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喷雾剂在全麻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2021-06-09 02:58吴益有张治猛
北方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喷雾剂利多卡因扁桃体

赵 诚,吴益有,张治猛

(1.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南 张家界 427100;2.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 511400)

扁桃体位于口腔扁桃体隐窝内,是人体免疫系统第一道关卡,具有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如果侵入的病原体数量较大或毒力比较强时,就会引起扁桃体化脓、肿大、疼痛等症状,即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尤其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急性发病。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则容易转化成慢性炎症,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失去免疫功能,而且反复感染可诱发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内膜炎、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严重病变[2]。故慢性扁桃体炎患儿长期内科治疗无效时首选扁桃体切除术。通过对扁桃体及其周边包膜组织的全部切除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但由于手术部位位于患者颈部,故患者术后疼痛体感较为明显,目前选用全身麻醉插管,但对小儿镇痛应用较少,苏醒时常因疼痛发生躁动,甚至出现喉痉挛危及生命情况发生。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术中镇痛药,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大,患儿苏醒时间较长,不利于患儿早期苏醒活动,和手术间的周转。实现对患者的术后镇痛,减少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恢复。因此,为观察分析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采用利多卡因喷雾剂表面麻醉所具有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研究时间段内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患者共80例,年龄3~14岁,体重13~63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与研究组(R组),每组40例。均为慢性扁桃体炎患儿,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双侧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C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45±3.07)岁,平均体重(29.55±13.93)kg,R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8.0±2.88)岁,平均体重(29.15±9.89)kg,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后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故研究结果可比。排除标准:全麻麻醉用药过敏者、手术禁忌证者、智力发育异常者。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6h、禁饮2h,入室后如能配合则先开放静脉通路,不能配合的患儿则用妈祖面罩吸入8%七氟醚,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路,在建立静脉通道后接受静脉麻醉诱导,同时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静注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0.01mg/kg,抑制口腔及呼吸道内腺体分泌;对照组:按1mg/kg利多卡因、2mg/kg丙泊酚、0.6mg/kg罗库溴铵及0.5ug/kg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麻醉[3],待3~5min静脉麻醉完全起效后行气管插管麻醉。术中1.5%~2%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研究组:接受全麻常规复合利多卡因喷雾剂表面,进行全麻,全麻方式同对照组,插管完成后给予利多卡因喷雾剂(0.85%浓度)咽喉部表面麻醉,手术完成时再次在创面再次喷利多卡因喷雾剂1~2次/每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麻醉后T0、手术中T1、拔管后T23个时间段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2h、6h、12h、24h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术后躁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MAP和SpO2比较

T0和T1时两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1);T2时B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A组(P<0.01),在T0、T1时和T2时两组Sp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MAP和SpO2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C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C组患者术后躁动15例、躁动发生率为37.5%;R组患者术后躁动3例、躁动发生率为7.5%;两组评分数据对比(χ2=6.45,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扁桃体摘除术经口腔在患儿咽喉部位实施手术,故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性较大;并且口咽后部位神经分布较为密集,因而患儿术后疼痛较为明显,容易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患儿术后镇痛应用较少,尤其阿片类药物应用较慎重,担心其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利多卡因喷雾剂应用较方便,主要通过其表面麻醉作用阻滞患儿咽喉部神经组织冲动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减少术中应激刺激[4]。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尤其术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减轻,可明显减轻患儿术后咽喉部疼痛感受,减轻疼痛反应,增加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可待患儿全麻药物代谢较完全才拔管,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对照组,研究组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均明显较轻,P<0.01;且研究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和早期活动。

综上所述,在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采用利多卡因喷雾剂表面麻醉,可明显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术后躁动发生,有助于患儿术后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喷雾剂利多卡因扁桃体
利多卡因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和IL-6、IL-10 的影响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喷雾剂
用防晒喷雾剂,谨防过敏
治疗耐药性抑郁症的鼻腔喷雾剂上市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