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下肉毒素注射治疗后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2021-06-09 02:58粟世红龙昭君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肉毒素肌张力痉挛

粟世红,龙昭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等症状,且大部分的偏瘫患者会有下肢痉挛表现[1]。卒中后下肢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卒中后有20%左右的患者会在3个月内发生下肢痉挛,还有将近40%的患者会在1年内发生痉挛症状[2]。卒中后下肢痉挛会对患者的康复锻炼产生影响,持续性的痉挛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患者的韧带及肌纤维会变短,引发疼痛等表现,对于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产生不良影响[3]。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主要方法有手术、针刺、药物和理疗等,还可以通过去除诱因进行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属于较为新型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肌张力得到有效控制,A型肉毒素重复注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4]。在注射治疗中,合理应用超声引导作用,实现精准定位和有效治疗,对于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90 例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选取90 例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进行研究,由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年龄最小42 岁,最大75 岁,平均(62.34±3.75)岁,其中脑梗死26 例,脑出血19 例。对照组男性28 例,女性17 例,最小年龄是41 岁,最大为77 岁,平均(62.26±3.65)岁,有脑梗死25 例,脑出血20 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均为首次发病,出现单侧偏瘫,患者在入组前未进行抗痉挛治疗,对A型肉毒素无使用禁忌,无认知功能障碍,能够配合治疗和研究。排除严重肌肉挛缩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心肺功能损伤患者,排除无法配合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剔除注射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锻炼指导,在患者入院的第一个月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康复锻炼目标,开展针对性康复锻炼,具体包含电刺激胫前肌、腘绳肌、股直肌及腓骨长短肌,还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站立平衡以及步态训练和躯干肌锻炼。1 次/日,理疗每次40min,功能锻炼每次1h,6次/周,连续进行1个月的治疗,之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居家开展功能锻炼,居家锻炼8周后再次住院治疗。依据患者的疾病和肢体功能情况调整康复锻炼计划,锻炼方法同上,连续住院治疗1个月,之后再次出院居家锻炼8周;再次入院接受1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同上。

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在超声引导下使用A型肉毒素进行注射治疗,不同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调整注射治疗方法和剂量。在治疗第二和第三周期,于患者再次入院时检测其下肢痉挛情况,若MAS检测等级低于Ⅱ级,不需要进行注射治疗,仅进行康复锻炼,II级以上患者进行超声下肉毒素注射治疗。治疗中使用的A型肉毒素生产厂家为兰州生物制药厂,规格是100U/支,使用生理盐水2mL进行稀释,达到50U/mL,之后于超声引导下实施注射治疗。进针时密切观察针尖进入部位,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到达目标肌肉后注射药物,单次注射治疗剂量最多是600U,根据不同肌肉位置设定注射剂量和方法。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佩戴矫形器的例数,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的肌张力,10米步行测试(10MWT)检测患者的步行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定患者运动功能,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

1.4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 19.0计算统计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χ2检验和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矫形器佩戴情况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45 例患者中有29 例佩戴矫形器,佩戴率是64.44%,对照组45 例中佩戴矫形器的有28 例,佩戴率为62.22%,治疗前两组的矫形器佩戴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矫形器佩戴率是20.00%(9/45),对照组为48.89%(22/45),实验组的矫形器佩戴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肌张力和步行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肌张力、步行能力评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MAS和10MWT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和步行能力对比

2.3 两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MAL和BBS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和平衡功能对比分)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后,患者的上运动神经元被损伤,会造成偏瘫患者发生姿势反射机制紊乱,在肌肉运动反射弧完整情况下,出现下肢肌肉痉挛表现。下肢痉挛与肌张力过高属于引发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导致的异常运动,会导致患者出现姿势异常,肢体功能和日常活动均受到严重影响[5]。A型肉毒素能够抑制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进而实现有效调控肌力和肌张力的目的[6]。应用A型肉毒素重复注射方法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利用超声技术对注射治疗进行引导定位,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7]。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矫形器佩戴率、肌张力、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矫形器佩戴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AS和10MWT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FMAL和BBS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A型肉毒素在解痉治疗中,具有选择性高、起效迅速和不良反应风险低等优势,作用机制是控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冲动传递产生抑制作用[8]。超声波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影像学技术,在引导定位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在肉毒素注射治疗中使用超声引导,能够保证直观的视觉反馈,从而实现靶肌精准定位。同时,超声技术具有安全、无创、灵活和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能够防止靶肌周围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因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肉毒素注射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超声下肉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能够使患者的肢体痉挛情况和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再配合综合康复锻炼,能够使患者的肌张力、关节活动情况以及运动和平衡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针对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合理应用康复锻炼联合超声下肉毒素注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肌力和功能的改善,降低患者对矫形器的依赖,促进患者的卒中后康复。

猜你喜欢
肉毒素肌张力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打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靠谱吗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打肉毒素会影响胎儿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海外肉毒素购用须谨慎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A型肉毒素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