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2021-06-15 02:55吴代桂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糖水应用题浓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和计算题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要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就不得不对应用题计算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和探索。

一、庖丁解牛审清题意

小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时,缺乏生活经验,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可能连题目中的字都有不认识的,对题目的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题目初期领读题目,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干;对易混淆的“题目陷阱”,比如“甲的苹果比乙的苹果多了多少”和“甲的苹果比乙的苹果多了多少倍”以及“甲的苹果是乙的苹果的多少倍”“降低了50%……”和“降低到50%……”等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帮助孩子们进行甄别。通过多次反复的区分训练,相信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会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解题习惯。

二、对比总结推演归纳

在小学加减乘除的运算中,乘法分配率涉及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往往是同学们学习和掌握的重点难点。我们可以先设立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我们要去文具店给表现较好的第一小组的6位同学买一套钢笔和墨水组合作为奖励,已知钢笔25元一支,墨水10元一瓶,问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引导同学们按照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写成一个等式。显然,一种方法是分开计算钢笔和墨水的总价钱,再把两种物品的总价相加,即“25×6+10×6=210”另一种是按6套钢笔和墨水进行计算,即“(25+10)×6=210”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比对,进行归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于变式的掌握不熟练,错误率较高,原因在于并没有深入理解“分”与“配”的概念,因此仍需要教师通过追问进行推演:(25+10)×6=(25+10)+(25+10)+(25+10)+(25+10)+(25+10)+(25+10)=(25+25+25+25+25+25)+(10+10+10+10+10+10)=25×6+10×6不熟练的同学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演,并多做几道类似的例题,进行多次同类计算可有效加强记忆。

三、挖掘题干找准变量(不变量)

讲解百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介绍孩子们最熟悉的食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手边的饮料或者饼干等食物的包装,用营养成分表例如“蛋白质营养参考值5%”等启发孩子们思考百分数的含义。再引入“糖水模型”讲解浓度的有关应用题。例如:小明有一瓶浓度为10%的糖水500克,小红有一瓶浓度为6%的糖水300克,将两种糖水混合得到的新糖水浓度为多少?小红将混合后的糖水倒掉80克又加入80克纯净水,现在糖水浓度又变成了多少?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因此我们要将题目简化,找出解题的关键。首先明确浓度的概念。第一问中,我们要求新糖水的浓度首先要知道糖水的总质量和糖的总质量。糖水的总质量是(500+300)克,糖的总质量需要我们进行计算,由已知的条件可列式为:(10%×500+6%×300)÷(500+300)=8.5%。而第二问就会有同学无从下手,又倒掉一部分糖水后它的糖和水的质量都变化了,怎么计算呢?教师这时候可以启发同学们找出问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帮助列式。小红倒掉混合糖水80克,变的是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变的是糖水的浓度。此时糖水中糖的质量为(800-80)×8.5%=61.2(克),再加入80克纯净水浓度就变为:61.2÷800=7.65% 至此,这道题的解答便完成了。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挖掘题干,帮助同学根据公式理清要求的量的先后顺序,对于解题能力的提升极为重要。

四、趣味题型规律探索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很多有趣的题目,甚至有些背后还隐藏有耐人寻味的数学小故事。比如,在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时候,可以请同学们计算“1+2+3+4+……+99+100=?”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可能会直接开始从左向右开始逐步计算,也会有部分小朋友直接选择叫苦放弃,可是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对这一个长长的等式产生兴趣。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探索。然后鼓励做出来的同学上台进行方法的讲解。这里进行两种方法的举例。方法一:我们发现从左向右的相加十分的烦琐,因此就要观察式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通過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式子中的每项都在不断增加,那我们看看能不能把前边的项和后面的项进行相加:“1+99=100”“2+98=100”……“49+51=100”这一共是49个100,再加上最后的1个100一共是50个100,不要忘了中间被漏掉的50,加起来得到“50×100+50=5050”。方法二:同样我们还是将前边和后边的项进行相加,只不过这次是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相加,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相加,以此类推:“1+100=101”“2+99=101”……“50+51=101”一共是50个101相加,因此最后的结果为“101×50=5050”。教师还可以趁同学们感兴趣之际介绍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有关事例,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适当介绍有关“等差数列”的有关内容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有些学校将此列为小学数学奥赛的范畴,但是其趣味性较强且比较容易掌握,此处列出仅供参考。

五、实践培养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还涉及到简单的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这部分应用题与计算题要求同学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最好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的办法就是动手实践。

重庆市云阳县水口镇水口小学 吴代桂

猜你喜欢
糖水应用题浓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趣说“糖水不等式”
萝卜糖水止咳化痰
尝出来的不等式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糖水不等式”应用探究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