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综合指数对重大突发事件测度研究
——基于浙江省批零贸易的实证分析

2021-06-15 03:19◎汪
创意城市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景气突发事件新冠

◎汪 为

提 要: 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冲击我国各地经济运行, 其引发的经济下行还进一步带动各产业特别是商贸产业收缩。 本文对浙江省批发零售个体景气数据进行再挖掘, 探索建立商贸核心产业——批零贸易的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 通过对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两大景气指数同时段的不同趋势变化测度, 达到对当前浙江商贸运行状况测度和未来变化预测的双重目标, 以期反映批零贸易在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的动态运行过程, 并对未来趋势及潜在风险进行预判, 同时通过结合部门其他相关报表,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对所需的细分领域的影响程度进行拓展测度。

近年来, 全球范围内重大突发事件频发, 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 重大突发性工业事故及灾难性事故、 重大突发性社会扰乱事故和重大突发性政治危机接连不断。世界进入了德国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称的“风险社会” 时代。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大形势下, 多边传导机制将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扩展至周边地区, 通过叠加扩散效应对全球经济产生全方位影响, 冲击乃至改变各国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直接冲击我国经济, 其全球扩散和愈演愈烈引发世界经济下行, 重大派生事件频发, 还增加了国际形势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 进一步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特别是商贸产业运行, 导致其发展可能偏离正常运行轨道。

一 建立批零贸易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的思路与创新点

2020 年5 月14 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 月30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商贸流通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整合、 分配消费, 再反馈至生产大循环的主动脉, 是各生产部门交互的通道和地区经济的桥梁, 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 是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承接点; 也是发挥内需潜力, 联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当前形势下, 商贸流通业的平稳发展对社会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 消费需求引导、就业岗位创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商贸流通产业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高、 专业化程度高, 通过产业组织协调作用, 商贸上下游相关产业, 特别是制造产业被带动创新协作, 极大推动了浙江形成内生优化的新产业格局。 而商贸产业的高外向度, 与关联经济体的紧密联系及在产业分工中的核心位置都决定了其容易受到外部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不仅对其相关产业产生直接破坏, 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 市场环境改变等派生变化更是对产业格局带来长期影响, 改变商贸流通业既定循环周期。 因此依托商贸产业的核心产业——批发零售业建立景气测度统计体系, 对研究以浙江为代表的高对外依存度的省份受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影响, 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一) 主要思路

鉴于目前国内对商贸流通, 特别是批零贸易方面的景气研究较少, 基本将其作为宏观经济景气研究的一个部分, 缺乏针对性的专门研究, 研究方法选择上以合成指数居多, 指标遴选上多是基于总量指标进行。 商贸景气应用集中在市场指数编制中, 作为综合指数分项进行, 并多采用商品售价等客观指标, 少有涉及企业主评价领域, 其设置目标为反映总体情况, 故无前瞻指标设置。 本文对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已有微观数据进行再挖掘, 根据企业主对于本企业、 本行业的经营情况评判及未来的预期问卷答复, 基于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的指数编制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 以期反映批零贸易动态运行过程, 尝试对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冲击进行研判和预警。

(二) 创新点

1. 景气动态监测: 基于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的指数编制

本景气综合评价体系在指标设置上综合应用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 建立景气综合评价体系对批零贸易发展状况进行综合性描述, 通过景气对本行业经济活动扩散传导和关联经济领域渗透带动等特性, 以及通过各类景气指数的同时段的上升、 平稳和下降等不同阶段的趋势, 可以有效测度新冠肺炎疫情前、 新冠肺炎疫情中、 新冠肺炎疫情后各阶段的商贸产业的运行状况和趋势, 达到对当前经商贸济状况测度和未来变化预测的双重目标。

2. 景气拓展监测: 基于统计部门数据挖掘与拓展

本文的批零贸易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在政府统计部门已有的景气报表之上, 不仅具有可靠性较高的优势, 如综合评价中指标设计的整体必要性、 整体齐备性都较高, 较选取外界指标进行设计可靠性更高, 并且具有动态性和可拓展性。该监测体系不仅能够动态反映批零贸易综合变化, 而且能够结合部门其他相关报表,为重大突发事件对细分领域测度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二 浙江批零贸易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一) 景气综合指数的构建和应用

1.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使用浙江省统计部门调查数据, 涵盖2016 ~2020 年的批发零售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报表及其关联报表。

2. 基准指标选取

采用评价与预测中对企业及本行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作为主同步指标, 将对下季度企业、 本行业经营状况预期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预期值作为主先行指标, 并根据需要从关联报表中抓取企业的行业规模、 行业类别、 新经济(电商等) 在五大指标下建立细分项指标。

3. 数据处理

鉴于设计景气报表时已进行必要性和完备性测试, 相关指标的辨识度较高, 冗余度较低, 故不再进行必要性测试; 亦未出现目标交叉, 层次“深度” 一致, 较为合理, 生产经营、 盈利与资金使用、 用工等模块完备性较足。 在指标协调性分析上发现税费负担、 资金周转等指标为逆指标, 在指标先进行逆转变, 本文拟采用简单倒扣式单项逆变换来消除其逆向性。

4. 景气指数的计算方法

对微观个体的评判采用综合扩散指数更能准确反映趋势性变化, 考虑到传统扩散指数中根据“上升” 的指标占全部指标的比重计算过于简单, 未能反映“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景气指数的编制沿用扩散指数的思路, 采用国家统计局的优化模型: 对企业景气指数的计算不单考虑“上升” 的企业数, 也计算“下降” 的企业数, 将回答“上升” 的企业比重减去回答“下降” 的企业比重, 得到上升“净差额” 企业比重, 以此为根据编制各类景气指数。

根据该公式, 对起始期至当期的所有有回答企业数据分指数大类进行实时计算,形成浙江省批零贸易扩散指数图(见图1)。

图1 浙江省批零贸易扩散指数

5. 新冠肺炎疫情下景气综合指数统计特征

从图1 可以看出, 在2016 ~2019 年前, 浙江批零贸易处于稳定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2020 年一季度批零滑入景气循环的谷底, 二季度反弹, 但仍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 尚未完全恢复, 企业经营评价和行业评价两大同步指标下降最为明显, 企业预期、 行业预期、 宏观预期等三大先行指标虽同期下滑, 但降幅明显低于同步指标, 显现浙江批零贸易企业家信心较强, 经济韧性较足, 二季度企业经营和行业评价等景气指数恢复至上季度企业预期、 行业预期同一区间, 表明一季度三大先行指标的预测较高, 对批零企业、 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未来走势有相当的参考性。 对批零贸易扩散指数进行综合分析, 既有助于进行重大事件对批零领域造成冲击的评估, 也可作为对其趋势性变化和影响程度预测的参考。

(二) 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1. 景气综合评价表的构建方法

为全面反映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对批零贸易产业的影响, 根据时间顺序逐季编制2020 年一季度和2020 年二季度的景气综合评价表(见表1、 表2)。 指标体系(宾栏) 固定为建立在企业经营评价、 行业评价、 企业经营预期、 行业预期和宏观预期等景气指数基础上的同步和先行两级景气评价体系; 评价对象(主栏)为不定长, 通过景气报表中的企业法人码字段从企业基本情况表中抓取该企业规模、行业、 业态等基础属性信息进行分组统计, 并可根据监测需求从其他关联报表中抓取所需分类信息, 通过数据抓取和整合, 多维度反映批零贸易规模、 行业、 专业市场等领域的景气状况, 并对细分领域进行综合评判和预测。

表1 景气综合评价表(2020 年一季度)

表2 景气综合评价表(2020 年二季度)

2. 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力测度

以2020 年一季度、 二季度为例测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对批零贸易的冲击, 从表1 可以看到, 不同规模企业受到冲击影响程度不同, 横向对比可以看到企业规模越大, 景气值越高, 表明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越小; 企业规模越小, 景气值越低, 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影响越大。 纵向对比结论相同, 以企业经营评价景气指数为例, 2020 年一季度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景气值均比上年同期回落52.7;小型企业下降58.1; 微型企业下降64.5, 降幅最大。

此外, 从表1、 表2 数据比对可以发现, 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对不同行业、 不同业态、 不同注册类型企业的冲击也不尽相同。 以分行业为例, 2020 年一季度, 批发业和零售业同步指标值差距较小, 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数值接近, 行业景气差距略大, 批发业和零售业的景气同步指数最大差距为7.9, 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批发业和零售业的当期冲击大致相同, 零售业整体略好于批发业。 先行指标差距较大, 批发业景气指数处于82 ~89 区间内, 零售业景气指数均在100 以上, 批发业和零售业的景气先行指数最大差距为20.6, 表明批发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发生后, 不论是对自身经营状况还是行业预判都信心不足, 总体预期较悲观, 而零售业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判断为短期冲击, 恢复预期较高, 同时我们注意到一季度先行指标中的企业经营预期景气指数和行业预期景气指数与二季度的同步指标——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和行业景气指数趋势高度吻合, 说明景气评价体系中先行指标预测准确性较高。

3. 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对细分领域预测

从表2 数据可以发现, 企业经营、 行业评价、 企业预期、 行业预期和宏观预期景气指数均已企稳回升, 与上年同期差距缩小至10 以内。 但细分评价对象分化较大, 如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不论是同步景气指数还是先行景气指数均与上年同期差距较大, 表明其经营状况不良情况较为严重, 且信心不足。

通过对景气指数评价表中不同对象的连续分析, 可以对重大事件的冲击影响进行领域细分研究, 并通过先行指标对重大突发事件影响下相关行业走势进行预判,最终在对各领域各指标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批零贸易综合定性、 定量监测判断。

三 浙江批零贸易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的应用价值与展望

(一) 应用价值

本文立足于对政府统计部门数据的再挖掘和再整合, 建立景气综合统计监测体系, 对批零贸易在重大突发事件下的景气统计测度工作进行了尝试, 以期反映重大突发事件对批零贸易的实时影响并进行预测分析。

在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 景气综合指数中当期先行指标与后期同步指标走势吻合, 显示较高的预测价值。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力测度发现, 不同规模、行业等分化明显。 企业规模与冲击影响程度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对细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零售业相关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弱, 恢复周期较短, 而批发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大, 恢复周期较长。 研究发现先行指标中的企业经营预期景气指数和行业预期景气指数与未来同步指标——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和趋势高度吻合, 预测准确性较高。

(二) 应用展望

本文研究立足于已有统计数据的再开发, 在数据全面性方面存在不足, 在景气综合评价体系的优化上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报表周期设定, 本文的景气指标体系采用季度数据, 时效性不强。 在方法应用上创新不多, 在双向合成、 层级非凸性优化方面均有较大研究空间。 下一步将探索采用关联月报定量指标定性景气指标转化途径, 增强景气体系的时效性,进一步完善景气综合评价体系平衡性, 实现景气综合评价表横向集成与纵向集成的统一。

二是批零贸易行业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受篇幅限制, 下一步可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对批零贸易细分行业的冲击影响分析, 特别是对浙江商贸支柱行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三是探索产业链交互影响方面的景气研究。 贸易位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研究贸易与其他专业景气报表的关联性, 建立可反映供给侧改革、 内需供给等全产业链的大循环景气监测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也是当下统计研究的前沿。

猜你喜欢
景气突发事件新冠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