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建院实践古籍保护教学科研基地持续发力

2021-05-30 07:31姚伯岳
藏书报 2021年25期
关键词:天津师范大学古籍研究院

教师队伍建设将于今年基本完成

经过三年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经有8位专任教师,1位专职秘书,今年还要继续增加3位专任教师,总人数将达到12人,这也意味着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在今年基本完成。

除理论课专任教师,研究院还聘请了实训课导师和特聘导师,从理论到实践丰富课程设置,培养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图书馆耿华、付莉、李艳蕊、彭莹、侯娴、牛甲芝、董桂存等6位老师,作为古保院的跨职教师,担任着古籍保护实操实训等教学任务,在古籍保护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古籍保护研究院还聘请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担任顽问,古籍保护领域专家沈津、刘家真、李国庆、柯平、林明、胡海帆、杨文津、汪帆等8人为特聘导师。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已经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古籍保护与传播方向的大部分教学任务交由古籍保护研究院完成。

强化专业训练、培育校园文化并举

古保院建院后,天津师范大学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原来的“古籍修复与出版”方向修改为“古籍保护与传播”方向,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了《天津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古籍保护与传播专业方向2年制)》,从培养目标和学习年限、研究方向与指导方式、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培养必修环节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必读和选读书目、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古籍保护与传播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了规定和要求,并努力争取从今年开始,将原来的2年学制改为3年学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古籍保护人才。

目前已经为学生讲授的课程共有12门:《古籍保护概论》《中外书史与藏书史》《古籍版本学》《古籍鉴定与编目》《古籍保护文献学》《古籍保护政策法规》《古籍再生与传播》《古籍数字图书馆》《古籍出版理论与实务》《古籍保护材料学》《古籍修复理论与实践》《古籍保护技术实践》。从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到传承性保护,课程覆盖了古籍保护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架构起全面的古籍保护知识体系,让学生受到完整的古籍保护科班教育。

从2019级开始,古籍保护研究院接管了古籍保护方向全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任务,并全权负责其论文答辩事宜。

也是从2019年开始,我们改变了原来学生自己在校外联系实习单位的散漫的教学实习做法,改为全部在本校图书馆集中实习半年,由特藏部老师承担指导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9年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特意展出了我校2018级古籍修复与出版方向研究生实习时制作的古籍样书、函套等,这是对我们教学效果的充分肯定。

古籍保护研究院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社会实践。仅在2019年一年,便先后组织学生到杭州考察学习,到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参观中医药古籍展,到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其所生产的古籍保护设备,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到福建连城参观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和姑田镇美玉堂连史纸厂。即使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仍然组织学生到杨柳青考察年画制作,到北京雍贵中心实习文物鉴定整理,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参观“津门医粹”中西医结合史展览,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见闻,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在毕业出路方面,2019、2020、2021届古籍保护方向的23位硕士研究生均已全部顺利毕业,并大都走上了与古籍保护相关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位到美国留学继续深造、两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除了研究生教学,古籍保护研究院还注意在本科生中进行古籍与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比如,帮助成立了本校学生学术社团“蒹葭读书社”“古籍保护学社”,并积极支持其开展活动,请来了业内专家为全校学生举办了多场精彩讲座;古籍保护研究院还以全院教师为团队,申报本科生通识选修课程《古籍与古籍保护》并成功立项,从2019年开始,综合采用课堂讲授、项目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每年为来自全校10多个院系的60名本科生讲授该课程。2020年还为天津理工大学本科生讲授了此课程。

古籍保护研究院老师还积极在社会上进行古籍与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活动,2019年在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州大梦书屋等处开办多次专题讲座,2020年在國内外举办各类线上学术讲座8次,扩大了天津师大古保院的社会影响。

投身社会服务,培训专业人才

古籍保护研究院积极为社会服务。2018年10月9日至14日,古籍保护研究院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下,承办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8年高级研修项目》“新时代的古籍保护研究与新技术应用”高研班,集中国内外古籍保护一流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采取专题报告、现场观摩、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为期7天的封闭学习研讨,以加快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素养的高级古籍保护骨干。结业仪式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此次高研班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此次高研班是一流的学员、一流的老师、一流的组织,当得起国家级高级研修班的称号。

2019年10月9日至14日,古籍保护研究院又举办了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图书馆古籍编目”高级研修班。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60余名学员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三种授课方式,深入了解中国古籍编目与标准化现状、外文文献著录规则、金石拓片与民间历史文献的编目实例,并探讨中国古籍编目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对中国古籍编目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向意义。

两次研修班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9年3月27日,我校图书馆和古籍保护研究院承办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一届五次理事会,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先生位临我校做古籍保护权威专题报告;3月28日-30日又承办了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四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提升了天津师范大学在全国古籍保护界的地位。

科研项目屡有斩获,学术活动蓬勃开展

古籍保护研究院的教师们在科研方面也加紧努力。仅2019年一年,古籍保护研究院便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2020年,李华伟老师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人职的罗或老师也携两项大型横向科研项目进校。目前,全院老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项,拥有科研经费200多万。

建院三年来,古籍保护研究院教师已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周余姣老师的学术专著《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研究》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今年年初,全部作者均为我校古保院教师的《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丛著》丛书选题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审批通过,10种专著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5年内出版齐备,其中姚伯岳的《中国图书版本学》(修订本)将作为这套丛书的首部在今年出版。

努力推动社会捐赠,有效扩充精品馆藏

古籍保护研究院积极促成社会各界人士向我校捐赠藏书。

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邓衍林(1908-1980)之女邓少筠,在正值邓衍林教授110年诞辰的2018年,与古籍保护研究院教师、邓衍林研究学者周余姣联系,决定将邓先生藏书及手稿捐赠给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由古籍保护研究院代为保管、典藏与整理。古籍保护研究院周余皎、凌一鸣等教师组织学生在短期内进行整理编目,编成《邓衍林先生捐赠文献目录简编》《邓衍林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本次捐赠,据初步整理统计,含藏书与资料700余种,手稿近200种,信札100余通,报刊近200期(份),线装书19册,对促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丰富中国图书馆学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9年8月,在相關人士推动下,知名书法家、园林艺术家端木泓先生(1965-2019)的生前藏书数干册及其遗留手稿墨迹捐赠古籍保护研究院和我校图书馆。

2019年9月,我校退休教授吴云先生(1930-2019)的全部藏书也捐赠给我校图书馆和古籍保护研究院。

天津问津书院掌门人、《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编辑部主任、现已调入我院的王振良教授也将其数万册藏书寄存我校图书馆。

承办专业刊物,扩大社会影响

自2018年起,天津师大古籍保护研究院接手承办了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古籍保护研究》集刊,目前已编辑出版第四、五、六、七共计4辑。2020年12月22-23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天津师大古籍保护研究院承办的举办“《古籍保护研究》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古籍保护领域领导和专家40余人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古籍保护研究》的发展规划了美好的未来。《古籍保护研究》已与“中国知网”建立合作关系,将该刊创刊以来各辑内容在知网上全文发布,并开通了“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使作者的投稿和编辑部的审稿程序规范化。

三年来的建院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古籍保护的教学和科研一定要依托图书馆来进行。因为古籍主要收藏在图书馆,图书馆拥有资源、场地、设备和富有经验的师资力量,古籍保护研究院与图书馆的结合是古籍保护教学和科研持续顺畅进行的有效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研究院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