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工程地下室总平面布置动态管理

2021-06-29 06:37李哲健刘红林崔永旺
建筑施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面布置堆场顶板

李哲健 刘红林 崔永旺 宁 欢 王 刚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当下,城市建筑可用空间越来越少,工程项目施工场地日趋狭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地下室阶段的施工平面布置,直接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形象。地下室总平面布置与地下室施工工序相互穿插制约。工序插入不合理,现场“多点开花”,造成地下室平面可用面积零散,材料码放混乱,现场交通运输拥堵甚至“瘫痪”,形成各项施工内容相互影响的局面;总平面布置不合理,材料堆场及加工场无法及时转移,临时道路区域地下室结构无法按时封闭,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推进,造成项目工期严重滞后。

地下室施工阶段与地上结构施工阶段,现场总平面布置不能一成不变,需结合总进度计划、施工总体部署内容进行动态管理,在场地利用率最大化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地下、地上阶段总平面布置转换,保证各项工序均可以按照总进度计划合理插入。

本文结合某大型住宅楼项目总平面动态管理施工经验,对项目从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过渡至地上结构施工阶段时的总平面布置转换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包括24栋住宅楼及整体地下室1层,总建筑面积354 075 m2。根据业主开发顺序,项目共分为4个批次施工(图1)。

图1 项目分批次施工示意

2 总平面动态调整难点

2.1 工期短,施工任务重

项目合同工期仅779 d,工期压力巨大。

2.2 平行施工区域多,场地可用空间少

业主对塔楼预售及地下室结构封顶时间有明确要求,在塔楼平行施工的同时需兼顾纯地下室区域结构施工,导致现场可用于布置材料加工场、堆场的地方极其有限。

同时,场地仅基坑边可形成环形道路作为材料运输主干道长期使用。地下室范围内仅可作为临时施工通道,随着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推进,临时道路区域地下室结构需及时封闭。分阶段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的难度大。

2.3 堆场转移,临时道路区域结构封闭

堆场及道路转移影响着地下室结构整体封顶进度,进而影响整个项目工期。总平面布置时需充分考虑堆场转移区域的选择,提前策划地上临时道路,地下室临时道路区域结构及时封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最大程度地减小对总体工期的影响。

3 施工总平面动态管理思路

经综合考虑,项目部确定了“塔楼平行施工、纯地下室区域结构施工局部滞后、顶板消防车道位置地下室结构优先施工”的施工思路。

提前考虑堆场及道路转移位置,以地上结构总平面布置为依据,合理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的总平面布置。

地上结构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地下室顶板作为材料堆放场地,利用消防车道顶板作为施工车辆行驶道路;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化零为整”,在地下室底板预留施工通道,作为材料堆放、混凝土泵送的场地及车辆行驶道路,尽量保证其他部位地下室结构施工不受平面布置影响。尽量减少材料堆场转运次数,同时保证临时道路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时,顶板已形成可替代施工通道。

按顺序流水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堆场区域及预留临时道路区域地下室结构最后施工,待顶板施工完成且强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堆场转移及道路转换。

4 施工总平面动态管理要点

4.1 劳务队伍的确定及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业主分批次开发思路,将首开区划分为2个施工区,分别由2家单位组织施工。二开区、三开区、四开区分别划分为1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根据后浇带位置及施工内容划分为若干流水段,各施工区分段流水施工(图2)。

图2 施工区段划分

4.2 大型垂直运输设备确认

本项目为群体工程,现场共布置17台塔吊,群塔作业时要求塔吊覆盖所有建筑物及材料堆放场地,尽量减少施工死角,满足各区段材料垂直运输要求[1-2]。塔吊如需附墙,塔吊标准节离墙间距应满足附墙要求。塔吊合理划分安排,满足班组施工吊装需求,保证塔吊最大化利用。

选取楼栋阳台、窗口等位置布设施工电梯,方便上下料,减少后期施工电梯出入口封堵对其他专业施工的影响。施工电梯尽量布置在塔楼中部位置,缩短材料运距。

4.3 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材料堆放场地及加工场地位置确认

材料堆场布置在塔吊吊运范围内,靠近施工电梯安装位置,同时需考虑材料自重及塔吊吊重问题。材料堆场尽量布置在地下室外侧,避免后期由于地下室结构施工插入导致堆场二次甚至多次转运。

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由于场地限制,部分堆场需要临时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上,待邻近堆场位置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转移至地下室顶板。

4.4 场内临时道路确认

临时施工道路是工程施工的“命脉”,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展。本项目根据业主开发顺序,选择合适的临时道路布设方案。

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根据项目地下室面积大小,确定在地下室中部位置预留1条施工通道,供两侧地下室结构及塔楼地上主体结构施工使用,同时在地下室基坑周围浇筑1条宽6 m混凝土环形道路,供外围地下室主体结构及塔楼主体结构施工使用,共同组成现场施工主干道,保证塔楼及纯地下室区域混凝土浇筑及材料运输不受影响。同时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在局部位置临时铺设宽4 m钢板路,缓解主干道交通运输压力。

地上结构施工阶段,临时道路布置在地下室顶板上,顶板行车道路尽量与规划消防通道保持一致,消防登高平台作为车辆回转区域。

4.5 施工顺序确认

以业主既定塔楼主体结构预售、封顶时间及纯地下室区域结构封顶时间为管控节点,倒排施工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区段划分情况,划分多条施工流水线。流水线施工顺序保证预留施工通道及底板堆场区域地下室结构位于流水线“末端”,每段地下室结构按计划合理、及时插入。

加工场及堆场区域地下室顶板待堆场转移至顶板后插入施工。地下室顶板已形成可替代施工道路时,插入施工地下室预留施工通道位置地下室结构。

4.6 纯地下室区域按计划施工,材料堆场转移,顶板施工通道形成

在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对地下室顶板加以利用,将地下室顶板作为材料临时堆放场地、临时行车道路、混凝土浇筑场地等。

邻近地下室堆场顶板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后,将材料堆场迅速转移至地下室顶板,及时插入堆场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

同时,随着地下室结构施工推进,顶板施工通道逐步延伸,最终形成贯穿地下室顶板的临时道路(图3)。

图3 顶板临时道路形成

顶板材料堆放及车辆行走区域采用钢管脚手架回顶支撑,回顶支撑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科学计算,严格控制顶板荷载,并搭设临时防护栏杆。车辆行走时安排专人指挥,严格按照划定行驶路线行走,进入顶板的车辆限速5 km/h。

4.7 临时通道及时封闭,项目整体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地下室顶板临时道路形成后,开始施工预留通道位置地下室结构。地下室结构由道路一侧往另一侧退着施工,顶板道路作为辅助混凝土浇筑场地。预留通道位置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地下室全面封顶。此时,地下、地上总平面布置转换完成,项目整体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5 结语

本项目工期十分紧张,通过对地下室施工阶段的总平面进行动态管控,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各项工序合理插入,圆满完成业主要求的工期任务。同时,通过对场地的合理利用,场容美观整洁,道路畅通,安全文明施工效果较好。

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只有结合现场实际,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及时进行总平面的转换,才能保证总平面布置的可实施性。

猜你喜欢
平面布置堆场顶板
轧花厂棉花堆场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初次来压期间不同顶板对工作面片帮影响研究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
考虑码头内外堆场竞争的集装箱堆存定价模型
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对嵌固能力的影响
110kV户外GIS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
煤矿顶板锚固体失稳模式探测仪的研发与应用
宁夏地区全(半)户内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探讨
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布置形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