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教育基本要素研究

2021-05-28 12:37王静媛
科教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课程思政

王静媛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为了实现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的隐形融合,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育活动基本要素入手,拓展个人工作风格,展现人格魅力,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创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手段,保证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英语 教育者 受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1.010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education mode which aims at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not meet the re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visibl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educators can start from the basic element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expand personal work style, show personality charm, fully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educated, innovate educational content, change educational means, and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lish; educator; the educated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把立德树人贯穿本专业的教材和教学体系当中。

1 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要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授课内容当中,教育者首先要做到和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使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前提条件,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需要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个人风格,如何在课堂上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并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必须不断尝试、自我反思和总结。在采访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群体之后,笔者发现教师的工作风格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长辈型、学者型、严师型和朋友型。

1.1 长辈型教师

长辈型教师通常年纪较大,他们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晚辈,对学生更加的耐心和宽容,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呈现循循善诱的特色。高职院校由于招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方面,教师的处理方式各异。在笔者的调查中,一位民办高职院校的老教授说,“民办大专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异性,就学习基础而言,民办大专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有差距,但是这些学生更有个性,性格上更加活泼,不少学生情商更高,把民办大专的学生教育好,孩子們进入社会一样有前途,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感会更高。”由此可见,当教师把学生当成晚辈的时候,能更加容易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2 学者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一般知识储备丰富,科研水平更高,在谈到专业问题时,学者型教师会拓展的更多,这对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见识很有帮助。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反映学者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尤其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对于专业深入拓展的接受能力差,因此对于学者型教师的接受度相对要低,课堂效果会打一些折扣。

1.3 严师型教师

严师型教师在个人形象塑造上一般更为严肃,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更加严格。就民办大专的学习环境而言,严师型教师的课堂秩序会更好,学生的任务完成度也更高,可谓严师出高徒。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中,尤其是面对逆反心严重的高职学生,严师型教师需要掌握好教育尺度,以免引起问题学生的反弹。

1.4 朋友型教师

朋友型教师一般更加活泼且和善,他们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平辈,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相对更多,学生们更愿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告诉朋友型教师,朋友型教师获得学生的认可度也更高。但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很受学生的喜爱,但是他们也会为学生的“不听话”而烦恼,原因就在于师生间亲密度过高,教师失去了自己作为“师长”的威严。

笔者在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就学生对不同教师的评价可以看出,如果是推行硬性任务,就学生对教师的命令服从度来说,严师型教师>长辈型教师>朋友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如果是推行思想教育,就学生的情感接受度来说,朋友型教师>长辈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严师型教师。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在做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平等交流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师所做的思想教育的接受度。

2 受教育者的心理分析

语言的基础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语言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

2.1 学习动机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在入学时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自主选择了本专业,只有少数学生是父母替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自主选择专业的这部分学生而言,约50%的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出于对英语的热爱,约40%的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出于就业的考虑,余下10%的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出于继续深造的需求。

在了解这几种不同的心理诉求之后,教师在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时候,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做了相应的分类和调整。针对喜爱英语的学生,教师偏向于从中外文化差异入手,目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期由他们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针对就业需求强烈的学生,教师偏向于在练习英语交际能力的时候,给学生传递更多的职业道德素质故事。针对学业深造诉求明确的学生,教师在传授英语学习方法的同时,会用知名人物的事迹来激励他们的进取心。而针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则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成年人的责任。

2.2 因时事导致的心理变化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除了分析入学动机,在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更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生做好思想沟通。

比如2018年在知名媒体“抖音”上掀起了一股展示宿舍环境的热潮,尤其是国外的高级酒店式宿舍,引发了英语专业学生的热议。就学生们针对本校住宿条件的不满情绪,任课教师先让学生做了一个中美物价的对比研究,并邀请他们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们发现和认识到酒店式住宿是建立在美国大学教育高消费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史蒂夫 乔布斯就读大学时因为高昂学费辍学的经历告诉学生们:我们所看到的国外美好的一面是经过美化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即使现阶段的中国不够发达,但我们国家和党一直在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普通大众服务,并激励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由此可见,为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还要更多的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新闻,这样才能在专业教育中通过相关的话题,自然地引入对时事政治的探讨。

3 教育内容的思政创新

“民族文化的丧失就是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的丧失。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会不打自垮,既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更不能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界文化做出贡献。”[2]

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中国优秀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应该被优先纳入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了设计出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隐形融合的教学方案,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思想政治教育:

3.1 互通中外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中西文化平等和中国文化输出的目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就要涵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考虑到外语语言专业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外国语言,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便利条件。教师在传授外语文化的时候横向比较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英语专业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比如,在讲“耐心”这个主题的时候,西方文化中有诸如“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龟兔赛跑)”“Patience is a virtue(耐心是美德)”“All good things come to he who waits(等待的人,万事如意)”等故事和谚语。而中国文化中和耐心相关的故事和谚语更多,如“姜太公钓鱼”“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及“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等谚语。将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英语课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翻译能力,也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3.2 警惕西方文化侵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国内对于西方的文化宣传过多。比如,由于商家的大力推销,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变成了当代中国青年人的流行节日,而中国的七夕和春节的节日味道却越来越淡。

虽然,作为教育载体的课本都剔除了资本主义文化侵蚀性内容,但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强势文化,西方文化的侵袭依然无处不在。如在“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这篇有关美国梦的课文中,宣扬了意大利穷人在美国勤劳致富并完成社会阶层上升的目标。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获得过国际赞誉的美国小说,让学生们看清楚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辛辣讽刺。当课堂教学不仅限于课本的范围,会更加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西方美好宣传背后的现实情况。

3.3 宣传中国优秀文化

目前中国文化的输出相对于外国文化的输入还处于劣势,教育工作者更要将宣传中国优秀文化作为教学使命,尤其是针对以后可能参加外事工作的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老师的文化宣传责任更重。

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最常见的展示环节中,教师将介绍中国文化作为学习任务发布给学生,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热衷于文化展示环节,诸如“Chinese Painting(国画)”“Chinese Folk Dance(民族舞)”“Hotpot(火锅)”“Chinaware(瓷器)”等话题引爆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

3.4 加强中国时事宣传

“中国制造”的崛起,尤其是在中国开始产业結构调整之后,对西方的高端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崛起更是意味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因此,为了遏制中国,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对中国的发展指指点点,诸如“中国威胁论”之类的宣传不绝于耳。[3]

为了让年轻的学生意识到西方国家经济文化手段背后的真实目的,教师应该引入国内对于国际时事的报道,帮助学生增进分辨时政的能力,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

4 教育手段的改革

科技的进步带来先进的教育技术,因此,现代教育领域中的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当中。运用好这些先进的教育技术,也是思政教育改革能够成功的保障。

4.1 教育场所的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教育活动场所不应只限于教室,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从学生问卷调查和报告分享可以看出,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语言基础还不足以胜任专业翻译或教学的工作,这部分学生意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端正。从事服务业的学生更多地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部分学生经过正规的入职培训,职业责任感会更强一些。

4.2 教育媒体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媒体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黑板、收音机、录音机、步步高学习机、CD、MP3、电脑、投影仪,这一发展过程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变革。此外,网络的普及让知识的更新变得更加迅速,也让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5 结束语

经济的全球化促使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在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也应该警惕西方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化侵袭。只有充分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建立中华文化自信心,才能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人类文明史上重新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中国梦”,这项浩大的工程始于英语专业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足下。

参考文献

[1] 田心铭.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EB/OL]. http://www.people.com.cn/,2018-10-15.

[2]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的前沿——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9,125.

[3] 徐实.某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崛起,怎么办?[EB/OL]. https://www.guancha.cn/,2019-02-09.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课程思政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