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治疗对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06-20 08:26庞考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尘肺肺功能并发症

庞考玲

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治疗对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别随机选取2017.01~2020.12期间每年定期、不定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各50例尘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两组首次就诊时、治疗后1年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定期治疗者第一秒用力呼吸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就诊时(P<0.05),且高于不定期治疗者(P<0.05);定期治疗者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慢阻肺、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总发生率为4.00%,低于不定期治疗者18.00%(P<0.05)。结论 规范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尘肺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规范治疗;尘肺;肺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61-02

尘肺病是临床常见的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的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所致,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常见的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1]。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我国尘肺报告病例为85万余例,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9.8%,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职业病之一[2]。由于尘肺的病因明确,可完全可以预防及控制,故加强相关的规范化治疗尤为重要。但由于家庭经济、自我认知、待业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患者不能定期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故还需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干预[3]。本文对2017.01~2020.12期间每年定期、不定期接受治疗的各5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二者肺功能、并发症之间的差异,为尘肺的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01~2020.12期间每年定期、不定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各50例尘肺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尘肺病》中相关诊断标准[4];首次就诊时无相关并发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免疫系统障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合并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肺结核、哮喘、慢阻肺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定期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平均(58.62±5.46)岁;工龄9~20年,平均(15.47±3.37)年;体质量指数18.5~24.0kg/m2,平均(22.41±1.36)kg/m2。不定期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平均(58.41±5.38)岁;工龄9~20年,平均(15.63±3.45)年;体质量指数18.5~24.0kg/m2,平均(22.32±1.29)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50例患者定期接受规范化治疗,50例患者不定期接受治疗。治疗方法[5]:(1)健康管理:为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登记在册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嘱患者脱离粉尘作业;嘱患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嘱患者戒烟,避免生活性粉尘接触,加强营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管理。(2)综合治疗:①对症治疗:对以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实施药物对症治疗,常见的包括平喘、祛痰、止咳等;缺氧或呼吸困难者需实施个体化的合理氧疗。②并发症/合并症的治疗: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慢阻肺、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的治疗。③康复治疗: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发放知识宣传手册、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锻炼;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指导,鼓励患者以与他人交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形式调节自身的心态;加强营养支持,保持膳食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为2:3:5。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完成对治疗效果的评价。(1)肺功能指标:于首次就诊时、治疗后1年采用德国耶格Lungfinctiondetector肺功能仪进行第一秒用力呼吸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的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6]。(2)并发症:观察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慢阻肺、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EV1、PEF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PEF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定期治疗者FEV1、PEF均较就诊时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大于不定期治疗者(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定期治疗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不定期治疗者为1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尘肺是一种非可逆性的间质性肺部疾患,长期的咳嗽、咳痰、气喘等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尘肺的症状呈多样化,其病程、临床表现与患者所接触的矿物粉尘的性质、浓度、接塵工龄、防护措施、个体特征、有无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种类的尘肺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尘肺的发生多需10~20年甚至更长的接尘工龄,故预计在将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仍有大量的报告病例出现。近年来随着尘肺病例的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尘肺的诊断中,主要是结合长期矿物质粉尘接触史、X线、DR、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类似肺部疾病的可能,临床医师需根据诊断标准,结合X片的具体特征进行疾病的分期。通过X线检查,可观察到胸部圆形或不规则的小阴影,并随着病情进展,小阴影可呈数目增多、范围扩大、密度增加等表现,或形成大阴影[7]。此外,肺癌、肺结核、结节病、组织胞浆菌病等多种肺部弥漫性病变的X线胸片与尘肺相似,故在临床诊断中还需注重与上述疾病的鉴别。

在尘肺的治疗中,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临床多以健康管理、对症治疗、并发症/合并症的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延缓病情,提升患者的整体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周期[8-9]。通过加强健康管理,一方面利于医疗机构对患者的随访与追踪,另一方面促使患者意识到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促进其配合,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规避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控制病情;通过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通过康复治疗加强对患者心肺功能的锻炼,提升其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进而提升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通过并发症/合并症的治療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治疗后,定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FEV1、PEF均较就诊时升高,且高于不定期治疗者;定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慢阻肺、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总发生率为4.00%,低于不定期治疗者18.00%,提示规范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临床上,尘肺的规范治疗情况尚不理想,相关部门与机构还需加强相应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实现该类患者的规范化治疗。

综上所述,规范治疗利于改善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同时积极控制并发症,在促进患者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尘肺病防治工作指南[M].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18:58-59.

[2]李德鸿.不要把尘肺病防治引入歧途[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35(4):283-285.

[3]王焕强,凌瑞杰,崔萍,等.尘肺病患者未就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9,37(9):643-649.

[4]李德鸿.尘肺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4-52.

[5]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职业性肺部疾病学组.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35(8):677-689.

[6]肖坤,刘建华,丁新平,崔风涛,王怀宾,王苗苗,沈福海.煤工尘肺患者个体化运动方案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9,37(5):357-361.

[7]张雅娟,曾凤霞,陈卫国,秦耿耿.基于2015版尘肺病诊断标准影像报告及诊断分期的一致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6):797-801.

[8]刘涛,刘红英,赵月鹏.尘肺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4-95.

[9]刘瑞平.尘肺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0):1295-1296.

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2

猜你喜欢
尘肺肺功能并发症
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中血清IL-6的检测意义研究
尘肺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尘肺病并发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