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早泥盆世—晚白垩世洋—陆转换过程*

2021-06-30 10:42张铁安高洪岩赵雨生刘宇崴杜兵盈刘宇奇
现代矿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饶河杂岩蛇绿岩

张铁安 高洪岩 赵雨生 刘宇崴 杜兵盈 刘宇奇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三维结构与形成机制的千差万别,但各类造山带在演化中都存在共同点,即洋—陆转换。因此,洋盆识别与重建研究以后,探讨研究当今造山带是如何通过洋—陆转换而由洋到陆的过程就成为国际地学界的重要问题,而增生杂岩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又为深入研究洋—陆转换过程提供了重要媒介[1-3]。

黑龙江省地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属中亚造山带东段即古亚洲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部位。前中生代主体受控于古亚洲构造域,早—中泥盆世以来,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逐步加强,特别是嘉荫—牡丹江结合带以东地区,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更加明显,中二叠世—早白垩世早期黑龙江省北部叠加蒙古—鄂霍次克洋构造域,进而形成大量复杂、多期次增生杂岩,是探讨洋—陆转换的理想地区[4-5]。前人将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划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跃进山地区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另一部分是饶河地区饶河俯冲增生杂岩[6-7]。

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在早期被厘定为跃进山群[6]。其原岩为砂、泥、钙质岩石夹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等。相关学者研究认为跃进山群普遍遭受绿片岩相变质作用[8-10],主要包括石英片岩、二云片岩和石英云母片岩、绿片岩等,夹有大理岩、海相碎屑岩和浅变质板岩等,以及夹有变质玄武岩和超基性岩,总体为一套大陆斜坡沉积物[11]。1∶20万珍宝岛幅区调图将跃进山东方红镇地区超镁铁质岩、辉长岩依据岩石层序、结构、构造特点及产状特征等厘定为三叠纪蛇绿岩。邵济安等[12]在跃进山群的绿片岩(原岩为基性岩类)中鉴别出MORB和OIB特征岩石的信息,认为跃进山群是由大陆斜坡相沉积和洋壳碎片组成的,它们共同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指示其可能在海沟带遭到了俯冲作用的改造,是佳木斯地块的陆缘增生楔,并认为跃进山群包裹外来块体形成蛇绿混杂岩,跃进山群为混杂岩的基质,蛇绿混杂岩主要分布于东方红、蛤蟆通、秃顶子等地。

对于饶河俯冲增生杂岩的认识存在2种观点:一种观点从地体理论出发,认为其是中生代拼贴于欧亚大陆的地体,发现其与佳木斯—兴凯地块具有不同的地质构成和演化历史[12],而与日本的美浓—丹波地体、俄罗斯的锡霍特—阿林地体在古生物群落、沉积建造、构造古地理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从而认为其与锡霍特—阿林及日本西南的美浓—单波地体在晚中生代组成一个超级地体单元,直至日本海中新世张开之前都为一个整体。另一种观点从板块理论出发,认为其是中生代环太平洋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为弧后拉张形成的边缘海或者是陆缘区弧前盆地的组成部分[5];而后期构造地质、沉积地质及岩石学研究成果显示,美浓—丹波及锡霍特—阿林地体是典型的陆缘增生混杂岩系。近些年研究者对饶河俯冲增生杂岩中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分析也认为饶河俯冲增生杂岩形成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过程[13]。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带物质组成。依据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带物质组成和各期岩浆弧、区域磨拉石建造空间分布,探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早泥盆世—晚白垩世早期洋陆转换过程。

1 俯冲增生杂岩地质特征及岩石组合序列

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带位于东北亚大陆边缘,它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锡霍特—阿林增生造山带相连,共同构成环太平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西侧以大和镇断裂与佳木斯地块相连,南侧与兴凯地块以敦密断裂相接壤,北侧和东侧分别以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锡霍特—阿林接壤。完达山地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中生代海相沉积建造出露区。

1.1 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地质特征及岩石组合序列

晚石炭世—晚三叠世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主体呈南北向展布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具体分布于宝清县西、东方红镇、八五二农场、哈马顶子等地区(图1),以原跃进山群为主体[6]。

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划分出岩块和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2个部分。岩块:宝清县西、东方红镇、哈马顶子等地区为橄榄岩、纯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组合;八五三地区为海山—绿片岩、灰岩组合;哈马顶子—皖峰北—1 719 m为高地洋中脊绿片岩;蛤蟆通—八五二前弧富铌玄武岩。海沟—斜坡基质指原跃进山群中浅粒岩、石英片岩、二云长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组合。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的基质主要为变形强烈的长英质糜棱岩及长英质片岩,片理化及糜棱岩化普遍发育,片理走向总体呈北西向,表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褶皱构造逐渐增强的趋势。岩块规模不一的被包裹于基质之中,常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沿基质的片理延伸[11]。

1.2 饶河俯冲增生杂岩地质特征及岩石组合序列

中三叠世—晚侏罗世饶河俯冲增生杂岩位于完达山东部,是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的主要组成部分。饶河俯冲增生杂岩位于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东侧,具体分布于街津山、小佳河、大顶子山、四邦山、镇江山西、三元坝山等地。

饶河俯冲增生杂岩划分为岩块和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2个部分。岩块:向阳川—房托山—坨窑山—大顶子山一带为超镁铁质岩、辉长岩、基性火山岩组合;八里桥洋中脊为玄武岩;饶河—跃进山地区中部为深海—半深海燧石岩、硅质页岩、硅泥质岩组合,是被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隔离的独立块体;灰岩岩块出露于石厂—红旗岭地区,嵌入于弱剪切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中。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分布于饶河县四帮山、永福桥、头道山、向阳山等地,主体与原永福桥组部分相当,主要为粉砂质板岩、砂岩、砾岩组合。岩块与基质以断层接触,或以滑塌岩块的形式掉入沉积物中,成为沉积岩中的一部分[14]。

2 俯冲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2.1 形成时代

通过锆石U-Pb测年方法,跃进山地区辉长岩被限定为275~311 Ma[15],宝清县东大沟至板庙沟与绿片岩密切伴生的灰岩岩块中产晚石炭世蜓类和二叠纪珊瑚、蜓类、苔藓虫化石,哈马顶子绿片岩被限定为302±2 Ma[16],跃进山蛤蟆通水库玄武岩被限定为232±5 Ma,跃进山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66±2 Ma[17]。饶河地区辉长岩被限定为156~228 Ma,枕状熔岩被限定为167~222 Ma,燧石岩、硅质页岩、硅泥质岩中产中三叠—中侏罗世放射虫等化石,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被限定为165~167 Ma[13]。

2.2 构造环境

跃进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微量元素蛛网图与N-MORB标准曲线相比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Zr、Hf显示亏损,在Th/Yb-Nb/Yb判别图解中落于大洋岛弧和大洋岛弧与大陆岛弧交汇部位,指示其与弧—盆演化有关,属于俯冲相关蛇绿岩。哈马顶子绿片岩微量元素蛛网图与N-MORB标准曲线相比相对富集微量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显示正异常,在Th/Yb-Nb/Yb判别图解中投于EMORB区,在TiO2-MnO*10-P2O5*10图 解 中 投 于MORB区,指示绿片岩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属洋中脊型蛇绿岩。宝清县东大沟至板庙沟与绿片岩在Th/Yb-Nb/Yb判别图解中投于OIB区域。考虑岩石组合,认为绿片岩形成于海山环境,属地幔柱型蛇绿岩。跃进山蛤蟆通水库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Zr、Hf显示弱负异常。Nb含量(11.17~14.06),在Th/Yb-Nb/Yb判别图解中投于大陆岛弧区与地幔演化区的过渡部位,结合Nb含量将其划归SSZ型蛇绿岩。跃进山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轻重稀土比值(LREE/WREE)5.77~8.51,La/Yb或Ce/Yb数值远大于1,稀土模式曲线不对称右倾,稀土曲线与活动大陆边缘稀土标准曲线相对应;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显示亏损;在Ba-Sr环境判别图解中投点于淡水—半咸水区,在Fe2O3/TiO2-Al2O3/(Al2O3+Fe2O3)环境判别图解中投于大陆边缘区,在K2O/Na2O-SiO2、SiO2/Al2O3-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投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区。

饶河向阳川—房托山—坨窑山—大顶子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平缓右倾,与洋岛玄武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与N-MORB标准曲线相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Zr、Hf不具负异常;指示其形成于洋岛环境,属地幔柱型蛇绿岩。八里桥洋中脊玄武岩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2.32-2.65,稀土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平缓、重稀土右倾,微量元素蛛网图与N-MORB标准曲线相似,在Th/Yb-Nb/Yb判别图解中投于N-MORB与E-MORB区间,指示玄武岩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属洋中脊型蛇绿岩。饶河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轻重稀土比值(LREE/WREE)在4.82~9.3。La/Yb或Ce/Yb数值远大于1,稀土模式曲线不对称右倾,稀土曲线与活动大陆边缘稀土标准曲线相对应;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显示亏损;在Ba-Sr环境判别图解中投点于淡水—半咸水区,在Fe2O3/TiO2-Al2O3/(Al2O3+Fe2O3)环境判别图解中投于大陆边缘区;在K2O/Na2O-SiO2、SiO2/Al2O3-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投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区。

3 洋—陆转换的阶段

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砂岩碎屑锆石存在新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测年数据,暗示其物源主体来源于佳木斯—兴凯地块,以此推测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弧盆系的基底为陆壳。

依据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目前所识别出的不同时代岩浆弧、沉积建造和俯冲增生杂岩带内蛇绿岩、基质组合等,将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洋陆转换过程划分出6期洋陆转换阶段: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早石炭—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

3.1 早泥盆世—晚泥盆世

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洋陆转换过程以老秃顶子山地区自西向东南北向带状展布的黑台组、老秃顶子组、七里卡山组为代表。老秃顶子地区整合于中—晚泥盆世老秃顶子期钙碱性火山岩之下的下—中泥盆统黑台组,以正常碎屑岩沉积为主,夹少量凝灰岩,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形成于被动—活动大陆边缘,暗示黑台组可能代表了早泥盆世佳木斯地块东缘不成熟弧(后)演化阶段。该期岩浆弧主指中—晚泥盆世老秃顶子期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尚未识别出该期初始弧、TTG组合和与该期洋陆转换有关的俯冲增生杂岩,但从构造位置分析,相关的俯冲增生杂岩应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以东地区,目前完达山增生杂岩分布的位置。上泥盆统七里卡山组以砾岩层位与中—上泥盆统老秃顶子整合接触,砾石成分复杂。七里卡山组相较老秃顶子组火山物质显著减少,正常沉积岩增加,以紫色粉砂岩、板岩为其标志层,且紫色层自下而上逐渐增多,单层逐渐减薄。认为晚泥盆世七里卡山组代表了佳木斯地块东缘泥盆纪弧盆系弧后盆地关闭—弧陆拼合隆升阶段的产物。黑台组、老秃顶子组、七里卡山组空间展布可以初步判断洋盆向西俯冲。图1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洋盆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洋—陆转化演化模式。

3.2 早石炭—早二叠世

早石炭—早二叠世洋—陆转换过程以老秃顶子山—黑台地区近南北向展布的北兴组、光庆组、珍子山组、二龙山组、老秃顶子地区弧属性侵入岩和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岩块部分为代表。早二叠世二龙山期钙碱性火山岩,老秃顶子山地区早二叠世弧属性辉长岩、二长花岗岩(272~282 Ma)、碱长花岗岩(286 Ma)和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弧属性超镁铁质岩、辉长岩岩块代表了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的岩浆弧部分。下石炭统北兴组以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为主,夹中细粒砂岩,代表了该期洋—陆转换阶段弧后盆地的物质组合。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洋中脊绿片岩岩块和晚石炭世—晚二叠世海山绿片岩、大理岩岩块代表了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的洋壳物质,说明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中存在该期洋—陆转换的增生楔物质残留。晚石炭世陆相光庆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陆相珍子山组整合接触,以凝灰岩、板岩砂岩砂砾岩组合为主。结合吉林省吉南(龙岗)复合陆块北缘分布有早二叠世大蒜沟磨拉石,它平行不整合于晚石炭世山秀岭组之上。因此,将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结束时代置于早二叠世。该期洋—陆转换阶段洋壳和岩浆弧物质空间分布显示洋盆向西俯冲。此期洋—陆转换阶段在兴凯地块绥阳—大肚川一带也有所体现,绥阳—大肚川一带南北向断续分布有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红叶桥组、双桥子组、平阳镇组,红叶桥组钙碱性火山岩代表该期火山弧,海相平阳镇组产珊瑚类化石与之上陆相双桥子组(产植物化石)整合接触代表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弧后海盆转化为陆过程。图2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洋盆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洋—陆转化演化模式。

3.3 中—晚二叠世

中—晚二叠世洋陆转换过程以密山—杨岗—宝清地区杨岗组、城山组,跃进山西—密山—西大翁地区中—晚二叠世弧属性侵入岩,跃进山、西大翁地区晚二叠世弧属性侵入岩为代表。密山—杨岗地区中—晚二叠世杨岗期钙碱性火山岩,宝清—跃进山—西大翁地区中—晚二叠世TTG岩系: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252~262 Ma)、二长花岗岩(262~270 Ma)、碱长花岗岩,跃进山、西大翁地区地区晚二叠世弧属性超镁铁质岩、辉长岩、花岗闪长岩(258 Ma)、二长花岗岩代表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的岩浆弧部分。虎林地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黑龙江杂岩”二云母片岩SHRIMP加权年龄257±3 Ma[16],是否能代表该期洋—陆转换阶段增生楔物质尚需要研究。兴凯地块中二叠世亮子川组海相沉积,砂岩、千枚岩、板岩组合,产腕足和双壳类化石,代表了该期洋—陆转换弧后盆地物质组合。密山—宝清地区晚二叠世陆相城山组以板岩、砂岩、砾岩组合为主,在兴凯地块大肚川以南也有分布。结合吉林省开山屯地区晚二叠世开山屯组磨拉石建造,将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结束时代置于晚二叠世。该期岩浆弧的空间展布显示洋盆向北西俯冲。图3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洋盆二叠纪洋—陆转化演化模式。

3.4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洋—陆转换过程以老黑山地区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晚三叠世南村期、罗圈站期钙碱性火山岩;跃进山、老黑山地区北北东向展布的晚三叠世TTG岩系:石英闪长岩(220 Ma)、花岗闪长岩(204~207 Ma)、二长花岗岩(202~227 Ma)、正长花岗岩(201~216 Ma);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晚三叠世富铌玄武岩岩块和基质碎屑岩等为代表。跃进山南西—杨岗地区分布有北东向展布的晚三叠世海陆交互相南双鸭山组(主要岩性为凝灰粉砂质板岩、长石砂岩、凝灰砂岩,夹流纹质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产海相双壳及植物化石)和早侏罗世陆相大秃山组类磨拉石建造(岩性以砾岩为主,夹不同粒级砂岩及少量粉砂岩,产植物化石),空间分布相当于晚三叠世岩浆弧后部位,区域上二者整合接触代表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弧后海盆转化为陆过程。杨金中等[9]测得东方红地区的跃进山杂岩中云母片岩的Rb-Sr全岩年龄为188±4 Ma。由以上认为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结束于早侏罗世早期。俯冲增生杂岩、岩浆弧、弧后盆地的空间展布显示洋盆向北西俯冲。图4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洋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洋—陆转化演化模式。

3.5 早侏罗世—晚侏罗世

辽吉东部关键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东山、海音山林场、青山口、五泡林场和勤得利江边地区识别出零星弧火山岩岩块,主要包括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182±4 Ma和174±3 Ma)成熟弧和富铌玄武安山岩—富铌安山岩初始弧两个类型,前者属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为平坦型配分模式,亏损高场强元素,形成于类似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后者为富铌系列,轻稀土富集,中稀土亏损,重稀土为平坦型配分模式,富集高场强元素,与典型岛弧火山岩相比具有高的Nd、TiO2,与富铌玄武岩相似。结合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洋—陆转换阶段,认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该期洋—陆转换阶段初始于早侏罗世182~188 Ma。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的岩浆弧主体分部于兴凯地块绥芬河—老黑山地区,具体指绥芬河地区早侏罗世绥芬河期钙碱性火山岩[18],在绥芬河—汪清之间,分布1条近南北向的早—中侏罗世带高镁安山岩带,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171~184 Ma。地球化学特征具高镁富钠特点,与岛弧区高镁安山岩类似。该期洋—陆转换的俯冲增生杂岩主指饶河俯冲增生杂岩,主要物质组成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幔柱型蛇绿岩—超镁铁质岩、辉长岩、基性火山岩岩块;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海洋中脊型蛇绿岩—玄武岩岩块;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深海—半深海硅质岩、硅泥质岩岩块;中—晚侏罗世海沟—斜坡浊积岩基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东安镇组浅海相碎屑沉积,含海相冷水型双壳Buchia4个组合带,时限从晚侏罗世晚期(提塘期)—早白垩世早期(凡兰吟期),大架山组含早白垩世(巴列姆—阿普特期)海相冷水型双壳(Aucellina caucasica-A.aptiensis组合)均覆盖于饶河俯冲增生杂岩之上,勃利盆地裴德组砾岩含有饶河杂岩含放射虫硅质岩砾石(砾石中放射虫最新时代为中侏罗世巴柔—巴通期),滨浅海相含冷水型动物的东安镇组与含放射虫、牙形石暖水型深海硅泥质岩的饶河杂岩从生物区系与沉积环境都截然不同,二者之间不是同一构造古地理环境连续沉积的地层序列,期间必有构造间断;相关资料说明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结束于晚侏罗世早期。结合该期洋—陆转换阶段俯冲增生杂岩、初始弧、岩浆弧的空间分布,认为洋盆向北西俯冲。图5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洋盆侏罗纪洋—陆转化演化模式。

3.6 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

跃进山—饶河地区已经识别出北东走向早白垩世TTG岩系—英云闪长岩(128~129 Ma)、花岗闪长岩(114~126 Ma)、二长花岗岩(111~129 Ma)、正长花岗岩(111~122 Ma);另有早白垩世皮克山期(119~127 Ma)、南大塔山期钙碱性火山岩。早白垩世TTG岩系和早白垩世钙碱性火山岩共同构成跃进山—饶河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弧。饶河俯冲增生杂岩被早白垩世TTG岩系、钙碱性火山岩侵入、覆盖。密山—鸡西地区早白垩世东山期钙碱性火山岩(117~118 Ma)相当于跃进山—饶河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弧带南西延伸部分,下白垩统海陆交互相龙爪沟群和陆相鸡西群在空间分布上相当于该期岩浆弧弧后沉积。周建波[16]在饶河俯冲增生杂岩—砂岩中获得最年轻锆石加权平均年龄137±3 Ma,该年龄可能代表了此期洋—陆转换早期增生楔或弧盆地物质时代。认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该期洋陆转换阶段初始时间略早于137 Ma。张广才岭地区下白垩统淘淇河组具类磨拉石建造特征,该组之上、之下火山岩地层下白垩统宁远村组、福民河组限定其时代在100~106 Ma。饶河四平山地区下—上白垩统四平山组下部以砾岩、粗砂岩为主,夹细砂岩与粉砂岩,含碳化植物化石碎片。张磊等[19]在双鸭山地区弧属性二长辉长岩中获得锆石U-Pb SHRIMP年龄197±2 Ma。朱占平等[20]在鸡西盆地张新地区辉绿玢岩中获得40Ar/39Ar同位素年龄101~96 Ma。以上暗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该期洋—陆转换阶段结束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96~106 Ma。图6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洋盆白垩纪洋—陆转化演化模式。

4 结论

(1)晚石炭世—晚侏罗世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划分为晚石炭世—晚三叠世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和中三叠世—晚侏罗世饶河俯冲增生杂岩2个部分。

(2)跃进山俯冲增生杂岩岩块:晚三叠世前弧富铌玄武岩属SSZ型蛇绿岩,晚石炭世洋中脊绿片岩属洋中脊型蛇绿岩,晚石炭世—晚二叠世海山绿片岩属地幔柱型蛇绿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弧属性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组合属与弧盆地演化相关蛇绿岩;晚三叠世海沟—斜坡基质:浅粒岩、石英片岩、二云长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组合组合。

(3)饶河俯冲增生杂岩岩块: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中脊玄武岩属洋中脊型蛇绿岩;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洋岛为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组合,属地幔柱型蛇绿岩,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深海—半深海燧石岩、硅质页岩、硅泥质岩组合;中—晚侏罗世海沟—斜坡基质为板岩、砂岩、砾岩等组合。

(4)结合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完达山俯冲增生杂岩、各期岩浆弧及区域磨拉石建造等,将佳木斯—兴凯地块东缘早泥盆世—晚白垩世早期演化划分出6期洋陆转换阶段: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

致 谢

本研究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志首席科学家李廷栋院士,肖庆辉研究员、潘桂棠研究员、陆松年研究员、丁孝忠研究员、太原理工大学冯志强副教授和黑龙江省《区域地质》杂志主编韩松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此表示深深感谢!

猜你喜欢
饶河杂岩蛇绿岩
中国蛇绿岩清理
——兼论蛇绿岩研究的新思路
空间与权力:清代鄱阳湖区饶河民间信仰神灵水神化刍议
鄱阳湖流域饶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四川锦屏山地区碱性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藏南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琼结杂岩早白垩世变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乌苏里江流域三面红旗的诞生地在饶河
内蒙古贺根山地区蛇绿岩空间展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饶河抗联七军花砬子密营地考
阿尔泰塔尔结拜一带镁铁质侵入杂岩成因--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
西藏吉定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