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及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中的应用

2021-06-20 04:28王忠艳谢志贤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健康教育

王忠艳 谢志贤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及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用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实验组增加中药治疗及相关中医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验组在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方面均下降明显,对照组FPG、2hPG、HbAlc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中药治疗及相关中医健康教育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有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社区;中医治疗;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081-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 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医对DPN研究日益深入。根据DPN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中医学痹症、痿证范畴。多数学者认为,DPN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在于气阴不足、阴津耗损,导致内有虚热;标实在于痰浊闭阻、瘀血阻滞[1]。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DPN证属气阴两虚血瘀者。本文探讨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及相关中医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证见患处疼痛、畏寒、怕冷、或灼热感、夜不能寐、乏力、伴青紫或者紫红瘀斑,舌呈黯紫色或者瘀斑,脉涩弦,按随机分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各有20例、10例,年龄50~75岁,平均 (56.73±4.13) 岁;糖尿病史平均(10.21±3.17)年。实验组男性、女性各有20例、10例,年龄52~79岁,平均 (57.21±4.12) 岁;糖尿病史平均(10.32±3.15)年。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用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口服,一次一(0.5mg),每天3次,治疗8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每月1 天有社区医护人员组织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基础知识,合理用药,血糖自我检测的讲座,及相关中医养生,饮食,运动进行讲解与指导,并与患者或家属开展互动。最后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并为每例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并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剂组成:丹参30 g、延胡索9g、伸筋草15g、当归15 g、赤芍9g、川芎15 g、桃仁9g、地龙15g、红花6 g、黄芪30 g、炙甘草6g。每天1剂,分2次服用。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2]。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水平及深浅感觉障碍恢复情况,不良反应。显效: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水平降低明显,深浅感觉障碍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水平有所改善,深浅感觉障碍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或加重,深浅感觉障碍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数据,临床资料根据类别不同进行t检验 (计量) 、x2检验 (计数),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G、HbALc水平对比,治疗后2组FBG、2hPG、HbALc水平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且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1例恶心,1例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2例恶心,3例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6%,实验组明显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的理想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和血糖监测等五架马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气血阴阳不足,而致人体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属于中医学“麻木”“痛症”“血痹”等范畴[3]。由于先天体质及年龄差异,临床上有多种证型,然久病则体虚,久病则入络,虚和瘀贯穿疾病始终,因虚致瘀,因瘀而麻痛不仁,故而瘀血损络是本病的直接病因,治疗上应以活血通络治标为首要,益气养阴固本为基础,故用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从而达到瘀血去而新血生,通则不痛的目的。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当归补血行血,加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川芎一组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可鼓舞气血运行,使经络之气畅通。作者加上丹参、延胡索、伸筋草涼血活血,舒筋活络止痛,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4],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5]。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氧的能力[6]。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程度[7]。降血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8]。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及修复[9~ 13]等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及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健康状况有较好的改善并最终到达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索建兰,曾升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9):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2-160.

[3]韩英.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O例——附弥可保片治疗20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 (10):430-431

[4]戴小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3):45.

[5]钱孝贤,刘勇,周彬.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5):593-594.

[6]张林,李然,陈刚,等.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和血清 I L-10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9(3):42-43.

[7]梁燕,张淑萍,邓常青.补养还五汤及其主要有效部位对小鼠动脉 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05,11(4):154-156.

[8]卞慧敏,周建英.补阳还五汤对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作用的实 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 (11):685.

[9]修忠标,盖秀丽,潘铁军.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86-287.

[10]石关桐.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5(5):1.

[11]石杜鵑,凌丽,薛金伟.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针国医国药,2008,19(5):1066 1067.

[12]罗卫东,李力.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15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5,33(5):49.

[13]李惠萍,林惠京.“益气温阳,活血通络”验方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3):58-59.

奉贤区四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412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健康教育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