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临习体悟

2021-06-09 19:40赵琳郑潇
书法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竖画褚遂良雁塔

赵琳 郑潇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浙江钱塘人,是唐代前期著名书法家,被后世列为唐代楷书四家之一。他的楷书成就最高,有不少传世作品,如《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其中《雁塔圣教序》最能体现其书法风格。

褚遂良书法师承家学,自幼受其父褚亮的影响,书法早成。入唐后,在欧阳询和虞世南等名家的影响下,个人书法面貌开始形成。因为褚遂良父亲在朝中做官,褚遂良被推荐为弘文馆的“馆主”,负责管理弘文馆的事务。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开始尊奉王羲之书法,命令褚遂良等大臣整理、鉴别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褚遂良以“二王”书法为宗,又融合各家所长,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楷书,史称“褚体”。

一、《雁塔圣教序》的特点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的作品,共1463字,21行,行42字,书后六年便去世了。但此帖却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法风格更是别具一格。

此碑整体来看线条瘦劲清丽,与欧阳询、虞世南那种厚实稳重的线条有所区别,实际则是劲秀饱满、笔笔精到、变化丰富,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或快或慢,有条不紊,轻重变化相结合,起笔方硬,收笔圆转,方圆兼帖,略掺古隶,首尾之间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灵动美。因早期学习过“二王”,稍加行书笔意,改变了楷书原有的呆板特征,将早期楷书的质朴苍劲,方正稚拙变为华丽俊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横画大都往右上方倾斜,尤其是长横先往右上方行笔,再往右下方收笔,似拱形又看起来平直,体现出“一波三折”的笔意。竖画比较纤细瘦长,两头较粗、中间较细,收笔形态也颇多,或回锋,或露锋。整体字形偏扁状,因为横画较长,方正中又增加了开张的气势,落落大方,婀娜多姿,非常活泼动人,又有很强的流动感。

《雁塔圣教序》中有很多字的字形还是比较有趣的,除左右对称以外,此帖最明显的特点是错落有致、稍带夸张感,这些书写特征也能体现出褚遂良自己的个性。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呈现左边高右边低的形态,同时右部非常舒展,避免呆板的同时又不做作且耐人寻味,表达出一种动态美和呼应关系。此帖的章法较为特殊,与隶书的章法相近,都缩短行距,加大字距,整篇作品行云流水。

二、《雁塔圣教序》的用笔方法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习惯和对字帖的理解不同,所以风格也有所差异,但是在临摹阶段的前期,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模仿古人的范本,然后进行背临,最后再进行创作。在临摹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不要为了临摹而临摹。书法如同音乐,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旋律,每个动作、线条都是有灵性的,不要生搬硬套地去临摹。

临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其一,中锋用笔是练习书法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楷书当中,中锋用笔是最关键的一种笔法,运笔要流畅有力,瘦硬中见丰腴,避免呆板,要注意手腕的控笔能力,快慢结合。

其二,临摹时要避免笔画过于匀称,注意粗细对比。《雁塔圣教序》中笔画的粗细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且要注意突出主笔,长横要舒展开并往右上方倾斜,起收笔的变化也极其丰富。如“三”“暑”“古”三字横画较长,中间细两头粗,方向,切入笔的角度都是不同的,甚至有些横画带有一定的弧度,“三”字中的最后一笔长横能明显地看出弧度、弧线的大量使用,使原本较笔直的笔画更加婉约、柔和。

其三,竖画相对来说比较纤长锋利,它与横画写法截然不同,并且大多表现竖画横起的状态。收笔形态也是各式各样,如“排”字竖画收笔回锋,较为含蓄;“千”字竖画瘦长劲挺,由重到轻,出锋较为明显;“仰”字的竖画整体纤细柔和,粗细变化较弱,与前边笔画的连贯性较强,有很强的流动感。总之,《雁塔圣教序》中豎画的形态变化多端,书写时要多多揣测其中的动作变化。

其四,捺画要重按,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视觉冲击力,但同时也要保持重心的端正平稳。《雁塔圣教序》中捺画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如“教”字,最后按笔直接出锋 ;第二类如“天”字,按笔之后多一个往上书写的动作,可以从中看出捺画最重的部分上面是凸出来的 ;第三类如“故”字,这种捺画我们称之为“反捺”,它的形状和收笔与前边两种是完全不同的。

其五,《雁塔圣教序》中“S”型线条较多,尤其是竖画起笔的曲头,为露锋起笔,在书写时,一定要自然灵动,干净利落,不要刻意模仿,不然会显得做作、轻浮,注意点画之间的布局安排、空间分布、落笔准确。如“而”“所”“品”三字。

其六,我们还要注意《雁塔圣教序》中左右结构的字不像其他楷书那样左右齐平,而是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耨”“譬”“偈”三字,左右结构的字大多都是左高右低的,尤其是“譬”字左右两部分看似倾斜,实则很正,这正是此帖字形的妙处所在。

其七,《雁塔圣教序》中字的笔画连贯性极强,看似断开,实则连带,空中运笔较多,笔断意连,以行入楷,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起笔收笔的痕迹和使转提按的变化与牵连,如“物”字左边的“牛”字偏旁,竖画写完很自然地上挑,笔锋反转顺势连带,提画自然而然由重到轻写出;“其”字最后的两个点画也能很明显地看出笔断意连的笔势。整幅作品中“三点水”的行书笔意极强,如“流”字的写法,点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对于初学者,我们除了对原帖进行临摹以外,还可以练习放大版,进行双钩填墨,每个笔画放大之后,其轻重对比关系和线条的形态与原帖会有一定的反差,两者可以进行交叉练习、反复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此帖看似瘦弱、实则丰腴的特征,体会笔断意连的微妙之处。

临摹的同时,读帖也是至关重要的。整篇作品变化性极强,我们一定要从中体会到每个精妙的笔法、提按、转折变化等,尤其是要更多去体会其中优雅且婉转的笔势,着重去练习手腕在空中运笔的自然性。

三、《雁塔圣教序》的价值和影响

《雁塔圣教序》这可谓是褚遂良的巅峰之作了,他不仅在笔法,章法上有所创新,并且增加了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意蕴,同时也适应了唐代楷书发展的审美要求,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楷书新风貌。他晚年时期的作品承袭魏晋风格,追求精神与自然之道的统一,更为注重意趣的表达。

褚遂良在唐楷的演进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精湛的笔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其存留之作皆是中国楷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赵琳/山东建筑大学 郑潇/山东建筑大学

猜你喜欢
竖画褚遂良雁塔
游雁塔
雁塔夜吟
书法启蒙·隶书第三讲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历史
褚遂良与褚书
行书章法浅析(五)相邻字竖画的变化
悬针竖的写法
正定雁塔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