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21-06-15 01:59苏玉春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徹底转变,让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学会到会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要为学生营造愉悦氛围,构建开放环境,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提问正是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提问是引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构建的重要手段。有效发问,才能让问题成为推动教学进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多样的呈现情境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识差,如果只是一味直接地抛出问题,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索然无味,而没有对数学学科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来引出问题,这样更能带给学生新奇之感,才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认知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将问题设计于生动故事之中,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更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创设分西瓜的趣味故事,四分之一、八分之二,三分之一,哪个大,哪个小呢?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展开主动学习,以帮助故事中的人物来解决困惑。

2.创设操作情境。数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数学真理的发现都是数学家在无数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学生的天性,又符合数学学科特征,可以在学生与数学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知识构建者。

3.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数学存在与发展的沃土,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入手,让学生从中提取和抽象出问题,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来提取数学问题、分析问题,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引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

4.创设多媒体情境。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用多媒体来展现问题,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平行四边形实物,由此来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这样自然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把握好问题的“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不屑一顾,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丧失信心,都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得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来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结处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学生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难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之设计一系列富有梯度性的问题,以这些渐进的小问题做铺垫,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由已知入手,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指明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运用已知展开主动探究,逐个解决小问题,以此为基础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提问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相反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而无法发挥提问的功效。为此,教师要调节好提问的密度,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情、找准最佳的时机,适时适度的提问,这样才能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集中注意力,兴趣低下时再燃求知的火焰,思维受阻时找准思路,从而使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问题并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要便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为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选择好问题的角度,如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来提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知识与现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能够实现学生知识的正面迁移,从而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提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要想问的高效,就必须要重视创设丰富的问题呈现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重视把握好提问的“度”,这样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探究,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提高技能。

四川省巴中市曾口镇中心小学 苏玉春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