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1-06-15 03:28刘雨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一节课思维能力分析

教育专家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应该学知识,更应该学做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我们要培养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

思维有各种各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它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并借助逻辑推理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教学大纲要求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

二、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老师绝不能认为教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教十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教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形成十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课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复习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减少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

(三)各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如测量、画图等,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三、有效地选择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本节课或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总会布置一些作业来验证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反馈信息,这是对的。如果我们老师不把握度,作业布置过多,学生就一味地完成作业,马马虎虎,完成了事,学生不去分析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应付了事,就不会达到我们老师要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就不牢,就无法加以应用,无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就起不到多大作用。如果我们作老师的,布置一定量的,并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感到作业不多,做起来就不会马虎了。平时就要让学生了解题目给了我们什么问题,如何去分析、又如何去解决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一长,学生思维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小米小学 刘雨燕

猜你喜欢
一节课思维能力分析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Units 13—14解题分析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