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韭薹优势品种介绍及栽培要点

2021-05-28 09:36于琴芝阳辉莫庚生吴永琼高立波唐学军廖红梅龙平
长江蔬菜 2021年9期
关键词:复合肥可湿性植株

于琴芝 阳辉 莫庚生 吴永琼 高立波 唐学军 廖红梅 龙平

导读:韭薹是桂林特色蔬菜品种之一,有一定的栽培历史和种植规模。为了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助推农村、农业发展,有效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介绍了韭薹的生长特征特性和对环境的要求,提炼出一套较完整的生产技术要点,意在为桂林韭薹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

韭薹又名韭菜花,喜温凉气候,主要以发达的幼嫩花茎作为食用部分,其叶也可食用。花薹长而粗,翠绿色,食用品质佳,清香甘甜,具有韭菜特有的浓郁香味,可凉拌、清炒、作汤等,既可作为新鲜食材,又可腌制作为调味菜或加工成配料;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分、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之一。

近年来,韭薹价格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成为农民创收的途径之一,但其人工投入较大,若生产管理不规范,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会造成韭薹种植产量低,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因此,探索韭薹规范化生产技术很重要,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

1 主要分布地区及品种

韭薹性喜温凉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抽薹快且多;适合在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土壤相对湿度为85%左右的环境下生长。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十分适宜种植韭薹。韭薹在桂林已有一定的种植历史,目前年均种植面积为300 hm2以上,主要分布在临桂区,其他部分县区有零星种植;品种主要有年花10 号、年花11 号、台莲9 号等。

2 经济效益分析

韭薹整个生育期每667 m2投入成本约为9000 元,规范化栽培投入主要包括化肥、有机肥、稻草、农药、黄色粘虫板等防治物资,以及整地费用和人工,较常规栽培减少了化学农药、化肥成本投入,增加绿色防控物资、有机肥等投入,其中人工投入占总成本近50%。规范化栽培每667 m2产量最高可达2000 kg,一般产量为1800 kg;常规栽培每667 m2产量1200~1500 kg;按近3 年均价10 元/kg 计,每667 m2韭薹总产值为18000 元,每667 m2纯收益约为9000元,较常规栽培增加4000 元左右。

3 品种介绍

3.1 年花11 号

植株粗壮,分蘖力强,产量高,可持续抽薹。株高40 cm 以上,叶片肥厚,叶色深绿,叶片宽约1 cm;叶鞘长约10 cm,白色;花茎长而粗,为三棱形,翠绿鲜嫩,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含量低,清香,风味适中,茎粗约0.4 cm,薹长45~55 cm。在南方地区,春秋两季都可播种,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20℃。

3.2 台莲9 号

植株粗壮,分蘖力较强,抗性强。株高40 cm 以上,叶片肥厚,深绿色,叶片宽1 cm 左右;叶鞘长6~10 cm,白色;花茎粗长,为三棱形,翠绿鲜嫩,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含量低,清香,风味浓,茎粗0.35~0.40 cm,薹长35~45 cm。在南方地区,春秋两季都可播种,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20℃。四季可抽薹,以5~6 月、7~9 月为产薹高峰,667 m2年产韭薹1000 kg 以上。

4 栽培要点

4.1 育苗

①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植株粗壮、分蘖能力强、叶片肥厚,韭薹长且粗、脆嫩、纤维少的专用韭薹品种。育苗前,首先去除空籽、病籽,晒种1~2 天,然后置于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5~20 min,期间进行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或用药剂消毒,可将种子浸泡于高锰酸钾800 倍液中浸泡30 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干净; 再置于常温水中浸泡24 h 左右,可直接播种或催芽后播种。

②苗床准备及处理 苗床选择疏松、 腐殖质含量高、便于排灌、前茬未种植葱蒜类作物的微酸性砂壤土地块。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800~1000 kg,深翻地块,耙碎平整作畦,畦宽100~120 cm,沟宽30~35 cm,畦面平实。播种前先用水浇透畦面,保证苗床土壤湿润。

③播种 一般在10 月中旬前后播种, 将处理后的种子和细沙按1∶5 充分混合后, 均匀撒在苗床上,再用细土盖没种子0.5 cm 左右为宜,然后覆盖一层干稻草或遮阳网;种子发芽出土后,揭开遮阳网。

④苗期管理 要做到勤浇水、薄施肥、早除草和早防病,利于培育早苗、齐苗和壮苗。播种后及时喷施25%甲霜·噁霉灵水剂2000 倍液预防猝倒病等。盖膜保温保湿,当幼苗出芽50%左右时,即可去膜。采用沟灌浸水,忌淋水。当气温低于12℃时,需搭建小拱棚,温度高时注意通风透气,苗期追肥2~3 次,以尿素为主,并及时除杂草。当幼苗3~5 片叶时可定植。

年花11 号

台莲9 号

4.2 定植

①土壤选择 韭薹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高腐殖质的砂壤土为宜,忌连作。

②整地施基肥 每667 m2撒入生石灰50 kg,施基肥,深翻,起畦,并覆盖黑色地膜,利于保温保湿、防杂草。畦面宽100~110 cm,沟宽35 cm,沟深20~30 cm,按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 kg、 过磷酸钙50 kg、15-15-15 三元复合肥30~50 kg、磷肥50 kg。田块四周挖好排水沟。

③定植 一般在当年11 月中旬或翌年3~4 月定植,每畦4 行,呈“品”字形种植,每穴2 株,株距为28~35 cm,每667 m2种植6600 株左右。种植深度以腋芽露出表土为准,定植后,淋透定根水,可加盖一层干稻草,厚度以叶片外露为宜,利于保湿。

加盖干稻草栽培

4.3 田间管理

①水肥管理 韭薹因生长采收期长, 需肥量大,且耐肥性强,因此,适时补充养分是保证植株生长健壮的关键;如肥水不足,容易造成植株早衰、花茎变细,影响韭薹产量和品质。幼苗缓苗后,灌600~800 倍根多多溶液,促进长根;25 天后,每667 m2淋施17-17-17 复合肥5 kg 左右; 抽薹前追施肥3~5次,667 m2施复合肥5~10 kg;抽薹期,每667 m2施17-17-17 复合肥15 kg 左右; 韭薹采收期, 每隔10~15 天追肥1 次,667 m2施用17-17-17 复合肥15 kg 左右, 可配合叶面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液,还可淋施花生麸等有机肥的水沤腐熟液。整个生育期水分供应充足,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雨天及时排水防涝,以免造成沤根。

②中耕除草 韭薹根系的根毛稀少,养分吸收能力较差,应经常进行中耕除草,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利于腐殖质的分解和植株吸收利用,促进根系生长。当株丛间过密时,及时进行分株移栽,增加植株间的透气性和透光性,利于韭薹茁壮生长;并对移栽的植株进行肥水管理,提高产量。

③病虫害防治 主要做好立枯病、 猝倒病、疫病、灰霉病等病害和蚜虫、蓟马和韭蛆等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优先,化学防治为辅。立枯病和猝倒病初期可用30%噁霉灵水剂800 倍液灌根或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疫病可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韭蛆可用75%辛硫磷乳油500 倍液灌蔸防治;葱蓟马、蚜虫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1500 倍液、600 亿PIB/g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000 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2500 倍液喷雾防治。

4.4 采收

当抽出的嫩韭薹长出35 cm 左右、顶端花苞由扁平转为微鼓胀时人工从花薹基部轻轻弯曲将其折断;采收后,可用小刀将韭薹断口处削整齐,再按粗细长短进行适当分级,如需长途运输,做好相应的包装和冷藏处理。一般5 月左右开始采摘,7~8月抽薹速度快、生长快,每天可采收1 次,产量也高;低温时生长速度慢,每2~3 天采收1 次;可一直采收到10 月。

韭薹

猜你喜欢
复合肥可湿性植株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