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课走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26 07:03董裕华
关键词:选课走班新高考分层教学

董裕华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有选择性的学科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基于教育教学的现实,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对这六门学科实行选课走班:高一进校后,帮助学生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各个行业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依据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高一下学期,让学生选课走班,采用“小走班”模式;高二进班时,进一步完成选科分班。选课走班后,通过教学班与行政班分工不分家,保证教书育人“两手硬”。

关键词:新高考;选课走班;小走班;分层教学

从2013年起,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对高考学科选课走班做了探索。学校先从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开始尝试,再扩大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门学科,现在对高考选择性考试的六门学科全部实行选课走班。

一、选课走班的动因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课程总量增加,学科学习的难度、思维的跨度、课堂的容量、教学的节奏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高一也就成了高中最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阶段。同时,由于学科门类多,每门学科都不肯降低要求,在全國范围内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由于高考要求与高中毕业要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不完全相同,在教学中要顾及各个层次的需求,着实让教师勉为其难。绝大多数教师通常都以高考要求为指向,适当兼顾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导致既有学生“吃不了”、又有学生“吃不饱”的矛盾日益突出。高一上学期后半段,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已经失去信心,甚至彻底放弃;也有一些学生(家长)对高考政策研究得比较早、比较透,会调整各门学科的用力比例,主动舍弃某些学科。教师普遍反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有选择性的学科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怎样兼顾学生学业负担、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科教学,成为当前困扰高中教育的一道难题。

国家层面已关注到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要求:“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控制高一年级必修课程并开科目数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统筹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套等资源和条件,为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2018年8月15日,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提出了具体的任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指导学校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快建立完善选课走班制度,逐步形成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教学组织运行机制。”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实现“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等六个方面的目标,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教育的现实问题需要破解,而国家的政策关怀给了破解的信心、力量和方向。我校进行选课走班实践的出发点,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在反复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让课程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更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选课走班的流程

(一)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每年暑期高一新生校本课程培训期间,我校都邀请高校专业人员给学生介绍大学的专业设置及其发展前景,以及不同专业对高中学科基础的要求,帮助学生对学科、专业、职业形成初步认识。高一上学期期中,学校都邀请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给学生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家长)明确“只有适合的,没有最好的”“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此外,学校专门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购置了专业测量工具,让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专长等有更清晰的认识。学校还利用教师会、家长会和学生会,向教师、家长和学生介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江苏高考综合改革的新要求,为实施选课走班做好准备。

(二)组织选课意向申报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让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三门学科,初步确定自己的选课意向。教师按照选择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的要求对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和课堂纪律要求,允许学生针对自己的选课意向自主选择听课内容,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作业,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同时,学校还对课堂和作业提出明确要求,防止出现学生相互干扰和教师“管不到”的现象。此外,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有所区分,不能“齐步走”。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要求难以到位: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越多,学生越感到无所适从,学业负担没有实质性减轻。这个动荡期的“好处”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逐步“达成一致”:希望学校尽快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选课走班是“人心所向”。

(三)开展选课走班试验和调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学校着手开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的选课走班工作,高一下学期正式实施。根据六门学科每科的选课人数,实行行政班“组团”,也就是“小走班”模式:六门学科每科选择的人数加起来都能凑成整班的几个班“组团”,最少的3个班一组,最多的6个班一组,学生重新组合走班。其基本要求是“能不变的尽量不变”,尽量不做大的调整,只拆分个别班级,任课教师和上课教室都在原来这几个班中安排,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场所变动,保证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定的工作量。

选课走班后,行政班没有变,其他学科的教师没有变,学生每人一张课程表,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健康、技术和班会课都在原班级(行政班)上,只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分别按照选择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组织教学。教师和家长普遍反映,这样做比原来对整班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好操作、有成效,学习的氛围也比过去好。学生一旦在走班时发现选课不合适,报教务处备案后就可以调整选择方向,这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尝试的机会。

三、选课走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课走班只针对高考选择性考试的六门学科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对高考而言,无论“3+3”模式,还是“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对考生的要求相同,学生(家长)希望通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的选课走班制度来腾出时间,强化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学习。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健康和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这些学科已经有了选课走班的基础,比如体育的模块教学就是典型的选课走班,其教学组织也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法。目前,最难啃的骨头还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的选课走班如何选、如何走。

选课不同于选科。选科是对科目的选择,对科目有所取舍。高考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中选择三科成绩计入总分,就是选科的具体体现。选科是对课程结构的调整,选科后所学的课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选科是给未来发展确定方向,不同的选科组合直接影响将来报考的高校和专业。

选课则是对课程设置不同层级的教学要求,供学生选择。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科目没有少,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只是评价标准有差异。选课是把这六门学科设置成选择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两个不同的层次,编排成不同的班级,让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之间选择。学生选择的层次不一样,选择的班级也必然不同。因此,选课是走班的前提,走班是选课的必然结果。选课定了,走班也就水到渠成了。

选课走班只是对具体学科的教学要求分层次,不涉及诸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组合的具体选科问题,更不涉及学科的增减,故不会引起各科教师的“潮汐现象”。选课走班的行政班不变,关注点在于选择每门学科的人数,而不是学科组合的人数。换个角度讲,高考提出的所有学科组合学生都可以选,而且也都能选到。

(二)为什么选课走班的时间要安排在高一下学期

选课走班的时间安排在高一下学期,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的教育教学现实。如前所述,高一年级学科门类多,教学跨度大,学业负担重,学生已经被动或主动放弃某些学科了。此外,如果选课走班的时间安排在高二年级,高二年级就要完成三项任务:上学期选课走班,下学期选科分班,上学期末或下学期初还要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对于这三项任务,如果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未能及时高度统一,选课走班很可能变得可有可无,操作流程缩水变形,只为应付检查验收,其初衷也就难以很好地体现。二是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定:思想政治和物理学科的必修部分为6个学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必修部分为4个学分。思想政治和物理学科每个学期开设2个课时是可行的:学生到高二上学期期末恰好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其他四门学科就比较尴尬了:如果高一两个学期都开设2个课时,高二上学期就不可能拿出专门的时间复习了;如果高一下学期不开设,留到高二上学期开设,就意味着高一下学期已经进行选科分班,不需要再实施选课走班了。所以,这四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必须进行调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都开设1个课时,保证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前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而这又让选课走班顺理成章。

所以,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的最佳时机为高一下学期。为了便于教学管理,高一进校后,学校帮助学生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各个行业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依据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高一下学期,学校让学生选课走班,通过尝试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高二进班时,进一步完成选科分班,既顾及高二中途要参加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也兼顾传统习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继续保持选课走班的模式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为什么选课走班要采用“小走班”模式

目前选课走班有四种模式:“全走班”“大走班”“小走班”“零走班”。“全走班”由国外引进,所有高考科目、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参与选课走班的全过程,取消行政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分层次选课走班的需求。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有教师都必须是精兵强将,精通“十八般武艺”,能承担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国外学校的升学压力相对小一些,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也不一样,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但国内的一般学校承受不起,“学不了”也“用不上”。“零走班”(也称“套餐式”)是提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门学科的几个选科组合让学生选,是一种变相的分班,学生对学科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新高考改革更突出“选择”,特别是课程的多样可选,“零走班”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最常见的模式是“大走班”和“小走班”(也把这两种模式称为“半走班”),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倡导的“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选课走班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区别是:“大走班”覆盖全年级,在年级层面上进行,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有利于全校资源的整合;“小走班”将全年级分成若干组合,在组合内的班级之间进行,不需要“打扰”其他班级,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我校规模较大,同时考虑到选课走班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采用“小走班”模式,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处理起来灵活方便,避免对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过多影响。

(四)选课走班后怎样保证教书育人“两手硬”

选课走班后,从学生的考勤、座位、卫生值日、作业收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集体观念培养,事無巨细,都需要有人来落实。有人寄希望于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团队分工负责制”。到最后,“人人都是管理者”很有可能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人管”很有可能变成“人人都不管”。加之要把比行政班松散的学习型组织带好,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而且,教学班刚组建的时候,许多教师还不清楚自己到底应当做什么,遇到突发事件时都拿不定主意。因此,无论“大走班”,还是“小走班”,都要以行政班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班班主任的主心骨作用——学校在挑选班主任的时候,除了考察其师德和教学能力,还要考察其工作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班与行政班必须分工不分家:教学班必须依靠行政班,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学班由几个行政班组合而成,教学班的教师就要和这几个班的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相互支持,及时沟通,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选课走班是个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模式。我校的思考和实践仅仅是一个尝试,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在不断调整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每个学校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才能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选课走班的实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猜你喜欢
选课走班新高考分层教学
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选课走班形势下的分层化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