垒县唐巴勒一带铅银矿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

2021-05-24 12:09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银矿方铅矿化探

马 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位于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县城东南部,直距约70km。2016~2017年,新疆地质矿产研究所实施“新疆木垒县唐巴勒一带铅银矿调查评价”项目,对前人工作中发现铅银矿点和综合异常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了新的矿化线索,初步查明了工作区的铅银矿地质特征。

1 地质矿产背景

工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山脉余脉博格达山东段,构造—地层区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的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之博格达地层小区。

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Ⅰ),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Ⅱ),博格达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Ⅲ),沟川大坂—头水近东西向线型褶皱构造带(Ⅳ)。区内总体构造线呈北东东—近东西走向,地层挤压较强烈,褶皱和断裂较发育。断裂构造主要为区域性断层,以高角度压性冲断为主,并对工作区内地层展布、岩浆活动、侵入岩和矿产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工作区属于古亚洲成矿域(Ⅰ级)—准噶尔成矿省(Ⅱ级)—准噶尔南缘(复合岛弧带)Cu-Mo-Au-WFe-Cr-Mn-RM-Pt—硼—油页岩—石油—天然气—膨润土—沸石—石墨—玉石—磷—盐类—滑石成矿带(Ⅲ级)—博格达(弧后裂陷盆地)Cu-Fe-Au—硼—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磷—盐类矿带(Ⅳ级)。根据前人资料反映,Pb元素含量则在各地层中的变化较小,但与新疆东准地区均值比较仍表现出相对富集的特点。Ag元素在七角井组地层中相对富集。工作区内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火山岩主要为早石炭世七角井旋回火山岩、晚石炭世柳树沟旋回火山岩及祁家沟旋回火山岩。三个旋回火山岩均为Au、Ag、Pb、Zn、Cu的高背景层,相对于新疆东准地区均值均表现为相对富集,经后期的岩浆、构造活动或变质作用迁移富集改造,从而在部分有利地段聚集成矿。

2 工作区地球化学特征

在工作区采集了20km2的面积性土壤测量样品,分析了Au、Ag、As、Sb、Cu、Pb、Zn、Co、W、Sn、Mo、Bi等12种元素。成果显示:Ag元素含量大于2500×10-9的样品点有12个,其中10个样品点Ag元素含量已达3000×10-9,已达检测上限。Ag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东南部和中部,异常区内广泛发育的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Ag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三级浓度分带特征显著,与地层的展布方向一致,并与Pb元素异常套合。

通过表1,工作区Sb、As、Cu、Zn、Bi五种元素的背景值高于1∶20万化探背景值,说明这些元素在调查区相对富集,它们是从低温—中低温的元素组合,表明工作区中低温热液活动普遍较强;Mo、W、Ag、Pb、Sn五种元素背景值与1∶20万化探背景值接近,这些元素反映了区内中—基性岩浆岩的存在;Au、Cr二种元素的背景值低于1∶20万化探背景值,说明这些元素在调查区相对贫化。

元素的变化系数反映了元素含量的相对离散程度。As、Sb元素不仅在工作区相对富集,且变化系数也较大,说明工作区普遍经历了中低温的热液活动,变化极不均匀的元素有Pb(1.89)、Ag(1.77),表明Pb、Ag元素分布相对很不均匀,起伏变化大,离散程度高,局部富集与贫化特征明显,在工作区局部有利地段形成了富集,特别是构造有利部位易于富集形成矿产。

表1 工作区与1∶20万七角井幅化探元素特征参数对比表

3 唐巴勒铅银矿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七角井组,地层主体呈近东西向走向,地层岩性组合总体由火山岩相建造向细碎屑岩建造演化。铅银矿产于七角井组第一岩性段(图1),主要岩性有灰黑色凝灰质粉砂岩,深灰色含角砾凝灰岩,灰黑色灰绿色玄武岩。其中含角砾凝灰岩岩层中,见有砾岩层、凝灰质粉砂岩层、灰黑色灰绿色玄武岩,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发育,枕状构造特征明显。

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构造不发育,地层整体表现为单斜,南倾,产状较陡,约为62°~80°,走向为69°~90°。

3.2 矿化蚀变特征

铅银矿体围岩为灰绿色玄武岩、含角砾凝灰岩,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带内岩石较破碎,颜色呈黄褐色、灰黑色、红褐色,围岩蚀变与铅银矿化联系紧密,近矿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矿化体中心或近侧褐铁矿化、硅化显著增强,浸染状产出的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也明显增强。矿化体向两侧蚀变逐渐变弱,外侧主要表现为石墨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强褐铁矿化、硅化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3.3 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铅银石英脉。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可见有方铅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褐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方解石次之,少量绿帘石、绿泥石。主要的矿石构造为细脉浸染状构造:含银的金属硫化物(方铅矿、黄铁矿)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石英中。矿石结构伟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以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石英和褐铁矿中,

矿石矿物为方铅矿,呈他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04~1mm,未见有自然银、辉银矿等独立银矿石,说明矿石中的银应作为伴生银矿石产出,银以伴生组分赋存于方铅矿矿石中,或以单矿物机械混入物形式,或以类质同象混入物形式存在于铅硫化物矿物中。

4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七角井组第一岩性段,灰绿色蚀变玄武岩,深灰色含角砾凝灰岩局部夹变凝灰质粉砂岩是铅银矿化层位。

(2)围岩蚀变标志:杂色破碎蚀变带内发育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为工作区最直接的矿化蚀变标志。

(3)化探标志:上石炭统七角井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具有较高的Ag背景值,在此高背景基础上的局部相对高的Ag异常。异常元素组合为Ag-Pb-As-Sb。其中Ag、Pb元素异常呈带状分布,主成矿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分带清晰,成矿和伴生、指示元素异常关系密切,空间上叠合好。空间上,Ag、Pb元素异常相互套合较好和的部位,化探异常与地表蚀变带套和较好地段,是找矿效果较好位置。

5 结论

(1)工作区地层控矿比较明显,上石炭统七角井组地层中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是区内主要的含矿地层,新发现的矿化蚀变带多赋存在该套地层中。

(2)工作区断裂构造较发育,矿化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沿断裂两侧热液活动显著,次级断裂较发育,且形成了有利的含矿空间。

(3)通过1∶1万土壤测量,调查区内铅、银、砷等元素套合较好,强度高,分带明显,异常主要位于上石炭统七角井组地层的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中,反映出较好的地球化学背景。

建议进一步研究工作区铅银矿化体地质特征,结合已有的地质成果,利用槽探、钻探方法,进行深部揭露和验证,有望扩大现有矿床的规模,可提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该小型矿床的找矿突破有望为博格达裂谷盆地内寻找火山岩型铅银矿具有指导性意义

猜你喜欢
银矿方铅矿化探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综合激发极化法在那更康切尔北银矿中的应用及找矿标志探讨
西藏热昌金矿地质及物探化探特征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青海某银矿浮选试验研究
浮选方铅矿精矿中铊的脱除工艺
银矿地质特征及勘查要点研究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直接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银
盲源分离技术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