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2021-07-01 03:15欧顺婧甘正飞邓国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院使用率呼吸机

郑 杨,欧顺婧,甘正飞,邓国珍,查 何

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贵州遵义 563000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较长,且大多数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普通病房的2~5倍[1-2]。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1项重要工具,可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测可以确定感染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本研究对本院综合ICU医院感染进行了目标性监测,以期能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9年入住本院综合ICU的患者(包括出院或转院的患者,但不包括入院时间<48 h的患者)共4 165例作为监测对象,其中2016年入住的有927例,2017年入住的有900例,2018年入住的有1 139例,2019年入住的有1 199例。医院感染的诊断参照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2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4]相关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综合ICU的住院患者由专人监护,监测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医院感染情况、患者日志等,并追踪至转出综合ICU 48 h。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由管床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于每周固定时间段对所有在院患者依据临床病情分级标准及分值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最后将监测数据统一填入医院感染系统。

1.3统计学处理 从本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将数据导出后进行数据审核,审核无误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综合ICU医院感染基本情况 2016—2019年共监测4 165例患者,住院总天数为28 869 d。医院感染人次率为4.39%,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43%。连续4年综合ICU医院感染人次率及感染例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9.717、63.631,P<0.05)。日感染人次率为6.34‰,日感染例次率为9.28‰,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49分(平均病情严重程度=日感染例次率/调整日感染例次率),调整日感染人次率为1.82‰,调整日感染例次率为2.66‰。见表1。

表1 2016—2019年综合ICU医院感染情况

2.2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是下呼吸道(45.90%),其次分别为泌尿道(20.52%)、血液(12.69%)。2016年、2018年及2019年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较为特殊的是2017年器官腔隙感染占比较高(12.16%)。见表2。

表2 2016—2019年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3综合ICU器械使用及其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2016—2019年共发生器械相关感染143例,占医院感染例次数的53.36%(143/268),其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别占医院感染例次数的19.03%、13.06%、21.27%。与2016年相比,2018年导尿管使用率明显上升(χ2=3.562,P<0.05),但CAUTI发生率明显下降(χ2=6.974,P<0.05);与2017年相比,2018年CAUTI发生率明显下降(χ2=6.552,P<0.05)。连续4年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186.471,P<0.05);与2016、2017年相比,2018年CLABSI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814、4.444,P<0.05)。与2016年相比,2018、2019年呼吸机使用率明显上升(χ2=38.712、292.778,P<0.05),但VAP发生率明显下降(χ2=10.956、11.297,P<0.05),见表3。

续表2 2016—2019年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表3 2016—2019年综合ICU器械使用及其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3 讨 论

医院感染不易控制,易暴发流行,病死率较高,是医学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综合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为及时抢救危重患者,相关的侵入性操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研究中,本院综合ICU 2016—2019年医院感染人次率为4.39%,感染例次率为6.43%,低于许琴芬等[5]报道的医院感染人次率(10.62%)和杨彩丽等[6]报道的医院感染例次率(11.81%),但与部分报道结果接近[7-8]。由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当地的医疗水平、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各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呈现一定差异[9-10]。本院综合ICU连续4年的医院感染例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1.11%降至3.75%,反映出本院近年来感染防控意识的提高和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增强,同时应继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力度,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11]。

本院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5.90%,其次为泌尿道、血液,分别占比20.52%、12.69%,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12]。较为特殊的是2017年器官腔隙感染占比较高(12.16%),超过血液感染,临床需进行原因分析。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感染分别与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有关,提示长时间的有创性操作会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此外,综合ICU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手术创伤大、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13]。为了减少医院感染,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应严格依据相关指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评估,尽早拔除导管,控制易感因素[7,10,14-15]。

本院综合ICU 2016—2019年共发生器械相关感染143例,占医院感染例次数的53.36%,占比较高,为本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CAUTI、CLABSI、VAP发生率分别为2.11‰、1.84‰、6.48‰,均高于刘程琳等[16]报道的上海市某区连续3年ICU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但均低于国际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INICC)监测的50个国家的CAUTI、CLABSI、VAP发生率[17]。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国内外的医疗水平、经济状况和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等有关。本院呼吸机使用率远远低于中心静脉导管和导尿管,但VAP的发生率却高于CAUTI、CLABSI,与众多报道结论一致[6,16,18-19]。提示通过降低VAP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具体措施如下:按规定时间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气道内细菌的定植;医务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每日评估是否具有拔管指征,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8]。本研究中,对比2016年,2018、2019年呼吸机使用率明显上升,但VAP发生率明显下降;与2016年相比,2018年导尿管使用率明显上升,但CAUTI发生率明显下降,出现该结果可能与本院2018年以来采取了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有关,说明有创性操作所导致的医院感染是可防可控的,继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就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合ICU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区域,定期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通报医院感染情况,有助于医务人员准确了解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综合ICU进行连续4年的目标性监测,及时了解到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发现对VAP的管理和干预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提示目标性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科学方法,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有效干预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本院使用率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
神圣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