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疫辟秽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观察

2021-06-12 05:08麦月嫦钟冬福谢小丹林倩雯吴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流行性小儿患儿

麦月嫦 钟冬福 谢小丹 林倩雯 吴敏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生率是成人的3 倍,这与小儿自身免疫力较低、各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有关[1]。虽然流行性感冒在病毒性疾病中属于自限性感染疾病,但是患儿年龄较小,对病毒的清除能力有限,不及时干预可增加肺炎、心肌炎、脑炎、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反而使得患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患儿死亡[2]。针对小儿流行性感冒强调早期治疗与干预,便于及时帮助患儿改善症状体征,加快康复。西医对小儿流行性感冒治疗中选择抗病毒药物,《2020 版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奥司他韦是唯一被推荐用于儿童流行性感冒治疗药物,也是国际抗流行性感冒的首选用药,但是药物本身费用较高,而且存在毒副作用与耐药性风险[3]。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疾病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也逐步成为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思路[4],且有相关研究[5,6]指出中医药在小儿流行性感冒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清疫辟秽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旨在从中医学角度对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9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收治的88 例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8 例;年龄2~14 岁,平均年龄(6.50±2.50)岁。观察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2~14 岁,平均年龄(6.60±2.4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参照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进行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诊断为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小儿流行性感冒以及中医风热夹湿型症状诊断标准;②病程<48 h;③病情轻型;④年龄2~14 岁;⑤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低氧血症、呼吸衰竭;②对 中药过敏;③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④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⑤口服中药困难中断治疗或者改变治疗方案。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治疗。高热者给予退热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给予抗惊厥、吸氧治疗。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用药剂量2 mg/(kg·d),2 次/d。治疗3 d 后评价治疗效果。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清疫辟秽汤中药汤剂治疗。基本方组成有:青蒿(后下)10 g、柴胡10 g、薄荷(后下)5 g、荆芥8 g、豆蔻仁(后下) 10 g、薏苡仁15 g、苦杏仁10 g、黄芩10 g、滑石20 g、木蝴蝶8 g、制厚朴10 g、布渣叶10 g、藿香10 g、连翘10 g。1 剂/d,300 ml 水煎至200 ml,饭后分次温服,10~14 岁按照上述剂量,6~9 岁服用剂量100 ml;2~ 5 岁服用剂量约70 ml。治疗3 d 后评价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体征(发热、恶寒寒战、疲倦、纳差)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7]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综合患儿体温变化与其他症状进行判定:服药24~48 h 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为痊愈;服药24~48 h 内体温正常,2 个主要症状明显缓解为显效;服药48~72 h 内体温正常,或偶有反复,2个主要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为有效;治疗72 h仍发热,或病情无好转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恶寒寒战、疲倦、纳差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h)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h)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通过抗病毒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帮助患儿改善症状,同时清除病毒,恢复健康。结合实际西医对小儿流行性感冒治疗的应用研究,其存在疗效不稳定、毒副作用风险较大等不足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下,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在儿科疾病治疗方面得到应用。

根据国内资料对岭南地区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研究,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在中医学中多属风热夹湿证[8,9]。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小儿流行性感冒在中医学中属于“温病”范畴,从岭南地区的环境方面分析,整个地区多为沿海,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湿润多雨,气候存在明显的湿热特点。小儿与成人相比,其各项组织、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湿热之气于患儿而言是一种外邪,可引起病变。外邪入侵影响气机,损伤脾胃,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则是后天生化之源,脾胃不合可影响气运[10-13]。中医认为小儿属纯阳之体,对于出现的流行性感冒问题不仅要强调清热利湿,同时注重消积化滞[14,15]。根据对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中医分析,本文对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清疫辟秽汤治疗。整个药方中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且主要来源于各类草本植物,整个药物以三仁汤及甘露消毒丹为基础方,综合不同患儿具体证候加减药物。整个药物中的青蒿、滑石、黄芩为君,青蒿可清透邪热,辟秽化湿,是治疗湿邪伤阴的常用药物;滑石可利水渗湿、清热解毒;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配伍可针对小儿流行性感冒湿热蕴结的病机[16]。豆蔻仁、藿香、苦杏仁、薏苡仁为臣,具有行气化湿、悦脾和中的作用,可促进患儿气畅湿行,增强祛湿效果。薏苡仁可健脾,豆蔻仁可利气宽胸,增强祛湿效果;苦杏仁可宣利上焦肺气[17]。柴胡、荆芥、连翘、木蝴蝶、薄荷等药物具有解毒作用,一方面能和解表里之热,另一方面可透邪散结,消肿利咽;布渣叶可清热、消食、化滞和胃,调节脾胃;制厚朴能够行气除满,恢复 气机[18]。诸药合用可兼顾清上、和中、渗下,联合发挥清热解毒、悦脾、利湿、消食作用,湿热并治,实现标本兼治,以除三焦之湿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恶寒寒战、疲倦、纳差缓解时间分别为(16.31±3.15)、(18.29±2.20)、(24.90±2.48)、(26.61±1.28)h,均短于对照组的(24.51± 1.35)、(25.82±2.45)、(28.55±3.42)、(30.48±2.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清疫辟秽汤能够加快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症状缓解,保证治疗效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证实用药安全性较高。这与刘金海等[18]文献研究报道结论较相似。

综上所述,清疫辟秽汤治疗风热夹湿型小儿流行性感冒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体征缓解,且用药安全性高,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流行性小儿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夜盗小儿(下)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