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两客一危”风险防控技术分析

2021-05-26 06:51王海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析法灰色司机

王海东

(蒙阴县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200)

0 前言

灰色层次分析法是指利用灰色关联度法与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准确判断风险的出现概率,明确风险等级,使风险防控更为精准。在安全隐患较多的“两客一危”管理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灰色层次分析法,进行准确的风险分析,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保障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

1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

1.1 “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在交通运输邻域,“两客一危”道路运输安全风险更高,出现安全事故的频次较多,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基于“两客一危”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国内外研究学者围绕“两客一危”风险开展大量研究,结合“两客一危”运输事故的危险因素,评估“两客一危”风险,为“两客一危”运输管理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例如,Verma学者以危险品运输车辆为研究对象,评估运输事故出现概率、运输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暴露人群,以此制定风险指标体系,并针对每项风险内容,提出相应管理方案,规避运输事故;Zografos在“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建设中,引入启发式算法,进一步完善风险指标体系建构中的风险评价选线环节,使风险指标体系更为准确;Brown采集大量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整合事故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姚红云等人以“两客一危”安全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道路安全度模型三参数,设置评价指标,可通过“两客一危”运输安全性分析,了解运输风险;刘萌菲以危险品道路运输为研究对象,引入层次分析法及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事故概率评价指标体系;殷涛以道路运输能力为研究对象,构建道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结合当前研究状况可知,学术界关于“两客一危”的风险研究集中于危险品运输车辆,且评价体系涵盖道路安全度、道路应急能力等多个项目,很少涉及“两客一危”风险。该文以“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引入灰色层次分析法,创新风险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综合评估“两客一危”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风险防控措施,实现“两客一危”风险准确评估、事前防控工作目标,保障“两客一危”运输安全。

1.2 “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风险防控的基础,工作人员应制定完善风险指标体系,准确识别与评估风险[1]。在传统风险识别与评估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在“两客一危”运输中,因运输流程复杂,环境角度,存在许多风险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人员可以引进灰色层次分析法,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引进灰色关联度理论,明确风险因素的影响区间,通过区间灰数的白化处理,准确计算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使风险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权重更为精准,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结合“两客一危”的运输特点,工作人员可从“两客一危”的作业环节入手,根据不同作业内容,评估其可能出现的风险内容,再依托于典型事故,明确导致风险的因素,以此确定风险指标,再通过灰色层次分析法准确计算指标权重,进而明确风险的等级,以便有效实施风险防控[2]。

例如,在危货运输中,出车检查是重要作业环节,该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为车辆伤害,导致车辆伤害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与管理4项。基于该分析内容,可以出车检查环节的车辆伤害风险为风险评估指标,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为一级指标,人员对应的二级指标为人员未重视安全警告、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对应的二级指标为不具备检查设备,检查设备不满足检查要求;环境对应的二级指标为作业场地过小、作业场地湿滑;管理对应的二级指标为检查制度不健全、检查规程不标准。借鉴该流程,可以完成“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为风险等级的评估奠定基础。

2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两客一危”风险防控流程

2.1 风险概率计算

在对“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前,需要结合灰色层次分析法,明确风险指标间的层属关系,建立递阶模型,以此构建判断矩阵,准确计算各个风险评估指标的概率。以上文分析的车辆伤害评估指标为例,其风险概率的计算流程如下。

2.1.1 构建判断矩阵

工作人员可根据递阶模型,对比分析指标间的重要性,构建如下判断矩阵。

其中,A是指判断矩阵;λij为i和j的对比结果,λij和λji互为倒数,λ11、λ41、λ14、λ44均为1,表明2个指标元素同等重要。如果λij为3,则表明2个指标中其中1个稍微重要;如果λij为5,则表明2个指标中其中1个相对重要;如果λij为7,则表明2个指标中其中1个非常重要;如果λij为9,则表明2个指标中其中1个极为重要;如果λij为2、4、6或8,表示过渡[3]。

结合上述标度意义,归一化处理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中的各项元素除以列,获取的数值即为矩阵B的元素,其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以B矩阵为基础,计算矩阵中每行元素之和,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指标的特征向量,计算公式如公式(2)所示。

式中:Wi为指标的特征向量,计算获得的特征向量即为每个一级指标的权重。Bj是指矩阵B中的元素,计算获得的特征向量即为每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2.1.2 一致性检验

为了确保矩阵的构建与权重的计算科学合理,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两客一危”风险指标评估来说,需要邀请运输行业专家,填写调查量表实施打分,对比指标间的重要性,以此评估判断矩阵是否合理,确保风险评估结果具备说服力。打分标准如下:如该指标发生率极低,评分为0~1分;如该指标发生率较低,评分为1~3分;如该指标发生率一般,评分为3~6分;如该指标发生率较高,评分为6~9分;如该指标发生率极高,评分为9~10分。

一致性检验由指标CI、RI及CR表示,CI数值越接近0,表明判断矩阵与实际越一致,计算的结果越准确。当CI值为0时,表明判断矩阵完全一致,其计算公式如公式(3)所示。

式中:Wi是指指标的特征向量;RI是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不同阶数的判断矩阵RI规定值不同,在检查伤害的风险指标评估中,判断矩阵为四阶,其标准RI值为0.89。CR=CI/RI,如该数值<0.10,即可评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该文构建的判断矩阵具备一致性,通过一致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在专家评价结果中,选择m组有效数据,计算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计算公式如公式(5)所示。

2.1.3 计算指标权重

选择一致性检验时的同一批专家,通过调查量表,组织其对二级指标打分,根据专家打分计算其权重值,打分标准如下:如认为二级指标可忽略,打分为0~0.2;如认为二级指标相对不重要,打分为0.2~0.4;如认为二级指标一般重要,打分为0.4~0.6;如认为二级指标相对重要,打分为0.6~0.8;如认为二级指标极为重要,打分为0.8~1。结合专家打分数值,进行如下计算。

计算二级指标的专家打分平均数,计算公式如公式(6)所示。

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如公式(7)所示。

明确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如公式(8)所示。

式中:m为专家一致性检验获得的数据组合数量;xni为专家一致性检验结果。

2.1.4 灰色关联分析

整合专家对指标的打分数值,实施无量纲化处理,再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如公式(9)所示。

再将计算的各个二级指标权重与如下公式构成方程式,计算加权灰色关联度,如公式(10)所示。

式中:N为指标总数;为灰色关联系数。

参照计算的加权灰色关联度,即可明确检查伤害风险的发生概率。

2.2 风险程度分析

在明确“两客一危”风险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需要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将其与风险发生概率整合,确定最终的风险等级,为风险防控提供参考。结合“两客一危”的运输特点与相关政策法规,从人员、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维度评估风险影响程度,具体标准如下。

2.2.1 人员伤亡评估标准

如果人员伤亡少于3人或重伤人数少于10人,评估为不严重;如果人员伤亡在3~10人或重伤人数在10~50人,评估为较严重;如果人员伤亡为10~30人或重伤人数为50~100人,评估为严重;如果人员伤亡超过30人或重伤人数超过100人,评估为非常严重。

2.2.2 环境污染评估标准

如果环境影响范围小,且影响程度为群体性影响,转移安置人数不超过100人,评估为不严重;如果环境影响范围较大,且影响事故现场周围经济、社会生活,转移安置人数在100 人~500人,评估为较严重;如果环境影响范围大,且影响事故现场生态功能,转移安置人数为500人~1000人,评估为严重;如环境影响范围很大,且事故现场生态功能严重丧失,转移安置人数超过1000人,评估为非常严重。

2.2.3 经济损失评估标准

如果经济损失低于1000万元,评估为不严重;如经济损失在1000~5000万元,评估为较严重;如经济损失在5000~10000万元,评估为严重;如果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评估为非常严重。

2.2.4 社会影响评估标准

如仅有少量媒体报道事故负面影响,评估为不严重;如市级主流媒体报道事故负面影响,评估为较严重;如省级主流媒体报道事故负面影响,评估为严重;如国内主流媒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报道事故负面影响,评估为非常严重。

按照上述风险影响程度评估标准,不严重记为1分,较严重记为2分,严重记为5分,非常严重记为10分,整合四项评价指标,可计算风险影响数值,用C表示。最终“两客一危”风险等级D为L×C。如计算分数为0~5,风险等级为较小;如计算分数为5~20,风险等级为一般;如计算分数为20~55,风险等级为较大;如计算分数为55~100,风险等级为重大。根据计算的“两客一危”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预防与应对措施,规避风险的影响,保障“两客一危”运输安全。

2.3 风险防控措施

在制定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对“两客一危”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可依托于智能交通技术,进行“两客一危”风险的主动防御,保障“两客一危”车辆安全运输。就目前技术水平来说,常用智能风险防控措施为闭环风险管理。为“两客一危”车辆配置驾驶监管装置、安全报警装置,并在司机手机中安装安全监控App,可智能采集“两客一危”车辆的驾驶信息,如车辆行驶位置、车辆行驶速度和司机驾驶状态等,评估司机是否存在危险驾驶行为,监管司机安全驾驶,进而提升“两客一危”运输安全水平。

在驾驶监管装置中,可以对高风险车辆实施直播监管,全程监控“两客一危”车辆的驾驶,实现动态管理,预防风险效果显著;可实时监控司机驾驶动态,在司机出现抽烟、疲劳等危险驾驶行为后,可立即警示司机与监管人员,监管人员通过App向司机发送指令,规范司机驾驶行为;可准确定位“两客一危”车辆的位置,获取车辆的驾驶路线,便于车辆管理。同时,根据驾驶监管装置的历史监管数据,可综合分析“两客一危”车辆的基本信息、里程数、怠速时长和驾驶时长等信息,获取“两客一危”车辆的体检报告,评估“潜在危险”车辆。

在安全报警装置中,可为“两客一危”车辆安装摄像头、预警显示屏及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在遇到车道偏离、前车碰撞、前向溜车、前车启动、司机低头、司机左顾右盼以及司机抽烟等现象时,都可以自动报警,实现“两客一危”车辆驾驶的动态监管。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司机驾驶→危险预警→图片/视频展示→监管人员发送指令→平台直播→司机回应的闭环,可对司机驾驶的全过程实现风险管控,有效预防“两客一危”风险。

同时,针对“两客一危”风险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相关管理人员可明确“两客一危”车辆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的缺陷,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提高“两客一危”运输安全性。例如,针对人员因素引发的风险,可在利用智能设备监管司机的同时,在“两客一危”运输前,组织司机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规范司机的驾驶行为;针对设备因素引发的风险,在“两客一危”车辆运输前做好车联运维工作,利用智能设备的历史数据,深入挖掘分析,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缺陷并改进,如更换设备器件、调节设备运行参数等,排除设备缺陷,规避设备风险。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两客一危”风险评估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引发风险的人员、环境、设备、管理要素,并设置4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按照规范流程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准确计算风险的出现概率;再邀请专家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明确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使“两客一危”风险防控更为准确、可靠。

猜你喜欢
分析法灰色司机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画与理
浅灰色的小猪
老司机
老司机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