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词语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2021-06-08 16:00刘雅敏
黑河教育 2021年2期

刘雅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和文化底蕴提升的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环节,小学生对词语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水平与他们的口语交际、阅读及写作能力息息相关,对小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还不完善,词语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研究科学开展词语教学的策略来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词语是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目标和必须掌握的技能,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是教育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板块。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研究和探索词语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词语上下语境,辅助词义学习理解

词语是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但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词语只有处于一定的语言或文字环境中才能准确表达某种含义,脱离文本单独讲授词语含义是没有意义的,词语教学时联系上下文可以更好辅助词义的学习理解。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课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构建高效课堂大有裨益。一方面,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不足,在理解词语含义时存在一定困难,而当词语存在文章中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上下文的含义来思考和推测词语的意思,教师再进行讲解时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语文教材是词语学习的主要依据和阵地,教材中对词语学习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文章的选择、词汇的总结和释义等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词汇。学生通过对课文上下文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词汇学习的效率,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词语是构建词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課时,对于“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一句中的“奇峰罗列”一词,很多学生理解困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因为前后文中都是描写桂林的山形态各异,由此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奇峰罗列”是形容山的数量多、形态奇特、山势陡峭,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词语的效率和质量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设词语应用情境,加深词义理解感悟

词语是依赖应用情境而存在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含义。词语教学不能脱离语言情境而单独进行,通过构建词语情境不仅可以使词语学习更加生动具体,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词义理解,是提高词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尤其对于抽象和理论性的知识更是理解困难,而很多词语的涵义较为抽象,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具体的能够看到或感知到的事物,而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故事、道具等为小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场景,他们在趣味性的场景中学习和理解词语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提升词语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的《树和喜鹊》课文时,其中有“孤单”这一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词语的含义较为抽象,不好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为学生创设他们生活中可能常见的情境:有一天,你到小区的游乐场玩,发现那里的小朋友都是在跟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你想加入进去,但他们都不想跟你玩,你只能站在一边看,这时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象后可能会回答“自己一个人”“没人跟我玩”“心里难受”等,这时教师可以将情境与课文联系起来:你觉得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时,喜鹊的感受跟你一样吗?这种感觉就叫“孤单”,“孤单”的意思就是自己一个人,没有人陪,心里有难受的感觉。这样一来,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义。

三、创新词语教学方法,提升词语学习趣味

小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词语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再加上传统的词语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对词语学习较为排斥。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喜爱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学习词语,提升词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效率。首先,运用多媒体开展词语教学。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在开展词语教学时,可以将词语的含义及应用通过图片、视频故事和音频讲解等方式展示出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成语“画蛇添足”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一成语故事的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清晰直观地理解这一成语的由来、含义和应用等,不仅教学过程轻松愉悦,教学效果也更好。其次,通过游戏开展词语教学。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将词语学习融入游戏设计中,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和理解词语含义。

四、重视词语积累指导,增加学生词语储备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内化的过程,学生需要经过长期学习、积累和练习才能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词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积累是小学语文词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在日常表达和写作中捉襟见肘或者用词不当,影响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词语积累,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便于学生在日后的词语应用中得心应手,词语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首先,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累词汇。教材是小学生词语积累的重要素材,教材中的文章和词语是经过层层筛选和长期实践检验的,其中所选词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毋庸置疑。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和积累教材中的词语,对课文以及课后阅读中的词语都要做到会读、会写和会用,真正将词语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是学生词语积累最为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和有效积累,提升词语学习效率。

五、结合词语生活应用,提升学生理解深度

由于年龄所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高,对于他们来说,最熟悉的场景和知识都来源于身边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中,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词语教学中,小学生对很多词语理解困难,教师一味重复讲解也只能使学生一知半解,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他们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来开展词语教学,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应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时,由于小学生在生活中大多对粽子比较熟悉,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平时吃的粽子是什么馅的?粽子是用什么叶子包的?吃完粽子之后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然后再讲解课文中的“青青的箬竹叶”“裹着”“美滋滋”等词语时就更加容易和高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在生活中听到的粽子的故事和起源,由此引入粽子的背景知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词语和文章的理解,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石,小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的开展,积极研究和创新词语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当前的词语教学体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词语积累方法,不断增加自身词语储备,为今后的交流、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玉.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的色彩[J].学周刊,2019,(16).

[2]张燕.提升小学中高段语文词语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

[3]刘琼聪.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4]王学梅.触摸温度 成就精彩——词语教学方法例谈[J].宁夏教育,2014,(06).

[5]卢红霞.还原语境,让词语教学丰满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14,(22).

[6]滕祥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积累的方式方法[J].华夏教师,2018,(16).

[7]江国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J].教书育人,2017,(31).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