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1-06-06 04:59袁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袁欢

【摘 要】自然资源作为研学旅行的主要依托资源之一,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自然教育的视角下,本文对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概念进行剖析,梳理出目前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一些实践模式,包括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阵地、实施路径、课程化建构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创新之路,以促进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有效开展,使学生在旅行中回归自然本真,健康成长。

【关键词】研学旅行;自然教育;课程设计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各地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等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根据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教育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由此可见,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也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自然教育视角去探讨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目的与意义,总结部分中小学试点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成果,从研学资源、实施途径、课程化建构方面分析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策略,希望能对提高和丰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效果与内容有所借鉴。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意蕴

1.概念界定

(1)自然教育。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讲述说,人的成长需要三种教育,分别受之于自然、人、事物,其中自然的教育不能由人决定,人、事物要配合自然。自然教育理念,即教育者利用大自然的环境,顺应自然法则,引导学生用身心去感受世界,感悟自然魅力,进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命,培养良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

(2)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旅游者出于知识文化需求,展开的以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游活动[1];狭义上是特指学校有计划组织的研学旅行,“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本文的研学旅行主要是指狭义定义。

(3)自然教育研学旅行。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是指以自然旅游为载体,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除了具有一般研学旅行的特征外,还突出了自然教育内涵,学生在本真的自然环境中通过沉浸体验、研学教育、合作探讨等形式学习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2.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目的

(1)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依托自然资源认知自然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中培养自然感情,感知自然生命力,增强文明旅游意识,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健全学生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使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学会生存生活,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塑造健全人格,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当前电子产品充斥着少年儿童的生活空间,使之过多在虚拟世界中获取认知。自然研学旅行则利用自然进行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3)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亲近自然、感知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对课堂教育教学进行良性的补充。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实施

1.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场景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开展需要依托各类活动场景。近年来,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打破了游览观赏的单一形式,创设出更多的场景体验活动,主要依托研学旅行基地、旅游景点开展,同时也涌现了一批营地教育,使形式与项目更为丰富。

(1)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各资源单位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特色,研发研学旅行的学习材料,合理有效运用乡、市、省、国特色自然资源,积极建设和打造富有地域风格特点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2)常规自然旅游景区。自然景区是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目的地的最佳选择之一,自然景区条件较为成熟,有着自身独有的自然文化资源,比如一些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景点等,能够直接依托景区的建设,设计自然教育研学活动项目。

(3)自然教育研学旅行营地。目前我国营地建设从国家级到省、市、县都有较大发展。以当前较大的40家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例,运营模式以公建公办为主,兼顾公建民营与公私合作,但不同地域营地之间的营地基础条件差异也较大,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的营地实践会受到地域限制[2]。

2.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

随着研學旅行的逐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部门、旅行社等都在不断进行探索,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同的研学内容与实施路径有着不同的组织机制与方案。

(1)单位联合机制。单位联合机制即拥有自然资源的单位与教育单位相结合,由自然资源单位提供研学场地、做好接待,教育单位依据资源情况设计适宜的研学活动方案,即开展自然研学的主题、目标、内容、评价等。

(2)学校自行组织。学校自行组织的路径,除了自制研学旅行方案,还需由学校自行选择自然目标地,安排研学行程,安排交通住宿。由学校主导研学路线,自行开展活动。

3.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建构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需有课程体系支撑才能持续发展,将自然研学活动课程化,更有利于实现研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1)结合学生学习学科的研学课程。结合当前课程改革背景,学校将研学旅行融入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中,设计出包括研学地的选择、活动准备、过程设计、总结评价等具体可行的研学旅行方案。

(2)基于自然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由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单位与学校共同构建研发中心,探索研学课程,创设研学主题,精编教材,高效、科学进行课程开发,推进地方特色自然研学课程形成。

(3)依托自然教育营地的研学课程。目前,国内研学营地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营地实施“3+2”或“2+3”模式,即用5天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2]。自然教育营地在发展中逐步走向规范化,营地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创新策略

1.构建云端研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研学旅行提供了更多的契机,云端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的自然体验,可以实现研学资源的跨市、跨省、跨国连接。突破局限,拓展视野,探索更多的国内外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学校,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亦可减少线下研学旅行途中不可避免的对自然资源的损坏。利用云端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云端平台,如网络直播、录播等创新研学方式,进行在线自然研学旅行。有效连接学校与自然保护区、自然研学营地等组织机构和教育机构,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方便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2.整合各类特色研学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每一省份地区都有各自的自然特色,将各省、市、县、乡等资源整合,同时与“五育”融合,并融合不同学习理论与内容,统筹协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利用基地特色资源。各自然基地根据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景区等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特点,打造主题鲜明的研学示范基地。或按照不同教育目的,打造成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最终建设出一批批優质示范基地。

(2)改造乡村特色资源。利用乡村自然资源,融入自然教育,厚植本土研学特色。地处偏僻区域、乡村的地区,积极利用其自身自然文化资源,深挖地方文化并加以改造,开展县域乡村互助,如开展学生走访历史名村、红色乡村。建设德育庄园,设立劳动教育项目,改善乡村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资金短缺及措施不完善的短板[3]。

(3)结合各类学科教学资源。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内容不仅是自然环境,同时也会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学科领域;用开放的眼光去汇集研学内容,除了一般性的自然文化资源,同时融合数、理、化、史、地、生等学科领域资源,使自然研学旅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和有深度。

3.培养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专业导师人才

培养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专业导师人才。自然研学旅行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也较为广泛,除教育、旅游知识外,农林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也会对活动的开展有益。目前研学旅行导师专业化还不够强,有些研学导师缺乏应有相关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的能力,以及组织活动、协调运行、保障实施等方面的能力。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要将相关课程知识相互融合,这样能够更加适应符合研学旅行市场人才的需求。

相关单位要搭建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立研学旅行专家库,成立自然教育联盟,为高校和行业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利用高校平台,让专业教授开展理论培训课程,并颁发结业证书等,让研学导师有学习的平台与途径,逐渐形成骨干专家与有专业认证的志愿者相结合的研学导师队伍。

李军. 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6): 13-19.

孟久儿. 厚基础·重运营·稳发展: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的运营与发展[J]. 中小学管理,2019(11): 46-49.

陈智华. 利用县域资源建设少年儿童体验营地的实践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6): 116-118.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