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

2021-06-20 05:59朱晓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颅脑损伤集束化护理

朱晓莎

摘要:目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相关感染发生的作用探究。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结合临床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列入普通组、集束组,各组37例;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集束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集束化护理,统计两组病例相关感染的出现概率,同时评估两组护理满意率。结果:集束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数显著少于普通组,即集束组患者相关感染总出现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集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助于预防相关感染出现,且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集束化护理;相关感染;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218-02

重症颅脑损伤属临床中较常见的神经重症疾病,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症状,难以自主、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故易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1]。气管切开术为临床用以治疗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功能失调、喉源性呼吸障碍等诱发的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段。然而,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切开气管后,外界细菌很容易直接进入其体内,并继发相关感染,使患者健康安全受到很大威胁[2]。基于此,针对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需有效强化护理干预,以显著预防相关感染的出现几率。此文择取本院收治并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旨在评价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这类患者相关感染的作用,详述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

择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入选标准:全部患者接受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外伤性颅脑损伤;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高于3分;具备气管切开术临床适应证;患者或家属知晓本次实验内容,且签订了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并严重多发伤、肺部损伤、气管切开术禁忌证者。包括3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18-65(47.3±9.15)岁;疾病类型:17例高血压脑出血、15例硬膜下血肿并脑挫伤、18例车祸致硬膜外血肿,11例脑干损伤,13例脑挫裂伤;结合临床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列入普通组、集束组,各组37例;两组病例的各项基线资料对照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吸痰护理、口腔清洁护理、气道湿化干预、病房环境管理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工作。

集束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集束化护理,详细方法见下:

(1)加强吸痰护理。日常护理中,注意加强患者痰液量、粘稠度等体征监测,并结合其个人情况调整吸痰频率,做到“按需吸痰”;使用吸痰管对患者痰液予以清除,吸痰操作需遵循规范化、合理化原则,无负压插入吸痰管,置入深度以长于气管切开套管1厘米为宜,操作手法应保持“缓慢捻、转进退”,不可上下抽动,以免误伤粘膜组织。在吸痰前,让其吸入3分钟的高浓度氧或纯氧,吸痰完毕后,快速注入适量湿化液,并再次持续吸入3分钟的高浓度氧或纯氧;整个吸痰过程,要确保设备无菌清洁,动作准确且轻柔,避免外源性细菌涌入患者呼吸道内,并继发肺部感染。(2)落实洗手要求。护士对患者执行相关治疗、护理操作前,要严格参照“六步洗手法”完成手部清洁处理,且对各种器械、设备等进行严格消毒,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出现几率。(3)强化病房环境管理。除了维持病房的整洁与安静之外,要科学调控病房内的温、湿度,空气湿度控制为60%左右,室内温度控制为24-25℃,每天对病房实施两次通风换气,每次约30分钟;每天对病房内空气实施1次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1小时左右。(4)落实体位干预。结合患者的个体病情特征,为其选择合适的卧躺体位,最开始可取半卧位,之后逐步更换为35°-45°仰臥或侧卧体位;假如患者的血压异常下降,但意识、血氧饱和度等没有显著变化时,要马上辅助其替换体位,按照由上往下、从外至内的顺序轻轻拍打患者后背。(5)预防气道痉挛的护理。将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0IU、庆大霉素80000IU放入生理盐水10mL中,均匀混合制成雾化吸入剂,利用雾化器使患者吸入,使其痰液黏稠度下降,预防气道痉挛现象的出现。(6)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对患者予以4次口腔清洁处理,使用0.25%的洗必泰溶液进行口腔清洁,一般采取擦洗、含漱、冲洗等方式,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实现抑菌、杀菌的效果。(7)加强气管切口护理。气管切口处及周边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换药次数依据分泌物的性状、量及敷料清洁度来决定。病床被褥、枕套需定期更换,保持洁净,若有污染需立即替换。(8)吸氧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予以持续性吸氧操作,以改善其脑部缺氧的问题,并辅助提升脑部神经功能;氧流量一般调整为2.5-3.0mL/min,并且每天替换一次性吸氧管、湿化瓶、无菌蒸馏水。(9)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病房消毒管理,护士积极落实手消毒、器械消毒等管理措施;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营养支持,保障机体营养得到充分补充,加快脑组织重建,有效预防及控制相关并发症。与此同时,严格执行隔离制,针对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须实施分离管理。并且,适当限制家属的探访人数和时间,规范家属探访过程中的行为,全面控制细菌带入,积极预防交叉感染。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病例相关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概率,同时评估两组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率采取本院自主设制的问卷表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值高于85分视为非常满意,分值介于60-84分视为基本满意,分值不足60分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3]。

1.4数据分析

用SPSS22.0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分类计学处理,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病例相关感染出现情况

集束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数显著少于普通组,即集束组患者相关感染总出现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率情况

集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用以救治颅脑损伤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减少脑组织损害有促进意义。但手术会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生理构造形成一定破坏,致使气道黏膜和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并影响了气道原本的自净功能和调节温、湿度平衡的作用,故术后极易诱发相关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4]。鉴于此,我科室将集束化护理引入重症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该护理模式的宗旨在于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系统性、专业化、舒适性的护理服务,强调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拟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科室的相关规范和管理制度,使护理质量显著改进[5]。该研究中,集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对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从加强吸痰护理、落实洗手要求、强化环境管理、落实体位干预、预防气道痉挛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吸氧护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积极落实各个细节的护理措施,以求全面预防患者出现相关感染,并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6]。该研究结果为:集束组患者相关感染总出现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集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由此证实,集束化护理用于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能显著降低其临床感染率,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

综上,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对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模式,有助于预防相关感染出现,对疾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率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九娟.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開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03:233-234.

[2]韩雪漫.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与临床价值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7:162+167.

[3]任洁琼.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08:1022-1023.

[4]张玲,孙林.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9:2161-2163.

[5]戴兰珠.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02:158-160.

[6]王素娟.集束化管理策略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4:146-148.

砚山县中医医院 云南文山 663100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颅脑损伤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