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生态”育人,鲲鹏展翅山海间

2021-06-21 03:09周丽苏江山彭瑞敏
教育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王华大鹏

周丽 苏江山 彭瑞敏

携带全国牛校基因,坐拥深圳最美海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被称为“海拔高、起点高、市民期待高”的“三高”学校。作为人大附中在北京市外承办的首所公办校,曾有人说,她将成为打破深圳名校格局的“鲶鱼”,也有人预测她无法适应本地的土壤。四年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在校长王华的带领下,克服水土不服,以亮眼的办学成绩,回應了种种揣测和期待,引领大鹏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深圳的基础教育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高起点规划:落户大鹏,弥补新区教育短板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落户于2011年成立的大鹏新区。该区位于深圳东南部,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是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蓝色引擎”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在引进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以前,大鹏新区尚无高中,是深圳基础教育的“后进生”。

作为一项重大的“东进工程”和“民心工程”,2016年9月,大鹏新区管委会与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人大附中正式签订协议,合办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包含九年一贯部和高中部,承载着“为大鹏新区带来一所名校,弥补新区教育短板”的重托,谁来执掌这所新校至关重要。人大附中输出了管理团队里的几员精兵强将,其中,天命之年的王华被委以校长重任。

“如果我来,一定全身心地办好学校!”在决定接受委派出任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校长时,王华曾这样表态。到任后,她用实际行动给这句话做了最生动的注解。

一步到位,从“爆改”出发。在北京,王华曾参与人大附中三所成员学校的筹建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但完全接手一所“从零开始”的校区还是头一次。在高中校区设计、建设过程中,王华煞费苦心、追求“完美”。针对原来的方案,王华挑出了许多“问题”并坚持整改:实验室打散在各个教学楼里面,不方便走班教学;教室、走廊面积小,学生活动不安全;独设行政管理楼,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交流;阅览室满足不了图书馆功能;露天游泳池无法在雨天使用……

经历了停工、一轮轮方案修改和专家论证,最终,在大鹏新区政府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下,原先只能容纳500多人的报告厅增加到1200座,教室、实验室、宿舍、运动场馆等设计也进行了修改,阅览室更是“爆改”成4000平方米、藏书达15万册以上的综合图书馆,并重新确定了功能分区。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还邀请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对学校总体设计等10个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打造出一所融文化、生态、科技、智慧特色于一体的未来学校。

硬件准备之际,招生这场硬仗也摆在了眼前。深圳的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入学,高中则可以跨区,面向全市招生。作为一所新校,尽管有人大附中的光环加持,但很多本地家长并不了解这所北方名校。高中部第一年招生时,王华和团队奔走于各市区,举办了19场招生宣讲会。每次,王华都要从人大附中的历史讲起,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师资、培育方向……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继承了总校 “爱与尊重”的核心理念,以及“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的办学理念。王华表示:“我们不是完全复制一所人大附中,而是在继承人大附中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等的基础上,根据深圳、大鹏新区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创新办学。”

大鹏新区坐拥丰富的山海生态资源,被称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基于此,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将教育融于山海”,以“办生态学校,育鹏程英才”为特色,确立了培养“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鹏程英才的育人目标。

“很多家长是被我们的理念、诚意吸引,变成‘粉丝追随而来。”2017年,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首届高中招收了208个学生,录取分数线达到405分,有人称其创造了“奇迹”,因为此前深圳的新办高中首年录取分数线无一突破400分。此后三年,高中部逐年扩招,招生分数稳中有升。

凭借“全身心办好学校”的不懈干劲、滚烫情怀,王华带领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乘风破浪、锐意进取。2018年,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年度最具未来特色学校”;2019年,王华获“深圳市十佳校长”称号;2020年,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首届高三高考旗开得胜。四年多来,学校教师近350人次获得市区级以上奖励,近400名学生获得省、市、区级奖励或荣誉称号……

“素质教育+高升学率”,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声誉日隆,“鲶鱼效应”不断显现,搅动了深圳教育的一池春水,引领了大鹏教育洼地崛起。

高精尖队伍:荟萃“大材”育英才,学校处处是平台

“答题饮水,人人有责”——学生进教师办公室接水前,要先把白板上的题目解出来。这一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9栋503办公室门前。

这种新颖有趣的师生互动方式,是物理教师陈名首创的。由于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只有热水没有凉水,下课时学生们喜欢到教师办公室接水。陈名突发奇想,发明了“喝水题”。久而久之,全办公室的教师都被发动起来,结合学科知识变着花样给学生们出题。学生们即便不喝水也会趁着课间跑来看看当天的题目,或解题,或留言。

陈名是一名博士后海归,原在美国从事地球物理研究。2018年,追随丈夫回国发展的她,放弃深圳一所高校的邀请,经过层层选拔应聘到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陈名说,来这里当教师很大程度上源于理念认同。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时,她就曾在人大附中短暂实习。人大附中是她心目中中国基础教育的NO.1,而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很好地传承了本部的办学基因。

除了海归精英,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也吸引了不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以及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国家级专业教练、各学科带头人等的加盟。

音乐教研组长刘茗就是其中之一。在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之前,她已是大鹏新区的音乐学科带头人。刘茗表示,学校实实在在践行素质教育是她“跳槽”的主要原因。同时,学校也会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教育想法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教师的招聘全部依照本部相关标准和要求,目前的320多名教师中,特、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8%以上,博士及博士后占12%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超60%。面对这样一支多元化的“高精尖”教师队伍,如何让教师们快速成长,适应深圳,适应人大附中的要求,是王华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师培训因此成为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华介绍,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学校没有实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而是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让青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除教研组、备课组外,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中心、课程中心、督导评价中心,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创新及教学比赛等广搭平台。此外,学校还可以共享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各方面的优质资源。

“只要你想去做,学校一定尽力搭建平台。”除了延展教学教研这条“生命线”,王华也十分注重发挥教师们各自的优势,人尽其才。例如,为满足生物博士团队带学生进行高端研究的需求,学校投资与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合作共建了大棚,跟华大基因合作共建了可做基因测序的生物实验室;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均由博士团队领衔,学生全员参与。近两年,学校申报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立项比例位列全市前三名。

教师“天团”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扎实的学科知识、潜心向学的态度方法,还有温暖、陪伴和鼓励。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的初、高中部实行“班主任+导师”双师制,包括校长在内,全员担任导师。导师要对所带学生“思想上引导、学力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

王华表示,导师制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将学校“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能力,也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了更加切合自身发展、更个性化的指导。

在去年的导师制问卷调查中,学生们给出了一系列正向反馈:

“老师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建议,还经常找我谈心,询问我最近的情况,在我难过的时候开导我。我爱某某老师。(画了三颗心)”

“学习上老师总是鼓励我、指导我,我已经从年级吊车尾上升到年级中等水平;生活上老师很关心我,在他这里我真的感觉到了无限的爱与尊重。”

……

高品质育人:创造适合的教育,助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来了之后,我们都希望能给到适合他成长的教育。”这是王华一直秉持的理念。

课程建设上,依托人大附中完善的课程體系和教育资源,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传承创新,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建立了各学段贯通、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包括学科德育渗透、系列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生涯规划、家长课堂等;学科课程纵向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个层次,横向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生长探索”四个维度。其中,小学、初中部分别开设了几十门选修课,高中部则达近百门。

“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学校在课程规划时主要着眼于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在小学部,除了有丰富的艺术、体育等拓展课和活动打底,阅读也是一抹亮色。负责小学部阅读推广工作的语文教师任敏介绍,学校从一年级开始,通过开展图书馆阅读课、亲子共读、线上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2017年以来,一二年级学生阅读量达到了人均95万字,阅读总本数15600本,人均62.4本。

选修课中,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借助本地高新科技企业的支持,开设了系列特色课程。如:学校借助依山傍海的先天条件,开设了帆船选修课;与当地海洋环保公益组织合作,开发了“一片珊瑚海”校本选修课程;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共同研发了“核能与生态”选修课。

为了给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广阔平台,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在高中部,学生们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申请组建了40余个社团。“我们没有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参加社团,但学生接近全员参与。”负责高中部学生社团的童丽坤说,学校为每个社团安排了教师进行指导,在经费、场所、平时的活动上也给予充分保障,并给每类社团创造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在学校的支持与鼓励下,一些社团走出校门,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佳绩。如太空城市社团连续三年在“国际太空城市设计挑战赛”中国区终选斩获冠、亚军。

读懂孩子,花开的声音最美妙。人大附中20多年前就开始引进专业的心理教师,注重对师生的心育。在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心理教育同样受到极大重视。在王华的带领下,学校创立并打造了“鲲鹏计划”特色心理教育,将教师、家长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体结合,服务于全体师生和家长。

建校伊始,学校就引进了一支专家团队并聘请了专业心理教师,所有新入职教师,无论有无工作经验,都需要在入校时接受专业的心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学生家庭、学生成长、从0岁到18岁的心理成长过程以及性教育等;每年暑假的科研年会,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学培训;日常教学中,心理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一对一心理案例督导,帮助教师分析、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初一、高一新生入学时须进行心理普查;学生入学首月,家长要接受心理专家培训。除了集体讲座,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还设有家长课堂,为家长定制一对一的个性咨询。

此外,学校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为每个学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生涯教育目标,并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举办生涯讲堂、生涯规划讲座、生涯促膝谈以及职业体验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生涯规划指导被作为家校共育和教师成长的一部分,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不到五年时间,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已成为深圳基础教育一块响亮的招牌。下一个五年,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将朝着既定目标扬帆奋楫,让每个鹏程少年乘着“爱与尊重”的双翼展翅翱翔,引领新区教育鹏飞万里。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王华大鹏
旅游目的地全面关系流管理研究
人大附中早培班九年级周思言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老妈的高招
老妈的高招
只要你来过,就会永远怀念
刘业伟、王大鹏设计作品
从时尚摄影师到新农民,15年走了一条回归路
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