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及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2021-06-11 05:47付丽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变异性颈动脉

付丽娟,黄 玮,吴 侠*,陈 磊

1.唐山市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彩超室,河北 唐山 063101;2.唐山市开滦总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心脑血管疾病通常具有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程度高、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的特点[1,2],老年人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3,4]。颈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5,6],但关于颈动脉病变与血压水平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使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进行检测,探究IMT与血压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病变患者80例作为颈动脉病变组,包括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63~72岁,平均(67.5±3.6)岁。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增厚49例(0.9≤IMT<1.4 mm)、IMT斑块31例(IMT≥1.4 mm)。对患者血压变异性(BPV)进行检测,根据患者BPV大小分为低BPV患者46例(7.02≤BPV≤9.57)、高BPV患者34例(BPV>9.57)。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颈动脉正常组,包括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62~70岁,平均(66.1±3.2)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我院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病变,病历资料齐全,且为首次确诊,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全者;肾、肝、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IMT、斑块检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受检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患者仰卧,颈部置一薄枕,使受检者头部放松,稍微后仰偏向检查区对侧。顺血管扫查纵横切面,于双侧颈总动脉分叉1.5 cm位置,对双侧颈总动脉窦部、双侧颈总动脉近远端IMT进行二维测量(近端:窦部上方1~1.5 cm;远端:窦部下方1~1.5 cm),并计算均值。IMT为心室舒张期血管管腔内膜交界面至中、外膜交界面垂直距离,于横断面及前后1 cm位置分别测量3次,计算均值为颈总动脉IMT。斑块:超声检测发现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回声不均匀,IMT≥1.4 mm为斑块。

血脂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80℃保存。CHOD-PAP法检测TC水平,GPO-PAP法检测TG水平,检测过程分别按照总胆固醇单试剂测定试剂盒、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直接法-过氧化物酶清除法检测LDL-C,酶标仪预热0.5 h,波长调节至240 nm,将检测工作液37 ℃反应5 min,提取已采集的血清样本,加入190 μL工作液,在酶标仪上振动5 s开始计时,记录240 nm下初始吸光值A1和1 min后的吸光值A2,计算LDL-C。

血压、血压变异性: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并根据受检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24 h血压变异性进行计算,对比SBPV、DBPV。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如表1所示,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病变组研究对象TC、TG、LDL-C水平较高(P<0.05)。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2 两组血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病变组研究对象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血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比较

2.3 不同IMT患者血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比较

IMT斑块患者的血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均高于IMT增厚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IMT患者血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比较

2.4 不同BPV患者IMT厚度比较

与低BPV患者比较,高BPV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平均IMT厚度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不同BPV患者IMT厚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医学将因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的心脑组织出血、缺血性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其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我国新增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病死数连年上升[7-11]。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逐渐受到关注[12-14]。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脂水平变化有着密切联系[15]。TC、TG、LDL-C是临床常用的评价血脂水平的指标[16,17]。张蕾等[18]发现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狭窄有密切联系,监测血脂水平能够对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范为群等[19]的研究结果显示,TC、LDL-C与机体颈动脉病变发生密切相关,注意控制血脂水平能够有效预防颈动脉病变发生。本研究显示,颈动脉病变患者TC、TG、LDL-C水平较健康者高,说明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伴随着血脂水平异常升高,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检测TC、TG、LDL-C水平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压变异性(BPV)是心、脑组织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20]。张莹等[21]研究发现,检测血压、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病变发展状况、严重程度的诊断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颈动脉病变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相对较高,说明颈动脉病变与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异常具有密切联系,结论与上述成果一致。

临床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手段对颈动脉病变进行诊断。有研究表明,颈动脉在人体中较大,且位置较浅,使用超声检查颈动脉,能够对动脉IMT进行观察,对大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22,23]。本研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患者患者IMT厚度进行检测,并对不同IMT厚度颈动脉病变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 h SBPV、24 h DBPV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与颈动脉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此外,对不同血压变异性水平颈动脉病变患者IMT检测对比,发现颈动脉病变患者血压变异性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综上,老年颈动脉病变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血脂水平明显异常,IMT与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具有相关性,检测老年人群血脂、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能够对颈动脉病变、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变异性颈动脉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