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咳嗽病中药处方应用分析

2021-06-20 07:58谢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分析

谢洁

摘要:目的:通过对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总结药物应用规律。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中药处方中选出临床诊断为咳嗽病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药剂数、核心用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特点。结果:筛选出处方284张,患者年龄1-84岁,各年龄群分布均匀;冬季咳嗽患者最多;中药饮片处方以4剂为主(占44.37%);处方中使用频数排前三种的分别是甘草、桔梗和茯苓;前20种核心药物中,药物功效上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理气、补虚和清热为主;四气主要表现为性多温、寒;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上主归肺、脾经。结论:我院咳嗽病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理气、补虚和清热为主,季节性明显,病证变化较大,单次开药疗程短。

关键词:咳嗽病;中药处方;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399-02

咳嗽病是一种肺系病证[1],既是单独的一种病患,也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有声无痰则为咳,有痰无声则为嗽,然而临床上经常表现为二者并存,故并称咳嗽。本次对近一年的咳嗽病中药饮片处方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中医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卫生院(简称“我院”)使用的工作系统导出中药房从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的中药饮片处方13496张。

1.2方法 筛选出临床诊断为咳嗽病的内服中药处方,从患者基本信息、处方中药剂数、核心用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特点方面进行分析。采用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从本院近12个月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筛选,选出284张临床诊断为咳嗽病的内服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数1.82%。男119例,女165例,年龄分布在1~84岁之间,各年龄群患者分布均匀,儿童(0~18岁)73例,青年(18~45岁)74例,中年(45~65岁)83例,老年人(≥65岁)54例。

2.2 治疗咳嗽病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

284张治疗咳嗽病中药饮片处方中,以冬季处方数为最多(46.48%),秋季为23.24%,春季17.61%,夏季12.68%。处方的剂数分布在2~7剂,以4剂为主(44.37%),其次是7剂27.46%,3剂13.03%。

2.3 处方中主要中药饮片分析

处方中前20种核心中药饮片中,使用频数前三分别是甘草、桔梗和茯苓;药物功效上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理气、补虚和清热为主;四气主要表现为性多温、寒;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上主归肺、脾经。

3.讨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内径》就有咳嗽的相关专篇论述。如《素问咳论》提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咳嗽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主要致病因素为外感淫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脏腑自病。无论是邪从外入还是自内而发,均造成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本次分析数据来源尚不够全面,数据显示接受中药治疗的咳嗽患者占全部中药处方的1.82%,这比实际咳嗽患者数量要少,部分是由于中医临床诊断有时以中医证型替代不易筛选,还有部分是咳嗽病与其他肺系疾病夹杂一起,主诊断未显示咳嗽病。此外,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全年前来社区医院就诊的咳嗽病患者明显减少。

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析,咳嗽有明显季节性。《景岳全书·咳嗽》有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东孚社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重,容易影响到脾胃功能,脾失健运,痰湿内停,加之冬季风寒袭肺,冬季的咳嗽患者明显增多,占全年的46.48%。

中药饮片处方基本信息分析,单张处方以4剂为主,与咳嗽病证多变有关,单张方适应疗程短,药随证变。有文献[2]收集整理国医大师治疗咳嗽的验案验方,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治疗咳嗽以止咳化痰为大法,针对咳嗽之外感内伤分别应用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燥湿化痰、疏肝理肺、滋阴润燥等。药频次较高的有杏仁、甘草、桔梗、半夏、黄芩等。

本次分析处方中前20种核心中药饮片中,使用频数排前三的分别是甘草、桔梗和茯苓。治疗咳嗽病药物功效上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清热、滋阴补虚和理气为主,与验案验方中的用药规律大致相符。甘草调和诸药,有“国老”的美称,善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桔梗入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饮阻滞,扰乱心神,处方中配用茯苓不仅健脾以治生痰之源,还能宁心安神。

处方核心药味种,四气主要表現为性多温、寒,味以苦、甘、辛为主;甘味善补、和、缓,能补益、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如甘草。苦味能清泄、能燥湿、能坚阴。多为降气、下气之品,可用于治疗喘咳胸闷,如桔梗、紫菀。

辛味善发散、行气、行血。辛味药物针对的多是风寒感冒的咳喘、痰多,如解表和理气药。甘、苦、辛三味配伍,共奏辛甘化阳、辛苦开降、苦甘祛湿之效。

处方核心用药归经上主归肺、脾经。咳嗽主要病机就是邪犯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治疗药物上大多数核心药物主归肺经,其次为脾胃。《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胃为咳之源。饮食不节而致痰热生,痰浊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无法升以养肺,聚而为痰,痰邪干肺,肺气上逆,生咳嗽。咳嗽与肺脾胃密不可分。有临床研究提示肺系病在临证上可通过治胃取得一定的疗效,李东[3]选择了90例胃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患者,治疗组治以肃肺和胃法,患者胃食管返流症状改善,同时咳嗽明显好转。

本次处方分析了解我院咳嗽病的中药应用情况,应用核心用药明确,以肺气失宣、感受外邪为主,治疗以化痰止咳、补虚、清热、解表为主。病程较短,符合一般临床上咳嗽病药特点。分析总结患者分布情况、用药规律和常用中药特性,为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咳嗽病季节性特点突出,用药规律特点明显,定期的用药分析可为中药房采购计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46-47.

[2]刘城鑫,洪海都,施妙璇,詹群璋,吴鹏,詹少锋,黄慧婷,刘小虹.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0):123-126.

[3]李东,姜良铎.肃肺和胃法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机理和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1):70-73.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福建厦门 361000

猜你喜欢
应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