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2021-06-07 15:56顾建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

顾建荣

摘 要 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只有在掌握词语大致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领悟文中重点词语的大致含义,并拥有解读文章思想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新课程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优化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有效性作为研究目的,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将统编教材内容作为举例依据针对初中语文词语教学展开研究,侧重于在总结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拾遗补缺,期望下述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词语教学

对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高效全面的词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词汇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抓手,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关键,此外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层面上看,准确地应用词语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

一、 关于“词语”的分析

研究语文词语教学,首先应明确词语的概念、内涵及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意义。笔者整理了国内学术领域关于词语概念的理论观点,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孙常叙等人将词语认知为语言中除固定短语之外的所有词;谭全提出词语是语言中“词”的总称,涵盖成语、短语、俗语、歇后语等;吕叔湘在研究语言和语言学的过程中提出,词语就是语言中所有语素的组合,其中包含具有特定含义的语素。随着学术领域对词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众多学者对词语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笔者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张永言等人的观点,即词语主要是指语言中的所有词和固定的词组。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关键,是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工具,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词语教学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曾提出观点,没有语法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较少,但是没有词语的语言则无法实现表达。通过解读上述观点得以明确,在学生求知与发展的过程中关于词语的学习是一切求知活动的基础,也是实现表达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词语教学向左连接着识字教学,向右连接着阅读与写作教学,所以词语教学应隶属于基础教学内容的范畴。从求知者的角度看,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语,并能够灵活地应用词语,理解词语的内在含义,才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或应用相应的词语开展特定主题的写作,所以词语是一位求知者在求学生涯中的必修内容。

二、 初中语文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1)词语教学脱离语言环境

通过总结初中词语课堂教学潜存的问题,发现教师在开展词语教学的过程中对词语的教学大多与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不相关,绝大多数教师都将词语从语言中分离出来,并针对词语的内涵为学生进行讲解,这种单纯性的词语学习如同每一节课程对词典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词语学习对课文学习所存在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发挥,本文不赞同这一教学方法。词语教学应该立足于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词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这是词语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极有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词语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词语的用法,才能保证学生知识架构的完整性。

(2)缺乏“学以致用”的训练

学以致用是学习者参与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各级各类学校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如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释的字词时,教师就会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词典,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意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极少开展字词造句环节教学,甚至没有给学生消化生词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或文言文段落,词汇教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给阅读教学作铺垫,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本质目的予以反思。例如,在朱自清的《春》的课堂教学中,文本出现了“花枝招展”这一词语,文本中对该词语的注释为“比喻姿态优美”,但是如果将“花枝招展”这一词语放置在其他语言环境中,那么“花枝招展”的语义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小红总喜欢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在这一语言环境中,“花枝招展”形容漂亮、美丽,则词义发生了变化。如果教师在词语教学环节中单纯的为学生讲解词语在课文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含义,那么学生所学习的词义较为片面,在日后的词语应用中学生也只能将一个词语应用于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学生方面

学生词汇量匮乏是学生词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语文知识的学习在于长久的积累,良好的词汇量基础是学生快速理解语文课文的重要条件。经实践考察笔者发现,受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科教学进度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词语教学环节“点到为止”,词语教学是为了辅助课文阅读教学而开展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在短暂的词语教学环节中常常一知半解,或将教师所传授的词语用法注释在教材中,待課文学习结束后将其抛至一边。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笔者赞同教师的这一做法,但是将词语教学从课文阅读教学中分离出来后,笔者则提倡教师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既要做到读好书,也要做到“求甚解”。词汇量匮乏是导致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薄弱的关键因素,同时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的“口才”也受学生的词汇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列举词语,分析词语词义,纠正词语常见的错误读音,如“一刹那”中的“刹”,纠正学生读“shà”的错误,应读“chà”;“炽热”的“炽”,纠正学生读“zhì”的错误,应读“chì”,如此等等。

三、 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内容和原则

1.词语教学内容分析

(1)词音

词音作为词语的“物质”外壳,是词语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按音节词语主要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笔者对词音进行简要的总结,具体内容见表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目标,如学生认识汉字3500个;学生能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等。既然新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要求涉及词音问题,那么教师在词语教学中也应对词音的教学予以重视。

(2)词形

词音是词语的声音形式,而词形则是词语的书写形式,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固定的书写形式,所以每一个词语也必然有其特定的书写形式。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不仅因为其词义丰富,同时也因其词形的固定化特点,每一个汉字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画都可导致汉字的词义发生变化。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应将熟练、正确、美观等作为学生汉字书写的要求规范,使学生的词形书写能力更为规范化。

3.词义

词义主要指词语的意义,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将词义细分为词汇的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是实现学以致用的基础,所以可以将词义教学作为词语教学中一项重点教学内容。在分析詞义教学的环节中,笔者从教学涉及面的角度对词语的色彩义、比喻义、引申义、语境义展开探究,并将具体的内容归纳整理,见表2所示。

2.词语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与学生词语认知过程的统一

认知语言学理论将个体的认知活动认为是个体应用智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词语学习是学生认知词语的初步阶段,在词语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一个新的词语,学生大多先感知词语的词音和词形,而后理解词义。在整个词语认知过程中大多教师仅进行第一阶段的教学,而词语教学还应涵盖第二阶段教学,即词语的应用与巩固认知。

(2)词语教学与词语特点的统一

从词语特点的角度上分析,双音节词语在初中语文词语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四音节词语出现的频率最低,统编教材中双音节词语如“丑陋”“馈赠”“憔悴”等,部编版教材中四音节词语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每篇现代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涵盖了重难点词语和关键词语的学习。所以初中语文词语教学也应以双音节词语教学为主,三音节、四音节词语为辅,在教学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不局限于教材为学生拓展三音节、四音节的词语,以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

四、词语教学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

教师在每一节课程中均进行词语教学,词语教学环节需要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很少有教师单独开展词语教学,所以本文在研究词语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将词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作为条件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阅读教学中的融入

第一, 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积累词语,解决学生词汇量匮乏的问题。词语的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学生对背诵毫无兴趣,且死记硬背的方式在学生的印象中仅能停留短暂的时间,起不到知识内化的效果。词语的积累既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详尽解释,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后下功夫,以朱自清的《背影》阅读教学为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背影》一课所涵盖的重要词语“蹒跚、东奔西走、一股脑”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详尽解释各个词语的含义,各个词语在整句话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归纳抄写词语,并利用闲暇时间了解各个词语在其他语境中的应用。第二,联系上下文深化对词语的理解,这一方式是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的有效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倡教师从词语的基本意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和语境意义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对词语展开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对“绅士”一词的理解,“绅士”的基本词义为行为优雅的人,而在文中“……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绅士”则比喻一种社会地位,“绅士”有了第二层解释意义。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在朱自清的《春》阅读教学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的“卖弄”一词,本质上属于贬义词,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卖弄”一词则属于贬义词褒用,是描写鸟儿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写作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词语教学,笔者将从学生词语应用能力的角度展开分析。在写作教学中融入词语教学,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根据写作体裁、写作倾向应用词语。例如议论文的写作建议学生应用郑重、精确、朴实的词语,而散文和记叙文的写作建议学生适当地应用一些铺陈和修饰手法,并纠正学生将“流行词语”应用于作文写作中,强化学生写作内容的规范性、合理性。此外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本文提倡教师斟酌一二,认真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词语误写误用。

五、结束语

关于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拾遗补缺,本文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了上述几方面内容,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总体来看,语言虽然具备较强的工具性,但是从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一线工作者都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感知到语言的“温度”,而词语教学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温度”的途径,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还需要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细化分析。

[作者通联:江苏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