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审视与完善

2021-06-15 03:28王雅楠任潘文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

王雅楠 任潘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特征。如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过渡到教育和管理并重,到现阶段的“以人为本”服务性管理。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即从以前供求式管理模式向需求本位管理模式转变。这也是由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特征决定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强调的是学生在校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开展全方位管理。但从新时代的大学生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为有效解决问题,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审视与完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大学;学生管理;服务制度;审视与完善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学生的创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学生就业方面提倡自主创新,推动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一、“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构想缘起

提出构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是顺应“互联网+大学生就業指导”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利用PC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所形成的万物互联空间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各项工作相结合,构建就业指导体系是互联网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深层次融合。因此,有人提出希望构建信息化、全程化、立体化就业指导体系。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现实困境

(一)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就业矛盾比较突出

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过于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而这些导致其在毕业之后无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在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中,也没有形成足够的职业规划意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科学的规划,所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出现眼高手低、无所适从的问题。而从高校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我国高校教育模式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和实际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出现了脱节的问题,这样就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到了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和发展。

(二)个人原因

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可利用的时间虽然较多,大学生活并不丰富,孤单、迷茫、无助、不适应等情况的存在,很容易导致这一群体在新环境中的自身归属感缺失,很容易被其他新兴事物所吸引,诸如网络游戏等。大学生的自身原因,对高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何准确地定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直接影响新代高校大学生管理效果。

三、提升对策

(一)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化的供给侧创新和改革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让人们形成了新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实现了社会中很多优质信息和资源的高效整合。所以,在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各个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实现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提供更为优质的资源和条件。第一,各个高校要建立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第二,高校中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等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衔接,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网络课堂、社交媒体以及BYOD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实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发展。第三,在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实现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中,积极主动地对舆论的阵地进行有效的控制,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为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做好宣传引导。

(二)适应“需求本位”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途径

其一,以学生宿舍管理为基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不多,大量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想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宿舍管理是重要的一环。管理者要高度关注宿舍管理,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与文化,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例如,辅导员进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聊天和沟通,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宿舍之间的评比活动等,增强宿舍内成员的团队凝聚力,强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二,发挥高校社团文化的魅力。高校社团多元多样,参与社团使得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更丰富。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社团带来的便捷特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社团当中,在其中实现自我成长。依托社团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为大学生拓展一个自我提升和发展平台,实现自我有效管理。使得管理有效性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其如何深化发展,需要从各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符合校情的大学生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杨黎鑫.浅谈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18-119.

[2]赵春霞.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J].文教资料,2019(14):146-147.

[3]郝志超,胡省利.简述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审视与完善[J].才智,2019(06):138.

榆林学院 王雅楠 任潘文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浅论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