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2021-06-20 07:25曾国洪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效果评价临床治疗

摘要:西医将高血压定义为安静状态下连续3次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140mmHg,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具体明确的病因,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具体病因,也简称高血压病。目前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分为西医治疗方案及中医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优点是起效快,缺点是可能产生耐药,需要更换药物,需要终身服药,中医治疗优点是不需要终身服药,缺点是起效慢,患者看不到效果,依从性低。西医及中医对于高血压病治疗各有优点及缺点,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370-02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慢性病,西医将高血压定义为安静状态下连续3次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140mmHg,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具体明确的病因,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具体病因,也简称高血压病,往往同时伴有血脂及血糖代谢紊乱[1-2]。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大,少荤多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走进餐桌,随着高蛋白、高脂肪摄入量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后原来很多需要体力劳动的操作都被机器逐步替代,经济发展后工作压力持续增加引起作息不规律及睡眠质量下降,运动意识逐渐淡泊,运动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高血压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多[3-4]。高血压病患者可能会有头晕眼花、头痛欲裂、心悸胸闷、失眠多梦、耳鸣嗡响等临床表现,很多患者并没有症状,除了血压高之外与正常人无异,高血压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功能发生器质性病变[5-6],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中医没有高血压病的诊断病名,而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如脉胀,眩晕及头痛。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病因是因为患者情志失调、饮食失衡、生活缺乏规律等因素导致五脏不足、气血亏虚、阴阳不平衡而出现高血压病[7-8]。随着高血压病患者不断增加及年轻化明显的势头,治疗高血压病已经非常重要。我国受西医影响太过于严重,导致了既往高血压病大量研究都集中于西医治疗,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9-10]。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應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这三个方面对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中西医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1.1西医(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西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具体机制很复杂,与电解质紊乱(低钾及低钙血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增厚致血管顺应性降低、交感活性变化等因素都密切相关[11]。西医(西药)治疗高血压病按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五大类,具体如下。

1.1.1利尿剂 分排钾利尿剂(以双氢克尿噻为代表)、保钾利尿剂(以螺内酯为代表)及新型利(以托伐普坦为代表),它们通过利尿而降低血容量以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用于1级、2级高血压病[12]。单纯应用双氢克尿噻会导致血钾低,长期应用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单纯应用螺内酯会导致血钾升高,可能会出现血钾过高带来的风险;如果双氢克尿噻与螺内酯联合使用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副作用,可以把之前的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13];新型利尿剂以排水为主,电解质几乎不丢失,更加适合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

1.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通过抑制外周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合成减少而达到降血压作用,ACEI作为抑制心室重构药物之一,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代谢[14],对于那些已经发生心脏增大、心室肥厚的患者尤为适用,亦适合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长期应用ACEI会引起血钾高,与排钾利尿剂合用不但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而且疗效会更好[15]。该药唯一可能的副作用就是干咳,或许更换厂家或更换品种能够消除。

1.1.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也称为沙坦类降压药,简称ARB,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醛固酮释放,扩张血管而降血压,其用法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无异。该类药物与ACEI不同之处有:无干咳副作用及起效缓慢,需要7周左右才能达到最大的降血压效果,停药后还会持续数天的降血压后效应。

1.1.4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的β受体起到降血压作用,另外,该药也有轻微的镇静作用而起到间接降血压效果,该药的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而降低心肌耗氧,达到保护心肌,减少心脏猝死发生率。虽然该药有降血压作用,但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常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16]。

1.1.5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是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减少细胞钙离子内流,抑制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反应实现降低血压的效果[17]。随着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逐步被发现,胃出血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因为钙离子拮抗剂都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有胃病或者老年人胃功能偏差的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后因胃常规的蠕动会被减弱,胃酸停留在胃内时间过长,会引起原有的胃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胃出血,如果确实需要使用的话宜加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如莫沙比利分散片等口服对抗之。

1.2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中医学研究指出[18],高血压病患者发病初期多以肝阳上亢证或肝肾受损居多,通过改善患者的烦躁易怒、焦虑情绪,调节肝肾及平衡五脏就能够调理高血压。具体如下。

1.2.1 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焦躁不安情绪 高血压病患者情绪因长期处于被压抑状态,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系统被激活而引起血压升高。中药逍遥丸或者逍遥散可以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焦虑情况,通过释放压力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19]。

1.2.2 中枢调控 张艳丽[20]研究发现针刺太溪穴降压效果较为显著,其最主要的降血压机制是中枢调控;针灸太溪穴后人体肾脏功能得到加强,通过人体的保护机制会自动将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2.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具体应用方式及方法

西医在高血压病治疗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仍有有部分患者不管服用多少联降血压药物其血压难以控制在理想范围,另外长期服用西药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难以避免。中医对高血压病治疗总体上效果不太明显,可能与既往国家医疗政策不重视中医,导致很多治疗高血压病的国粹已经丢失,从而导致现阶段国家中医医生水平普遍不高相关密切。要治疗高血压病最好的,也是必须的治疗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则是个体化治疗,中医对高血压病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可以选择穴位按摩、针灸、刮痧、中药外敷(敷神阙穴和/或敷涌泉穴)、中药泡脚、中成药口服或中药煎服等数种中的三几种中医方法来给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简单地说就是西医、中医双管齐下,西医起效快,中医治疗相对缓慢,待中医治疗逐步起作用后再逐步减少西医西药应用,甚至把西医西药完全剔除。钱秋芳等人的研究[21]采用银杏叶片联合福辛普利片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和单纯福辛普利片治疗相比,联合用药患者尿道白排泄明显减少,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证实银杏叶片联合福辛普利片治疗降压的同时,还能减少高血压对肾脏靶器官损害,保护肾功能作用明显。胡总人[22]等人通过镇肝熄风汤加减滋阴潜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效果明显,证实镇肝熄风汤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系统、影响其NO等因子的分泌,抑制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王威[23]等人利用“真武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和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血压达标率。赵资源、张景宇、冯燕[24-26]等的研究与之相似。王恩行[27]等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和单纯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相比,联合用药患者疗效更好,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有效增强患者抗氧化能力,并降低患者氧化损伤,有效降低患者肾、心等器官的损伤,并降低患者炎症状态。林钟鸿[28]等人采用中医外治技术(包括药枕、针灸、足浴、按摩)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水平,不良反应更少,治愈率高。郭華[29]等人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ACEI、钙离子拮抗剂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和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更明显,中医症候改变及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均较显著。张斌荣[30]采用降压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发现:和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相比,联合用药患者疗效更好,降压汤还有阻断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舒张外周小血管,阻滞平滑肌钙离子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31],减轻体内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肾小球滤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多,促进脂肪分解[32]。

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性评价

所有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西医的个体化治疗及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所有使用中医治疗的患者并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还能够让患者获得舒适感,甚至有居家获得感。

4.结论

高血压病目前治疗上虽然以西医(西药)为主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不能被忽视,中医中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还能调理身体、改善体质,关键是几乎无不良反应是其优点。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双管齐下,各司其职,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蓝少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早的临床疗效发现[J].中国实用医学,2018,13(22):124-126.

[2]李敦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8,10(16):53-54.

[3]王静,李浩,刘剑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4):640-643.

[4]袁海洋.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3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1):42-43.

[5]彭紫城.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5):139-140.

[6]钱良涛.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161-162.

[7]庞玉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2):1410-1411.

[8]李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025-5026.

[9]许丹微.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肝阳化风型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9,32(19):105-107.

[10]刘颖.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6):15-17.

[11]张玉凤.高血压中西医药物治疗[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1):63-64.

[12]付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802-2803.

[13]HELDERMAN JH,ELAHI D,ANDERSEN DK,et al.Prevention of the glucose intolerance of thiazide diuretics by maintenance of body potassium[J]·Diabetes,1983,32(2):106-111.

[14]王永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5-76.)

[15]孙兆,杨如意,张红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1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271-273.

[16]张红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65-2467.

[17]程广书.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高血压75例[J].中医研究,2012,25(3):15-17.

[18]江丹,汪何.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40-42.

[19]刘诗,樊光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861-862.

[20]张艳丽·针灸太溪穴及降压点对高血压病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5):40-1.

[21]钱秋芳,史正方,徐霞,等.银杏叶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师,2010,13(1):111-113.

[22]胡宗仁,谢常林,卢健胜,等.滋阴潜阳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O、CGRP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32(11):121-122.

[23]王威,廖艳林.中医温阳利水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38(4):47-49.

[24]赵资源,周晓燕,陈伟亮.中医辨证利水法在高血压中配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18-19.

[25]张景宇.中医利水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价值评估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52-53.

[26]冯燕.中医利水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10-11.

[27]王恩行,周军怀,褚雪菲,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网络首发论文,2020-4-22.

[28]林钟鸿,刘嘉芳.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3):462-463.

[29]郭華,罗民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2019,19(3):57-59.

[30]张斌荣.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0):36-37.

[31]张少博.用平肝降压汤治疗高血压性头痛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191-192.

[32]骆家富,周兆鹏.清眩平肝降压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4):1752-1754.

作者简介:曾国洪,1975年,男,汉族,广西贵港,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普通内科。

广西北海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广西北海 536000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效果评价临床治疗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高血压病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