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内卷”

2021-06-25 11:02李卓琳冯青
文教资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内卷形容词

李卓琳 冯青

摘   要: “内卷”一词最早出现的例证,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人们在看到这几张图片之后,纷纷大呼“人间内卷”“太卷了”。作为社会学专业术语的“内卷”迅速出圈。因短时间内的超高使用率,被《咬文嚼字》评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本文细说何为“内卷”。

关键词: 内卷   形容词   社会心理

一、“内卷”的来源与含义的演变

“内卷”一词最早来源于康德的《批判力判断》一书中提出的“内卷理论”。因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是用德文写的,翻译成英语就是involution。内卷一词最早的时候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存在的。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用内卷化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当达到了某种最终状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又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1](96-110)

从英汉词典的释义来看,内卷(involution)一词是由involute作为词根抽象而来的名词。Involute属于兼类词,兼有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性质。作为形容词有纷乱的、错综复杂的意思,作为动词有(树叶)内卷、卷起、衰退、内旋等含义,抽象成为名词之后拥有了退化、纠缠、内卷等含义。Involution在由英语借入汉语时采用的是逐词意译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引入的外来词还有诸如blackboard,hardware等),in的意思为“内”,volute的意思为涡旋形饰、螺旋饰,涡螺螺旋形的、涡螺形的、涡旋形的等。涡旋实际上就是“卷”。

由上文可知“内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最初作为一个被用在农业领域的社会学概念随着美国华人黄宗智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进入国人的视线。在“内卷”一词引入国内之后,大多出现在较为专业的书面文献中。根据BCC(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检索到的出现“内卷”的语料一共有179例,其中内涵与社会学领域的“内卷”一致的仅有19例,占总数的10.6%。其中《文汇报》中出现了6例、科技文献中出现了2例、《人民日报》中出现了6例、外国学者译著中出现了2例、微博中出现了3例。值得注意的是微博中出现的3例有一例是出现在书名中的,也就是说真正在微博中出现的仅有2例,并且这2例的内容十分相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前作为“舶来品”的“内卷”一词在汉语中应该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有名词存在于书面语中的,在口语中人们几乎不会使用,那么现在在口语中如此流行的“内卷”一词是否与其在书面语中的意义相同就成为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现有有关语料的阅读和梳理,发现目前网络中流行的内卷主要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根据黄宗智在其书中所提到的“内卷化增长”,也可以译为“过密型增长”[2](72-85),对“内卷”一词的含义进行概括实际上就是“量之增长与质之停滞”,换言之是内部变得更复杂,但是这种复杂化并没有给整体带来应有的发展,完全属于社会学的一个概念。但是目前流行的“内卷”一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例如(1)、(2)。

第二种意义使用得相对较少,在微博关于“内卷”的话题中仅出现两例左右,指的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规则增多,人在被迫遵守规则的同时并没有使整个社会優化,有时甚至出现了下降,例如(3)、(4)。

(1)另一边则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竞争空前白热化,内卷已经是求学和就业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微博)

(2)现在人太多了,到处内卷,降到七八亿刚刚好。(微博)

(3)截至清朝末年,中国人积累下来的诸多封建礼教、各种规矩、各种讲究、禁忌和迷信,形成了内卷……一天到晚只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精细,搞低水平的复杂。(微博)

(4)所以一层一层的人际关系总是用尽心机去计算,每个人都活在算计里,内卷就自然形成,内耗个没完没了。(微博)

使用图来表示其演变为:

实际上无论是第一种意义还是第二种意义,两者都有一定的共同性,即个体都不是自愿而是被迫地去做某事。人类学家项飙把“内卷”形容为“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循环”。“内卷”一词由原来概括性的社会学概念变成具体到社会中的某一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词义的缩小,并且“内卷”在词义缩小的同时还被赋予“被迫”这一种属性。

二、“内卷”的读音及特殊形式

“卷”字在《汉语大字典》中记载有六种读音,分别是:巨员切,平仙群;居转切,上獮见;居倦切,去线见;驱圆切,平仙溪;古本切,上混见;巨陨切,上准群。根据释义可知第四种读音的卷字义为古代冠的下沿及地名、第五种读音的卷同袞、第六种读音的卷义为地名,都与“内卷”一词中的“卷”的意义相差甚远,卷字第一种读音(巨员切)因为不常用所以往往知之者甚少,“内卷”一词中的“卷”的读音可能第二种(居转切)或者是第三种(居倦切)。

根据对“内卷”这个词语意义的考证可以确定“内卷”一词中的“卷”应该是动词,并且笔者在考证语料的时候发现在现代网络语言中出现把“内卷”的“卷”字与鸡肉卷、老花卷的卷字形成谐音双声的现象,还出现了“卷一卷”这样的用法,这些都能够充分说明“内卷”中的“卷”字应为动词。根据《汉语大字典》中的释义,当“卷”读居倦切时,下面的义项仅有名词性、形容词性缺少动词性的义项,但是在第二种读音下属的义项中出现了不少动词性义项。这些都能说明“内卷”作为一个外来词,“卷”字应该读为“居转切,上獮见”。

内卷作为一个口语流行词汇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时,其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变异结构,在流行语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X卷”式

(5)今年看到最多的词就是“内卷”。开始只是我们“生化环材”的硕士和博士是老花卷,后来连北上广的幼儿园都开始自来卷了。(微博)

(6)新闻班的内卷已经达到了一篇一千字的论文非要写一万字的地步,我问我的室友你要不要加入他们卷一卷,她说她再卷就要成墨西哥鸡肉卷了,现在不是码论文而是卷论文了。(微博)

(7)快进看完最近的演艺类综艺有了个明显的感受:陈凯歌真的很卷。(微博)

“X卷”式由于前面X的不同形成的短语的性质也不相同,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道:“假如为了便于分析起见,把形义同时放在眼里来考察,则我们可以把双关语辞对于表明主意的语辞的关系,分为下列三种:(1)音类同;(2)音、形同;(3)音、形、义类同。”[3](78)例(5)中的“老花卷”“自来卷”及例(6)中的“墨西哥鸡肉卷”实际上都属于陈望道提到的第二种双关现象即“音、形同”。“卷”在《汉语大字典》中记载有“把物弯转成圆筒形”这一义项,这里的“老花卷”“自来卷”及“墨西哥鸡肉卷”等都属于这个义项。后来这个义项由于经常使用在名词性的词语中,多少带有一点名词的性质。“内卷”一词中的“卷”根据《汉语大字典》可以得出应该属于“把别的东西带动、撮起或者是裹住”的義项。两个“卷”字虽然读音与字形都是相同的,但是意义完全不同,使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使得整个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这里的“X卷”结构所形成的是名词性的短语。

还有一种“X卷”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的X是副词,例(7)中的“很卷”。在这种形式中的“卷”字与之前结构不同,在“太卷了”这一句话中的“卷”就是“内卷”的卷,不存在谐音双关的现象。前文说到,“内卷”的“卷”实际上是“将别的东西带动、错起或者是裹住”的意思,属于动词性质,但是前面却出现了诸如“太”“很”一类副词,说明“卷”字有被形容词化的趋势。这里的“X卷”的结构形式属于形容词性。

2.“卷X”式

(8)现在不是写论文而是卷论文了。(微博)

(9)今日物料井喷,新词汇有,真实写照了我和许多卷人的一天。(微博)

(10)“卷人”不该是年轻的唯一样态。(中国青年报)

(11)论文正文写了2w6,看着别人一个个写了三四万,感觉要被卷死了。(微博)

“卷X”结构中的“X”可以是名词,例如例(8)中卷后面加的“论文”,例(9)中卷后面加的“人”,也可以加谓词例如在例(10)中卷后面加的“死”。虽然“卷X”结构与“X卷”结构不同,例证中不涉及修辞,但是考虑到在不同的例句中“卷”字的语法性质并不相同,因此还是要分开讨论。例(8)与例(11)中的“卷”字均是动词的性质。在例(8)将写论文说成卷论文,表现出的是在学术界竞争严重的情况之下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被迫超额完成任务,以获得更高的荣誉这种现象。这种情况与“内卷”的含义不谋而合,因此使用“内卷”中有动词意义的“卷”字代替写论文的“写”。例(11)中的“卷”字也是动词的性质,与谓词“死”字构成动补结构,其中的“死”字作程度补语,表示人被内卷的程度,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例(9)、(10)中的“卷人”一词中的“卷”与上面两例的语法性质都不相同,为形容词的性质,卷人义为遭受内卷的人,这里“卷”作为一个形容词修饰和限制“人”,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内卷”的“卷”字的确有形容词化的趋向。

三、“内卷”走红的原因

1.“卷”字的形象性

上文提到过《汉语大字典》中记载卷字有“把别的东西撮起、带动或裹住”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中事物是被带动的。例如清代谭嗣同的《览武汉形式》一诗写道:“黄沙卷日坠荒荒,一鸟随云度莽苍。”这一点正好与目前流行的“内卷”一词隐含的被迫性相符合。此外,卷还有“把物弯转成圆筒形”的含义,这种含义正好与人们遭遇“内卷”时内心的纠结性心理不谋而合。不论是从理性意义还是情感色彩上看“卷”字都能够非常形象地反映出使用者的心理。

另外,“卷”字作为一个自由语素,能够嵌入多种形式,像上文中列举的“X卷”“卷X”等形式体现出使用的灵活性,更加表明“内卷”的“卷”字有可能作为一个构词语素造出一大批与之有关的新的词语。此外,“卷”字还可以使用谐音双关等修辞形式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2.社会心理

上文提到过,“内卷”一词出现的时间在2020年下半年,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极高的使用率。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社会,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最灵敏的词汇,其产生和消亡都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内卷”的蹿红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前,一些人被卷入同行业的竞争中。“内卷”一词的出现,诠释了这种现象。

事实上,任何时候都会出现“内卷”的现象,我们需要调节“内卷”带来的焦虑,正确看待竞争。“内卷”,究竟是与一般的网络词汇一样昙花一现,还是由社会学领域进入基本词汇,我们将继续追踪考察。

参考文献:

[1]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5).

[2]韦森.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一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内卷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