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技能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的影响

2021-06-07 00:53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护患依从性护理人员

田 宁

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山东枣庄 277100

抑郁症属于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会出现思维意识薄弱、情绪持续低落、意志行为缓慢、情感兴趣丧失等表现,严重可诱发自杀、自虐等意识和行为,有一部分患者还会产生妄想,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抑郁症,但药物不良反应大,不但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还容易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阻碍病情的恢复。因此,临床在为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同时,还需配以针对性、有效性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推动康复进程。有研究指出[2],将护患沟通技能合并心理护理能明显舒缓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基于此,本研究为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模式干预,探讨该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依从性方面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纳入标准:①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相符,经临床检查确诊者;②患者了解本研究,同意参与研究;③无家族遗传史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②伴有心、肾、肝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器质性病变或恶性肿瘤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本研究开展前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比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26~66岁,平均(42.36±5.41)岁;病程1~5年,平均(2.63±0.34)年。研究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25~66岁,平均(42.85±5.76)岁;病程1~5年,平均(2.91±0.40)年。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为:嘱患者按时服药,密切观察住院患者的用药反应,口头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给予一定的安全感;询问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其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

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模式干预,方法为:(1)心理护理。积极了解患者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的起因,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量表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带领住院患者熟悉病房和其他患者,耐心讲解医院、病房环境,告知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用温柔话语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虑,并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利用卡片、小视频详细介绍疾病,让患者明白遵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精神支持让患者敢于面对疾病。在病房播放《马兰开花》《秋湖月夜》《渔樵唱晚》《昭君怨》等兴奋解郁、开郁散结的音乐,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并调节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大脑的兴奋性。(2)护患沟通技能。①倾听:认真、仔细倾听患者的诉说和需求,接纳其想法,适当肯定其观点,利用心理学技能重构患者所提的问题,慢慢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在沟通时,不可直接反驳患者的观点,应换个角度引导其往正确方向想问题,以免患者的情绪过于波动。倾听完患者的想法后,护理人员应真诚地告诉患者自己想法,给予正能量、鼓励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关怀。②接纳:与患者沟通时,要全面接纳患者的所有情绪以及谈话内容,告知患者可将医护人员当作“垃圾桶”倾倒“心理垃圾”,不可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心里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针对一些不愿意沟通的患者,可适当猜测患者的心理真实想法,鼓励其大胆诉说,医护人员都会为其保守秘密。无论患者情绪如何,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可用“我们”一词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明白护理人员能够感同身受。③非语言沟通技巧。护理人员除了要语气亲和、沟通主动之外,还可以利用微笑、握手、点头、眼神注视等小动作表现对患者的关心、认可、了解,当看到患者头发凌乱、衣服脏乱时,亦可以主动为其整理衣服、头发等,给予患者更细微的关怀。④家属、社会支持。与患者聊家属和家庭情况,了解患者的家庭地位和社会职能,若患者与家庭和睦,可利用亲情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引导家属多关怀、陪同患者。若患者与家庭关系并不算和睦,可适当避开家庭话题,引导其多讲一些社会贡献等,提升其成就感,让患者愈加期待回归社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5]评分,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

HAMD评分:该评分共有17项评定内容,具体包括自知力、疑病、性症状、胃肠道症状等,总分低于8分为正常;在8~20分为可能存在抑郁症;在21~35分为肯定存在抑郁症;超过35分属于严重抑郁症。

HAMA评分:该评分共有14项评定内容,共有具体包括精神性(感觉系统症状、抑郁心境、焦虑心境、紧张等)、躯体性(胃肠消化道症状、生理表现、生殖系统症状等)两大类,总分超过28分为严重焦虑;21~28分为明显焦虑;8~27分为肯定存在焦虑;7~13分为可能伴有焦虑;低于7分为正常。

GQOLI-74评分:该评分有4个维度(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共74个题目,以1~5分计分,分值0~100分,总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表1 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HAMD HAMA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比组 55 30.25±2.36 24.21±1.16 10.254 0.003 23.25±2.54 17.23±1.63 11.254 0.002研究组 55 30.86±2.17 20.10±1.09 15.547 0.001 23.85±2.41 13.84±1.04 16.254 0.000 t值 0.951 12.910 0.857 8.766 P值 0.075 0.002 0.084 0.015

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评定,该调查表信度系数(Cronbach" s α系数)为0.88,问卷回收率为100.00%,内容包括按时服药、情绪控制、情感诉说等,总分100分,高于90分为完全依从;75~90分为部分依从;低于75分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比组 55 56.32±4.51 64.51±3.59 5.214 0.021研究组 55 55.96±4.27 70.12±2.41 8.521 0.015 t值 0.290 6.487 P值 0.102 0.019

2.2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GQOLI-74评分均有升高,且研究组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6.36%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的意识薄弱、行为较为偏激,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依从性差的现象,进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6-7]。若不及时改善上述问题,则会让疾病快速恶化,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在为住院抑郁症患者治疗时,还需给予有效的护理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比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模式干预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每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保证心理疏导的有效性[8-9]。同时,在心理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技能,护理人员能以平常的心态与患者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平等、尊重的关系,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增加更多的安全感、温暖感,进而促使患者有效诉说心理真实想法[10-11]。除了言语沟通,护理人员还注重非言语性交流技巧,通过微笑、注视、点头、握手等小动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其归属感,让患者真诚感受护理人员的关怀和温暖,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这非常有助于患者疏解不良情绪,促使疾病快速恢复,改善自身的精神面貌[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6.36%,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模式干预可以提升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内心郁结、情感淡漠,通过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模式干预,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沟通质量,并帮助护理人员顺利进入其内心世界,实施针对性疏导,让患者获得鼓励、关爱,从而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4-15]。护患沟通技能不但注重言语表达,还注重肢体语言表达,并利用家属、社会支持等方面有效激发患者的内心情感,增强其治愈疾病的自信心,这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有积极作用[16]。丛素兰[17]在相关研究中有指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70.0%,干预效果理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未规范或评估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因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最终的医患沟通效果。后期临床应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规范其专业技能水平,以保证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技能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技能干预,可以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护患依从性护理人员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