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2021-06-20 07:28黄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中医药

黄河

摘要:慢性腰肌劳损是当今社会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困扰着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随着社会和医疗条件的进步与创新,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比较活跃,现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药内服治疗、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有待今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使中医药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上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345-03

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CLMS)又称为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肌筋膜炎等,指因为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导致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部1侧或2 侧弥漫性疼痛的临床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加速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内聚增生等,进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1-2]。CLMS 属中医学腰痛、痹症等范畴。目前临床上治疗CLMS 的药物以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为主,但其副作用明显,不适宜长期服用。中医外治法种类多样,因其安全、有效及毒副反应较小而受到广大病患的青睐。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CLMS 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研究

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中医文献中无慢性腰肌劳损的病名,多数学者根据本病的症状特点,将其归属属于中医“腰痛”、“痹症”等范畴进行辨证论治。近几年来对慢性腰肌劳损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肝脾肾三脏亏虚:①肾为首要脏腑:《素问·脉要精微论》 中“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便是强调腰部疾病与肾关系密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中“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都有所补充。蔡氏等以中药内服肾气丸[3],外用穴位注射取双侧腰眼及肾俞治疗腰肌劳损,经统计检验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郑氏等阐述了同样治疗湿热型腰肌劳损患者,益肾舒筋汤效果要优于加味二妙散[4]。②与肝脾关系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 中“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素问·痿论》中“脾主身之肌肉”和《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病……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二者强调肌肉、筋膜等病变与肝脾息息相关。唐氏等认为肝脾两虚是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证型之一[5],并且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6]。③瘀血、寒凝、湿滞等外邪侵犯:《素问·举痛论》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所致不通的致病因素中又以瘀血、寒凝、湿滞等较为常见。张氏等[7]以治疗温经散寒的阳和汤为基本汤剂进行加减治疗气血瘀滞型的患者总体有效率达92.5%。吴氏[8]又以散寒祛湿中药对寒湿痹阻兼瘀血型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2辨证论治研究

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根据辨证所得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则称之为论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今众多医家亦对此总结出诸多结论。马志杰[9]认为:根据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 3型,湿热阻络者予化湿泄热通络;寒湿凝滞者适宜祛寒逐湿,温通经络;气滞血瘀者予行气、活血。而李祥农[10]则将腰肌劳损分为寒湿侵袭、气滞血瘀以及肾精亏虚型。吴孟辉等[11]则根据本病的标本缓急将其分为以下 3 型:积损劳伤、气滞血瘀型指长期劳伤身心,损伤筋骨脉络,耗伤肾气,或跌仆外伤,经久不愈,痹阻络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肝肾亏虚、气血虚弱型:劳倦过度,伤及肝肾;或因年老,肝肾亏虚,腰失荣养而易引发为腰痛。

3中药内服治疗

临床上内服中药治疗腰肌劳损的功效也较明显。姚立新[12]拟基本方内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独活25g,桑寄生20g,杜仲30g,牛膝15g,川芎15g,当归15g。辨证分型加减:湿热型,主症见腰部胀痛灼热,恶热喜凉,热敷后疼痛不减,舌苔黄腻,脉濡数,加知母15g、黄柏10g、防己15g;寒湿型,主症见腰部冷痛沉重,喜暖恶凉,遇阴冷及雨天疼痛反重,苔白腻,脉沉,加制川乌头6g、制草乌头6 g、鸡血藤30g;血瘀型,症见腰部疼痛位置固定,疼痛较剧烈,痛处拒按,舌质紫黯,脉沉涩,加乳香10g、没药10g、丹参20g、地黄10g;肾虚型,症见腰膝无力,遇劳加重,休息后减轻,偏阳虚者,加附子10 g、熟地黄20g、鹿角胶15g,偏阴虚者加山茱萸20 g、山药30 g、龟版胶20g。水煎服,日1剂。蒋晶飞[13]选用祛风除痹、滋补肝肾之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桑寄生30g,杜仲15g,秦艽15g,茯苓15g,肉桂心6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30 g,甘草10g,当归5g,赤芍10g,生地黄10g。日服1剂,10剂1疗程。应用以上诸方,均可减轻各证型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感。

4中药外敷

中药外用同样遵循中药内服的的辨证法则,主要有剂型和方法的不同,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本病部位或者腧穴,直达病所,有简、便、廉、效的特点。贺金亮等[14]在口服布洛芬的基础上外用自制阳和蠲痹膏,28例患者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72.4%。张娟[15]观察了局部熏蒸治疗CLMS 的临床疗效,将配好的中药(寻骨风、透骨草、海桐皮、独活、苏木、千年健、艾葉、徐长卿、伸筋草、延胡索、红花、苍术各10g)装入专用的药袋中,放入中药熏蒸床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者总有效率 92%。高丽丽[16]将川芎、杜仲、防风、独活、怀牛膝、狗脊、秦艽、羌活各10g 加透骨草、伸筋草各15g 装入布袋(规格20cm×40cm) 中,用醋浸润,放入蒸锅中蒸20分钟,后于患处热敷15分钟,隔日1次。胡佑志[17]采用蜂蜜药粉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蜂蜜30克,黄柏25 克,侧柏叶12克、泽兰12克、大黄12克、薄荷12克。混合研磨,加蜂蜜和水调成糊状即可,将药膏置于纱布上,外敷于痛处,外侧包扎固定,每日2次,每次约6小时。每次换药应清洗敷处,每疗程连用三天。疗程间应间隔2天功效:取黄柏清热燥湿、解毒之功;侧柏叶凉血止血;大黄泄热通肠、逐瘀通经;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薄荷散风热清头目、解肌透疹之功效;利用蜂蜜调和诸药,使中药粉末粘合。上述药品经过配伍后,药物之间互相协同,治疗效果大大加强。孙廷兰[18]采用中医定向透药垫采用红花、当归、乳香、没药、狗脊、透骨草、白芷、桂枝各30g,用醋和白酒1:1调和,热敷腰部,每日热敷1次,每次30分钟,14天为一个疗程。

5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5.1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代表,可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肌肉痉挛,从而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王宜娅等[19]采用腕踝针治疗45例,取患病处同侧下6区为留针处,用3指持针柄,斜行进针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压低针体与皮肤平行,沿纵行向皮下进针,得气后留置3天。结果显示治愈20例,显效16 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治疗后血清中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P<0.01)。宋春华等[20]选取30例CLMS患者,针刺华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部夹脊穴、次髎、环跳、委中、阿是穴。得气后连接电针。结果总有效率83.23%。

5.2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 1 种将中医的针灸与西医的手术刀有机结合起来的全新医疗技术。既通过针刺穴位的作用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阴阳偏颇。又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切割松解黏连的组织迅速缓解疼痛。针刀的治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并非针对病灶,而是通过松解病灶周围的软组织起效。吴晓刚等[21]依据针刀理论取点腰三横突;L3~L5 棘突旁开2.5~3.5 cm 處的条索、压痛点。常规消毒后,按照四步进针法垂直刺入皮下对相应的关节突关节、棘上棘间韧带进行切割松解,经治疗后,124 例患者腰部的活动度均较前增加,总有效率为 79.8%。雷建刚[22]治疗 38 例 CLMS 患者,采用针刀垂直刺入腰骶部按压的疼痛点,深度约 1~4 cm,此时刀下阻力出现变化,患者也会出现酸胀感。随后行纵疏横剥,结果总有效率达 100%。近期研究表明 MRI在诊疗 CLMS 中有独特优势,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为本病提供参考[23]。

5.3推拿疗法 CLMS属中医学伤筋范畴。推拿可以通过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达到止痛的目的。孔宇等[24]分别采取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组)和传统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104例病患,结果表明有效率分别为94.11%和 80.76%(P<0.05)。毛雄伟[25]观察推拿手法结合滚床法,通过点、按、揉、压以疏通膀胱经,定位整复法治疗棘突偏歪,后伸压腰法恢复腰椎生理曲度,配合滚床法锻炼,隔日1次,10天1疗程,2个疗程后,35 例患者治愈2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孙彬录等[26]探究推拿治疗 CLMS的近远期疗效,推拿者沿患者腰部两侧膀胱经,用滚法上下往返,使腰部肌肉放松;用较重的刺激按揉肾俞、大肠俞、三焦俞等穴位;最后施以振荡法1~2 min,每天1次,连续推拿治疗7天,加银质针治疗共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经治疗后近期有效率70.8%,远期有效率为47.9%。

5.4其他外治法 在其他外治法中,中药外用取得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肖氏等[27]观察了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在 38 例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池氏等[28]对奇正消痛贴膏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其药贴对治疗本病有较确切的效果。陈氏等[29]所观察的骨一膏对本病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张氏[30]的以自制中药袋湿热敷对48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9%。刘氏[31]自制的穴位贴(吴茱萸、细辛、肉桂、白豆蔻)进行穴位贴敷,与内服本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作为有效用药途径。陈氏[32]观察了以走罐为主要治疗手段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在117例患者中以走罐配合推拿手法,其总有效率 94.1%。旷氏[33]则主要观察了火罐对本病的治疗。在48 例患者中采用火针配合火罐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

6综合疗法

莫凯祺[34]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CLMS 37例,针刺取穴:委中、肾俞、大肠俞、腰夹脊、阿是穴,每3天1次,每次30min,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治疗2个疗程。取针完毕后,常规消毒,定位腰部最痛点和条索硬结,针刺出血,随后闪火法拔罐于点刺处,留罐10min 左右,至瘀血流尽起罐。治愈15例,显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李章洋等[35]外用温针灸配合内服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肌劳损腰痛4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优于单纯服用中药的对照组 64.29%。吴霞平等[36]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艾灸、拔罐的三联疗法。2 组治疗后,三联组中治愈47例,好转4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9%,针刺组治愈24例,好转54例,未愈18例,总有效率81.3%。李小文等[37]采用骨痹回春汤内服联合骨痹散外用治疗 184 例腰肌劳损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总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口服万通筋骨片。罗姣等[38]研究了针刺配合火罐治疗76例CLMS 患者毫针取穴膀胱经穴的4穴、夹脊穴位配合委中穴位,出针以后需要选择5个玻璃火罐对患者腰部拔阿是穴。研究表明,2 组医治前后疼痛的指数和医治以前相比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医治后的疼痛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好转率 96.05%高于单纯使用针刺组的84.21%。张宏发[39]采用火针疗法配合针刀,取穴腰部夹脊穴、阿是穴、委中、昆仑,每次取 4~6穴,运用中粗火针采用深速刺,每天1次,连续5天。火针治疗5天后,第 6天行针刀疗法。主要以损伤肌肉的动点及高应力点或结节条索病灶为进针点,刀口线平行肌纤维,到达病位(肌层)后采取纵向纵切和横向纵切内手法,辅助手法舒展损伤肌肉。对58例患者随访1年,治愈53例,好转5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32例,2个疗程治愈12例,3个疗程治愈9例。

7结语

西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方式众多,但目前尚无某种特效方式,而中医治疗可有效弥补当今西医疗法的不足,传统中药外敷方式可直达患处,虽作用时间长,起效慢,但疗效甚佳,内服中药方可根据患者自身体质辩证施治,多种中医疗法综合应用,能更好地增进疗效,减少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孙力盟,李长勤,姚健.腰肌劳损磁共振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116-120.

[2]苗春明.补肾强筋健骨为主治疗腰肌劳损[J].江苏中医药,2002(9):29.

[3]蔡懋戈,蔡丹青.補肾壮腰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8,7(20):26.

[4]郑迎裕,王明森,庄义州,等.益肾舒筋汤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报,2005,8(15):122-124.

[5]唐欣荣,申艳慧.慢性腰肌劳损从肝脾论治[J].吉林中医药,2011,11(20):34-35.

[6]唐欣荣,任东坡,申艳慧,等.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20):50-51.

[7]张乃,樊云.阳和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0,1(30):78-79.

[8]吴启福.散寒祛湿中药治疗寒湿痹阻型腰肌劳损60例[J].中医杂志,2011,6(15):125-126.

[9]马志杰,吴锦才,吴晓鹏,等.辨证分型配合六步手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7):40-41.

[10]李祥农.分型辨治腰肌劳损[N].中国中医药报,2012-06-06(005).1.

[11]吴孟辉,张武军.辨证分型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45 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4):66-67.

[12]姚立新.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肌劳损 56 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12):913-914.

[13]蒋晶飞.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肌劳损35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3):64.

[14]贺金亮,贾颖,邓卫芳,等.阳和蠲痹膏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28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1):27.

[15]张娟.中药局部熏蒸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8):111-112.

[16]高丽丽.针刀松懈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371-7372.

[17]胡佑志.蜂蜜药粉膏外敷治慢性腰肌劳损[J].农村百事通,2017(22):47.

[18]孙廷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急性腰肌劳损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04):472+475.

[19]王宜娅,王宜娜,刘丽秀,等.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2-25.

[20]宋春华,徐梦,陈梦媛,等.针刺结合放血拔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8):17-18.

[21]吴晓刚,潘茂才,徐国栋,等.针刀松解术治疗腰肌劳损124例[J].中医正骨,2015,27(9):48-49.

[22]雷建刚.针刀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8例[J].陕西中医,2008,29(1):85.

[23]郝天然.下腰痛患者腰背浅筋膜水肿的MRI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3):181-183.

[24]孔宇,仲崇文,张欣.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J].吉林中医药,2017,37(2):202-204.

[25]毛雄伟.推拿结合滚床法锻炼治疗腰肌劳损35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4):283.

[26]孙彬录,朱春霖,李亮,等.不同方法治疗腰肌劳损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2):163-166.

[27]肖桂兰,王得梅.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8例[J].江西中医药,2009,8(15):37.

[28]池响峰,张瑜,周杰,等.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5(11):217-218.

[29]陈翠环,王文,胡桂兴,等.骨一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0(15):176-177.

[30]张润洪.中药袋湿热敷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8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5):526-527.

[31]刘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00例观察[J].实用中药杂志,2009,6(15):60.

[32]陈宝伟.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5(16):60.

[33]旷秋和.火针配合火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10(15):40-41.

[34]莫凯祺.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症 37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1):27-28.

[35]李章洋,陈康.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治疗腰肌劳损腰痛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5):474-475.

[36]吴霞平,褚娟红.针灸拔罐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96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3):198.

[37]李小文,吴耀华.骨痹回春汤内服联合骨痹散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疗效及经济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4):118-119.

[38]罗姣,张万义,彭晓东.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经针刺结合火罐疗法治疗后疼痛指数的变化及其干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0):112,115.

[39]张宏发.火针配合小针刀治疗慢性腰肌劳损58例[J].中国针灸,2014,34(6):572.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 广西南宁 530299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中医药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