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前瞻引领,建构学校治理新生态

2021-06-15 04:17陈金香赵艳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科院领导力建构

陈金香 赵艳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2003年,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市建立的第一所实验小学,其前身是九棵树小学,是一所薄弱的农村校。当时的九棵树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全校只有12个教学班、206名学生、36名教师,校园环境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如今,学校教学班从12个发展到50个,教师从36名发展到153名,學生从206名发展到2300多名。学校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携手,走在加速发展的路上。

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最核心的是教科院实施的学校加速发展计划。该计划建立了加速发展共同体,以儿童视角、知识创生、整体构建、探究对话为主要特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组织建构、系统模型、运行机制,形成了一个科研引领、多方联动、相互激发、互动创生的研究实践场域,让学校里的每个人迸发出持久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

1.系统设计,找准定位,引领学校高位科学发展

办学理念是系统设计的魂,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定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北京教科院专家将实验校和未来人的特点相结合,帮助学校确立了“开实验之风,育多元之才”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蕴含了两个教育思想——实验和多元,实验是探索和创新,是用研究的方式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引领未来发展;多元表明未来培养的人应该是多元、有差异的,教育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体现因材施教、率性之教。这一办学理念科学、前瞻、富有创意,成为引领一所学校高位科学发展的引擎。

2.运用工具科学分析,引领、深化、重构发展路径

教科院专家引领学校通过SWOT工具系统分析学校现状,通过枣形模型确立实施路径,开展“发现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构建了包括基础型、拓展型、发展型三大类别的思维课程体系,深化思维课堂研究。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利用SPACE矩阵分析模型等工具,分析并确立学校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与行动策略,以及以项目研究为特质的学校教育发展新路径,引入并研发友善用脑项目研究、ASK课程、认知风格项目研究等20个项目研究,建构“1-2-1”多元化纵深性项目研究体系,在项目研究体系的横向编码、纵向联结中,实现“任务群-学科群-研究群”的整合化建构。教科院专家引领的ASK课程、认知风格项目等,科学分析学生,深化思维整合课程,依据思维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提供更加适切的路径与策略。

3.创新学校治理体系,建构学校发展新生态系统

聚焦学校教育主体,以大数据支撑下的教学领导力为研究点,建构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学校幸福感模型,奏响教学领导力提升“三部曲”,即分布式领导下的学习共同体建构、项目研究中的教与学场域的创新、系统思维下的反思性实践家的形成,进而深度诠释复杂多元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中,教师实现从曾经的合作教育阶段的只有一个课题,到发现教育阶段的人人参与或自己立项课题,从传统的教学讲授到生成具有自我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型,从多元主题项目的引入到基于师生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认知风格等多主题的创新探索;学生在“发现教育”中有了实际获得,从曾经的农村娃成长为走上国际舞台的“发现少年”,实现了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引领与支持,有对时代发展要求的领悟,有对学校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判断,有对学校发展问题和动力的思索,有对学校发展策略和方式的科学把握,在科研的前瞻性引领和实践推进的现实性张力中,不断推动学校加速发展。

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从一所薄弱的农村校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短短的十几年取得了飞跃发展,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有质。学校发展力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校、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校等。校长、教师的领导力和研究力不断提升,市区级骨干教师由2名发展到29名,教师研究力和教学领导力辐射到多所学校。学生学习力与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在全国航模大赛、海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及世界小提琴大赛、世界青少年斯诺克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教科院领导力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同仁到市教科院考察交流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建构游戏玩不够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总目录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