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骨轨迹螺钉结合改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2021-06-24 07:20张洪剑姚洪春章耀华
颈腰痛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棘突椎弓螺钉

张洪剑,姚洪春,章耀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北京 100144)

近年来,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因其生物学性能及微创性等显著特征,广泛应用于腰椎疾病治疗[1]。但CBT螺钉多应用于常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可获彻底减压效果,但对脊柱后方稳定性结构的破坏严重,易出现并发症[2]。改良PLIF手术可明显减少脊柱后柱结构破坏,但目前CBT螺钉结合改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且行CBT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探讨CBT螺钉结合改良PLIF手术的早期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痛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②经系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间在3个月以上;③术前经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经2位副高及以上医师讨论确诊为需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④单节段手术者;⑤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非退变性疾病,如腰椎骨折、肿瘤等;②接受非融合手术;③多节段手术者。

1.2 一般资料

基于上述入选标准,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且行CBT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1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LIF手术)、B组(26例,行CBT螺钉固定PLIF手术)、C组(23例,行CBT内固定改良PLIF手术)。三组性别、年龄、病种分布及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全身麻醉,取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并将椎旁肌肉予以分离。

A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PLIF手术,作8 cm左右切口,显露病变节段处人字嵴,将Mark钉置入并进行透视予以确认,以4根椎弓根螺钉拧入,安装预弯的连接棒(暂不锁紧尾锚),对相应节段全椎板进行切开减压,将所切除的椎板咬碎,于椎间植入碎骨同时置入融合器(填满碎骨),加压并锁紧钉棒系统。置引流装置,冲洗后逐层缝合切口。

B组:行CBT螺钉固定PLIF手术,作6 cm左右切口,仅显露病变节段椎板外侧及关节突内侧缘。取上关节突中线于横突下缘下方1 mm交点处作为CBT进针点,应用球头磨钻作开口处理,进钉方向冠状位由内向外倾5~15°,矢状位头倾25~30°,以不同椎体为依据,对角度进行相应调整,透视明确钉道位置是否合适,在保护钉道前提下先行全椎板减压,再作椎间植骨,同时植入融合器,而后置入CBT螺钉,安装连接棒,其他处理同A组。

C组:行CBT螺钉固定改良PLIF手术,进针同B组,差异在于减压方式。准备钉道后予以减压,手术保留完整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将责任椎间隙上位椎体部分椎板以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切除,去除黄韧带后,切除下位椎体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同时行侧隐窝减压处理。在开窗减压过程中,应用弧形骨刀以恰当力度将椎板切除,避免硬膜及神经损伤,使下位椎体的椎板上部尤其是峡部尽量保留。待减压完成后,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并置入钉棒系统,在作缝合处理时,应尽量保持后方棘突韧带复合体及腰背部肌筋膜的相对完整性,将腰背筋膜缝合至棘突韧带复合体,其余处理同A组。C组典型X线片见图1。

图1 C组(CBT结合PLIF手术)的典型X线片

术后三组均给予相同处理措施。术后2 d内,常规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术后24 h引流量<50 mL时,将引流管拔除;术后1周鼓励在床上做腰背肌锻炼,并指导其戴腰围下地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量。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记录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前和术后1、3、7、15 d进行疼痛VAS评分;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进行JOA评分和 Oswestry 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1 d CK值、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C组均显著少于A组、B组,且B组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疗效指标

术后1 d、7 d、15 d,C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术后1、3、6个月,C组JOA评分变化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1、3、6、12个月,C组ODI指数变化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体见表3-4。

表3 三组VAS评分比较

表4 三组JOA评分变化量、ODI指数变化量比较

2.3 术后融合情况及不良事件

①不良事件:A组切口脂肪液化1例,螺丝松动1例,发生率为6.45%;B组硬脊膜损伤1例,融合器移位1例,发生率7.69%;C组融合器移位1例,发生率为4.35%。三组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②三组患者术后融合情况均较良好,术后1年时复查动力位X线片显示,均已达到骨性融合。

3 讨论

相较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CBT螺钉与皮质骨接触面积更大,把持力得到增强,止点处骨密度更高,所具有的抗轴向拔出力更高,并且抗疲劳性更好,近年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3-4]。本研究结果发现,B、C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1d CK值、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结果提示,CBT螺钉技术结合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预后。分析其原因:①CBT螺钉进钉点更靠内,可减少软组织剥离,使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可进行早期恢复活动,有利于预后,且肥胖患者更易于置钉[5];②CBT螺钉头倾角与外倾角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根、硬膜囊损伤风险;③CBT螺钉与皮质骨接触面大,把持力有所增强,更适于骨质疏松患者[6];④不易并发术后感染、邻近节段退变等情况。

目前,CBT螺钉的相关研究多用于传统PLIF术式,虽然减压切除较为彻底,但创伤性较大,且并发症风险较高[7-8]。CBT螺钉固定联合改良PLIF手术为有限减压,手术创伤小,且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后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弥补传统PLIF术式的局限。本研究发现,C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1d CK值、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B组;术后1 d、7 d、15 d,C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术后1、3、6个月,C组JOA评分变化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1、3、6、12个月,C组ODI指数变化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从三组JOA评分变化量与ODI指数变化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看出,C组术后3个月已达到基本稳定,明显快于A、B两组,腰椎功能改善时间更短,这提示CBT螺钉固定联合改良PLIF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更有利于预后。究其原因:①改良PLIF术对患侧行开窗减压,可保留部分椎板以及棘突韧带复合体,关节突关节较多地被保留下来,使后柱稳定性得到加强;②改良PLIF手术切除组织较少,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神经根与硬膜粘连;③关闭切口前,将棘突韧带复合体与腰背筋膜缝合在一起,术后对腰背肌功能恢复更为有利,从而明显缩短腰部疼痛以及术后卧床时间。但是,CBT螺钉固定PLIF手术应用需考虑适应证,合并Ⅱ度以上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椎管与椎间隙严重狭窄,需切除棘突韧带复合体与全椎板,并将椎间隙撑开才能进行充分减压,所以改良PLIF手术不适用于此类情况。

猜你喜欢
棘突椎弓螺钉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搓腰
——壮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