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路径

2021-06-15 02:55万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新核心、新重点。而“思辨”又成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写作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考察项目,应当与思辨性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培养学生思辨性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思辨性写作重要性与现状作为基点展开,介绍了思辨性写作教学方法与要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辨性写作 写作教学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推进,对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目的也在产生着新的要求,素质教育成为核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也成为了重点之一。而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之一——写作,也要积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倡思辨性写作。但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作文多为言之无物的填充式言论,更有甚者套用高分模板,并不能表达自身的深度思考与想法。对于思辨性写作能力的缺失也是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考验。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意义

思辨性写作不同于传统的写作模式,思辨性写作更侧重于思考的过程,不拘泥于华美的词藻的堆砌,不再将文章引用的精妙程度、修辞的华丽程度作为衡量一篇作文是否优秀的唯一依据,其更加侧重于对主题内容的深度剖析与思考,着重思考角度的独特与思考内容的深入。思辨能力作为新课标要求的语文学科基础能力之一,他体现着教育对于学生思维观念的改变作用 其中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辩证性思考等纬度逐步塑造着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乃至社会性问题产生独到的见解与深入的思考,而不是陷入后真相时代的情绪主导,最终走入“信息茧房”导致同质化思维的闭锁。[1]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建构产生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帮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够挖掘问题本质并思考解决对策。

另一方面,学生往往会对问题产生深入挖掘的想法,但受限于思辨性教学的不足,学生没有足以支持深入发掘问题的方法论,并不能利用成熟的思维模式将自己的“灵光乍现”转化为对于问题深入的思考、对于现实的反思等进一步落实。从“产生思辨意识”,到“能够将思辨意识转化为思辨行为”,再到“能够得到启发思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与意识”,最后到“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得以输出,使其更具有传播价值”,这一过程丝丝入扣,每一环都至关重要、必不可少。而思辨性写作的教学过程正是转化过程的动力,通过“思辨意识的产生、落实、内化、输出”的逻辑过程,有序推进思辨性写作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达成启发学生独特思想、敢于表达自身思想的目的。

三、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以读促写

有自身独特见解与深入理性思考,是能够输出自身深入思考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写作教学阶段“模仿”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社会背景等条件,对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产生自己的深入剖析与解构。为学生提升思辨性写作能力做好充足准备,只有当看过足够多,产生过足够多的思考,才能够总结出自身的理论体系与观念体系,建构起更为严密的写作叙事逻辑。对于有指导性的文章进行摘抄与反复品味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与自身的文学素养,为日后自身输出有力观点做好基础的储备。提升自身阅历与见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好的叙事方式、行为逻辑等,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2]

(二)建立写作小组互评机制,共同剖析解读不同角度

通过规定主题等形式,划分不同的思辨性写作互助小组,在成员分别完成内容的写作过程后,互相穿越,以组会等形式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在交流期间,不仅能够对于文本本身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不断完善写作内容与思辨性本身,更能够促进组内成员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相似的生活环境与相仿的年纪更容易促进“代入感”的产生,对于作者创作意图的挖掘与分析本身也更为简便,对于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可以促进自身在写作时思路的开拓与素材的积累,从而达成良性循环。组内商讨修订完毕后,可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展览、交流,吸纳更多不同的思考与探究,不断完善自身思考角度与思考内涵,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这种互评机制,由于不设置打分机制与所谓的“正确答案”,可以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消除“为了高分而写作”的错误观念,有助于抛开杂念,而专注于写作内容、创作意图本身。这一过程的正向反馈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辨性写作积极性的提升,同学间互评得到的肯定也可以为学生提升思辨性写作能力带来动力。

(三)结合多种文体,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

思辨性写作教学不应局限于议论文体之中,思辨性写作的重点在于“思辨”精神本身,倡导学生对于身边小事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寻,无论是记叙文亦或是说明文,只要能够体现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与辩证性思考本身,都是值得去写作、去记录的。文体不能限制思辨思想的表达。这一要求也在启发学生们,不只是为了表达观点而写作才有意义 哪怕是对于日常事物的记录、思考与深度剖析本身也有其价值所在。这有利于讲思辨性写作教学与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们能通过日常的生活对思辨性写作产生深入理解,不再降旗束之高阁。而这一“接地气”的方式,同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将思辨性思维带入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总结:思辨性写作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能否及时调整教学观念的考验。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传授”转为“启发”,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为了追求得分点而一味使用模板等无法体现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平等的沟通平臺、小组作业等形式都能够起到一定效果,对于培养学生思辨性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柳红.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指导方式分析[J].高考,2021(13):25-26.

[2]南娟峰.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高考,2021(13):67-6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 万琳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