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2021-06-03 09:01李永军王玉枝张晓兵范媛吉蔡炽陈淑云吴英鹏
大学化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湖南大学一流人才培养

李永军,王玉枝,张晓兵,范媛吉,蔡炽,陈淑云,吴英鹏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 410082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2],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3]。2019年,教育部认定了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要成为真正的一流专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理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的相互促进,夯实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2],并围绕完善育人机制[5]和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6],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尽管检验专业是否“一流”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但是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有机工程,如图1所示,必须进行整体性的系统建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办学条件,而且依赖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保障。其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办学条件的主要建设者,也是教学活动的顶层设计者,激发教师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师积极主动进行专业建设,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开展工作,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本文以湖南大学化学专业为例,从专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举措三个方面对一流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构建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深化专业改革建设,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图1 专业建设系统工程框架图

1 湖南大学化学专业简介

湖南大学化学专业始建于1926年,本科化学人才培养历史悠久。专业成立之初的历任系主任林兆倧(伦敦大学)、胡安恺(密歇根大学)、杨开劲(加州理工大学)、康辛元(纽约州立大学)等教授是我国化学学科早期发展的奠基人。化学专业一直重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于2005、2014和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表1),并有目标、有计划地建成了“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004年)”和“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化学专业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6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学科入选A−类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表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汇总

2 湖南大学化学专业建设现状

化学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化学专业建设的唯一标准,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落实到全员,关注到全方位,贯穿到全过程,有效搭建了“三三制”专业建设工作模式。

2.1 优化本科教育的三支师资队伍

化学专业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和高端人才的培养,特别注重在本科教育过程中积极调动本科生班主任、专业教师和科研导师三支队伍的力量,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强调所有青年教师都必须参与本科教学,都必须有担任本科班级班主任经历,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等制度,强化青年教师在大学生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青年教师不仅成为本科生的专业授课老师,更成为了本科生生涯规划的指路人。2020届毕业生中有一男生寝室四名本科生全体直博,一人保送至北京大学直博,一人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直博,一人全奖录取至美国纳米化学顶尖高校莱斯大学攻读博士,一人全奖录取至澳门大学博士项目。他们最感谢的就是本科班主任四年如一日的指导。全院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本科教师典型,其中5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本科生班主任,2016年王玉枝教授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梁志武教授入选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2.2 夯实本科教育的三个培养平台

2.2.1 实验实践平台

化学专业重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构建。长期以来,不断加强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于2006年建成“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湖南大学工训中心建成一套煤制气生产甲醇的中试装置、在湖南大学科技园建成一套二氧化碳分离和捕集的中试装置,用于学生实践教学;不断加强校企的共建资源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个,于2012年建成“湖南大学-巴陵石化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深入一线进行现场实习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形成了“院-校-企”三位一体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2.2 科研教育平台

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的发展,没有强大的学科基础,一流专业建设是无从谈起的。化学专业历来重视专业发展所依赖的学科建设,逐渐形成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图2),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为学生从事实验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图2 化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历程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现代化和前沿化的重要途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自2002年开始,化学专业开设“化学前沿”课程,形成以院士和各级优秀人才为主讲教师的教学团队,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发展前沿;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实验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前沿科学研究的认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为学生认知实践、了解前沿提供了仿真资源。

2.2.3 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出台了《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实施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学院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院系之一,2013年,针对本科生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青苗”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IT”计划)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2014年成立湖南大学化工创新设计中心,以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和教育部创新团队为依托,建成湖南大学绿色创客联盟,该联盟是创新创业导师团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构建包括导师团、3D智造新材料中心(3D事业部)、绿色低碳创业训练营(创业部)和绿色创客俱乐部(培训部、外联部、宣传部、材料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X事业部等)、创客共享空间等模块,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靠创新创业平台和项目,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做到研学相长。在2017–2019年期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133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个。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湖南省“互联网+”金奖。本科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5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证书,3名本科生通过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成立3家公司。

2.3 强化本科教育的三大阵地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95%以上,其中升学率近三年平均在50%以上,国外升学及升学至国内双一流和中科院的学生占升学人数的90.06%。

2.3.1 课程资源建设

化学专业历来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在湖南大学课程中心网站(http://kczx.hnu.edu.cn/G2S/ShowSystem/Index.aspx),建有180多门课程资源,涵盖教学课件、课程练习、教学进程、教学视频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部分课程资源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称号(表2),并在全国高校推广。在2016–2019年间,出版教材五部:《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数字课程》《日用化学品技术及安全》《精编物理化学讲义》《产业用化学助剂开发及创业》,建成四门全英文暑期国际课程:先进材料表征与应用、化学电源技术、电化学腐蚀原理及应用、金属配合物光电转化材料,自建两门全英文课程: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

表2 课程资源汇总

2.3.2 理科基地班建设

依托湖南大学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了化学“理科基地班”,实行滚动淘汰。2019年设立“理科试验班”并招生运行,依托“化学学科”进行管理,该班所有本科生实行“双导师”制,并在专业方案制定和培养上实行一生一策,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支持学生开展出国(境)交流学习。

2.3.3 质量体系建设

(1) 建立了完善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成了以化学系主任整体负责化学专业的内涵建设和顶层设计、各“课程责任教授”负责具体课程建设的基层教学组织,提高了专业建设的效果和效率。

(2) 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学院领导班子”定期检查教学过程,并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社会需求和专业特色指导系主任制定“培养方案”;“教学督导委员会”从学生能力达成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督导。

(3) 建成了质量监控、反馈和改进体系:学校对教学全过程实时监控,并向学院反馈问题;通过学院领导巡查、督导听课、同行和学生评教工作,以及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研,获得信息反馈。学院根据“质量监控和反馈”所提供的信息,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与教师座谈等方式,提出整改建议,并检查落实。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督导团“导”的作用,不断实施持续改进。

3 专业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湖南大学化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软硬件上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要将化学专业建设成为一流专业,还需要针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改革和创新。

(1) 从生源质量到就业质量的闭环研究。

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就业质量的评价。随着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以及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各专业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也成为高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如何争取政策向基础学科招生的倾斜,如何最大化程度上扩展学生就业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最强竞争力是专业建设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2)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问题。

本科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多方面的改革,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本科教学改革的观念、体制、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已无法通过以往碎片式的单项改革解决,而是需要以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的改革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巩固和落实问题。

“人才培养”本来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然而,多年以来,在绩效主义倾向下,大部分教师成为僵化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机器”,忽视教学内涵建设,较少立足学科及学术前沿进行新课程开发,缺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科研成了其在学校的中心任务,而不是教育,这是利益驱动效应在大学中最直接的体现,严重地破坏了人才培养生态。可喜的是,从“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2,5,6],并召开“全国教育大会”,2020年7月20日,教育部以“破五唯”为出发点,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7],这使得“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逐渐得到回归。但是,如何将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到一流专业建设上,激发教师全心全意投身教育教学、投身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仍有许多政策、制度方面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4 专业建设下一步举措

在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化学专业拟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梳理专业建设中的短板,完善和改革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以构建成培养一流人才的专业体系。

4.1 以“破五唯”为抓手,深入改革“专任教师职称晋升、聘期考核实施办法”,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构建“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评价体系[2],把对“人才培养”贡献作为检验教师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关键指标,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论文、唯项目的顽瘴痼疾,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4.2 以“目标导向教育”理念构建先进、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目标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为指导,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达成要求。并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达成要求,进一步对现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审视和修订,梳理每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倒逼淘汰“水课”,构建“金课”,构建先进、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4.3 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为了培养“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者。一流专业建设必须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中,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标准[2],要做到专业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从根本上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3]。一流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三观”,成为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4.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毕业能力达成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为一流专业提供教学资源保障。

(1) 推动高水平教材编写力度,推动教材体系向教育体系转化。

(2) 全面支持高质量“MOOC”建设,逐步建成“在线开放专业课程群”,形成完整的“在线开放课程群”教学生态链(学习、作业、讨论、考核)。

4.5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中心地位

深化第一课堂主渠道建设,推广教研式混合学习、小班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革新现有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尝试以“点”带“面”,创新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的磨练、责任感培养、自适应学习能力的形成等多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8]。

4.6 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中心任务,推动科研反哺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的现代化建设

(1) 推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评价科研,倒逼科研反哺教学。全面梳理科学研究内容,提炼和形成本科实验资源,优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夯实人才培养的学科后盾。

(2) 全面实施学业导师制,设立专项培育基金,加强实施“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全面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各类高水平科技及创新创业竞赛,加强教师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建立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3) 继续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发挥区域“示范效应”;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5 结语

本文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分析了湖南大学化学专业建设情况,指出了一流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专业建设现存的不足和短板,立足“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学精神,提出了专业建设和改革举措,希望能够对其他学校的化学专业或其他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湖南大学一流人才培养
湖南中烟联合湖南大学揭示植物维持代谢平衡的机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温家宝与湖南大学毕业生座谈时深情地对同学们说:我心寄托在整个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