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指导策略

2021-06-15 02:27倪笑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也是教师们在交谈中的热门话题。受其重要性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不断结合实际情况更改教学策略,找到更加高效的方法,由此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落实过程中,分层教学法在应用過程中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分层展开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完成高质量的阅读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分层次的指导,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待人生、世界的积极态度,在快乐阅读中成长。科学的分层次指导下,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目标进行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强化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法。

下面将针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1 学生管理分层,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语文知识素养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管理分层,根据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学生划分为学优生(A层)、中等生(B层)、一般生(C层),随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符合他们自身情况及发展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中,大部分学生较容易发现作者在文章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让C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哪些文段中采用了拟人手法,当他们回答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等文段之后,教师可以让B层学生分析采用拟人手法的好处,这时候教师也可以让C层学生共同参与,因为相对固定的答题模板、多样性的思维更能增加学生写作的灵性。最后,教师可以让A层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赏析方式进行总结和拓展,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订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2 营造轻松的课堂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多元阅读

初中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阅读气氛,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教师通过针对性的分层指导,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阅读,进行阅读知识的积累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时候,教师提供有关范仲淹的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走进范仲淹的生活,感受范仲淹的经历,感受范仲淹面对命运挫折不放弃、追求理想、胸怀天下的精神和气节,指导学生明白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要学会理解挫折、克服挫折、超越自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将更多名家名篇推送给他们,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气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3 设置分层提问,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提问分层作为教学分层的补充和拓展,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条件制订出更加符合学生能力现状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度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从而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暗含了一条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提出“找出思想变化的线索”的问题,并让B、C层的学生进行分析和回答。然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作者在每一个关键场景下都会表达个人情感变化,比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印象,以及写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线索来串连全文的。最后,教师可以对A层的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从本文的学习中总结记叙文线索的最大特点以及在利用记叙文线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提问这些细节性较强的问题,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对阅读素材进行整合与划分,明确教学重难点,分层次地进行引导,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最有效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立场上阅读课文、思考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在阅读《桥之美》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进行阅读和思考问题。比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抓住主要事物进行阅读和总结,写观后感,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上思考文章主旨,进行文章赏析,对于C层次的学生,让其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陌生的字词,在分层次的阅读指导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引导,让每个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阅读方式和方法进行高质量的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

5 对实践活动进行分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充分的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科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中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在语文学科课外实践活动中合理的运用分层的模式进行设计,充分的调动中学生们的参与性,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后的实践活动当中,从而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实践学习乐趣。

例如: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主题,对于活动参与性比较低的初中生们,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可以让他们在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中扮演“虎妞”“祥子”等重要角色,以此来促使他们能够认真地阅读这本名著,深刻的理解名著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对于另一部分积极性很高,学习能力也不错的学生,语文教师也要合理的给他们来安排合适的角色,鼓励他们可以对其他学生的角色扮演制定出评价表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是肯定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还提高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这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6对作业布置进行分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进行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增加作业量和难度,C层次的学生完成基本作业即可。例如统编教材配套的作业本基本按“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拓展”进行编排,难度由浅入深,A、B层次的学生要求都完成,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必做“课后拓展”。分层布置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空间都能得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层次化教学不仅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层次教学进一步深化实施,使层次化教学发挥最大的优势,全面助力初中语文阅读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吉祥.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指导[J].学周刊,2020(34):135-136.

[2]白雅伦.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指导[J].文理导航(上旬),2020(02):23.

[3]赵办.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0(05):48.

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学 倪笑君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