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2021-07-01 10:37郭咸梅冯利霞陈希马志强赵永华
企业文明 2021年7期
关键词:吴运铎兵工新四军

郭咸梅 冯利霞 陈希 马志强 赵永华

1951年10月,吴运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的长篇报道。从此,“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神州大地。

作为中国兵工功臣、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开创者、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吴运铎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钢铁精神”。

从小矿工到新四军的人生转折

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在安源疯狂地屠杀革命群众。矿山倒闭了,吴运铎的父亲带着一家人逃难到湖北黄石。13岁的吴运铎被送到矿上当学徒,开始了他为期8年、暗无天日的矿工生涯。在那里,他目睹了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牛马不如的生活,对凶残冷酷的资本家恨之入骨。苦难和压迫更让他认识到了一个真理:要翻身、要解放、要走向光明,就必须斗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20岁的吴运铎参加了抗日宣传工作,成为最积极的义务发行员和宣传员。1938年,抗日战线逼近了武汉。吴运铎带头组织矿工罢工,和几名工人作为矿工代表与资本家谈判,据理力争为矿工争取最大利益,还把此事写成文章,寄给《新华日报》发表。最终,罢工取得全面胜利。

罢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放出风声,要追查罢工的召集人。因此,21岁的吴运铎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离开了矿山,毅然投奔新四军,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

灿烂光辉的兵工生涯

1938年11月,吴运铎与3名煤矿工人几经辗转,找到了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加入新队伍、穿上新军装后,吴运铎被分配到军部修械所修枪组,成了一名修枪造炮的战士。从这一天起,他的兵工生涯开始了。

1938年10月,毛泽东指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随后,军部给修械所下达新的任务,在山沟里修建新四军第一座兵工厂,制造新步枪。组织上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吴运铎。

当时的条件十分困难,新四军手头一无资料、二无材料。吴运铎在战友和村民的帮助下,用大树搭起屋架,用竹子编成围墙,用苇草铺上屋顶,墙壁糊上泥。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制造车间、修枪车间、锻工车间、枪托车间。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吴运铎带着工友用土法制造机器,没有图纸就自己画、没有材料就自己找、没有零件就自己做,边学习边摸索设计机床和工具。就这样,从没有摸过枪的吴运铎硬是凭借着对机械超常的悟性,制造出了我军第一支自制步枪,开创了新四军自己造枪的先河。

前线的战斗越打越激烈,需要的枪支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需要杀伤力强的武器装备。1942年秋天,吴运铎接到了研制迫击炮弹的艰巨任务。

他从来没有造过炮弹,也根本找不到相关资料和原料,只能多处搜集敌人打过来的各种各样没有爆炸的炮弹,锯开弹壳、弹尾和信管,解剖分析内部构造和制造技术,再根据工厂的条件,设计炮弹的图样。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炮弹射程达到2 000米。从此,开创了新四军自己制造迫击炮弹的历史。

1943年初春,刚从前线回来的罗炳辉师长对他说:“运铎同志,你们能否发明一种新的武器,加强部队的火力装备,狠到能敲碎敌人的骨头,叫他们永远爬不起来。” 吴运铎听了眉头紧锁,虽然明知困难重重,但他又觉得: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退缩呢。想到这里,他坚定地说:“师长,让我想想办法吧。”

吴运铎翻遍能找到的资料,在一本旧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枪榴弹的文章,可惜全文只有二三百字,主要是讲枪榴弹如何厉害,他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所谓枪榴弹是利用步枪发射的一个小型炮弹。吴运铎决定研制这种枪榴弹。他搜集了敌人的掷弹筒和各种迫击炮弹进行研究,设计了研制方案。但在制造过程中,计算火药压力需要高深的力学、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只读过小学的吴运铎来说,太难太难了。但是吴运铎没有气馁,他一边用更多的试验来弥补知识的不足,一边废寝忘食地翻阅书籍。半个多月以后,经过多次试验、改进,新四军的枪榴弹问世了!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一鸣惊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子弹和炮弹正紧张生产的时候,上级又要求工厂想办法制造多种地雷,以便在游击战中发挥地雷轻便灵巧、便于使用的优势打击敌人。接到任务,吴运铎一下子懵了,虽当兵多年,但他还没有见过地雷是什么样子,怎么办?他凭着主观的模糊意识,认为既然叫地雷,可能就是埋在地里的炸弹,应该是利用爆炸的破片杀伤敌人。顺着这个思路,他开始找材料,通过水壶、旧灯泡、木板、钟表发条等简易材料反复研究试验。最后,吴运铎成功研制出了定时地雷、脚踏地雷、拉火地雷等适用于不同作战需要的多种地雷。

1944年10月,为了对付蒋介石的碉堡战术,军部下达紧急命令,由吴运铎主持研制攻坚的平射炮。这次依然没有资料可查,没有经验可借鉴,吴运铎只能自己摸索,到处找能用的替代品做材料,用鐵棍制成炮筒、用铸铁造出炮弹、用绸子缝成火药包,再用黄杨木做成炮轮,把小铁轨锯断做炮架,就这样制成了试验炮。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故障问题,吴运铎反复查找原因,改进设计图、生产方法、材料,只用了4个月,就造出了36门平射炮和大批炮弹。1944 年 11 月,攻打占鸡岗的战斗打响,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全歼敌军四个精锐营,坚固的碉堡被炸开了。

在各种武器研制试验中,失败是常有的事。对每一次失败,吴运铎都耐心分析原因,修改原有的设计方案。他说,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虚。

工作就是和困难作斗争

吴运铎在武器弹药研制中多次受伤,曾三次身负重伤,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失去了左手、左眼,右腿被炸残,先后做了20多次手术,体内仍残留几十块弹片无法取出。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坚持战斗在兵工生产第一线,为新中国兵工事业“开疆拓土”。

新中国成立后,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时,吴运铎却因积劳成疾导致左眼完全失明,右眼长期红肿流泪,看东西发晕,无法工作,身心饱受病痛折磨。组织决定立刻送他去苏联治疗眼病。经过苏联专家的精心治疗,吴运铎失明的左眼重见光明,他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从心里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决心以新的姿态投入新生活,为新中国兵器事业的腾飞继续拼搏奋斗。

1957年6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二研究所)正式成立,吴运铎被任命为首任所长。在研究所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亲自领导和主持了无坐力炮、高射炮、反坦克炮、新型迫击炮等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仿制了东风一号、红旗一号,自行设计研制东风二号地面设备。虽然身有残疾,但他依然经常亲自动手,潜心钻研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在外场试验中,他经常与科研人员吃住在一起,为科技创新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使我国导弹地面设备由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道路,一批火炮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贸技术进口公司提出要花40万美元购买一项“无烟、无声、无焰”的炮弹专利。吴运铎得知这个消息后,说:“花这样一笔外汇,实在没有必要,是在花国家的冤枉钱,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技术力量和将要面临的种种困难,最后郑重地向党委提出:“把任务交给我吧!”

此后,他带领全体科研人员一头扎进科研试验中,几乎是按分秒计算,以拼的干劲、抢的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科研攻关中。仅仅用了28天,就完成了图纸设计,并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成功后,外贸技术进出口部门的领导紧紧地握着吴运铎的手,激动地说:“老吴,你为国家节省了40万美元的外汇,谢谢你,谢谢你呀!”

“工作就是和困难作斗争,战胜了困难,工作就胜利了。”这是吴运铎常挂在嘴边的话。

吴运铎的一生以书为伴,读书学习不停步。虽然只读过小学5年级,但他凭借着勤奋刻苦、自强不息、探索实践的进取精神,一步步成长为新中国的兵工专家。在一次作报告时,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学生说:“作为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人,就应该想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一个人没有知识,在工作實践中必然要走弯路。要想对社会有贡献,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只有具备顽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获得知识”。

人生不留空白

1971 年,吴运铎与妻子陆平重逢。陆平说:“老吴,现在组织也没有给我们安排工作,你就好好休息,调养调养身体吧”。吴运铎不甘心就这样虚度时光,他在床边设置了一个工作台,摆上手摇钻、虎钳、锉刀等工具和常用的五金器件,整个卧室像一个“小车间”。每天,他都很忙碌,查资料,绘图纸,制作模型,常常累得头昏眼花、手指僵硬麻木。在家工作期间,他应山东军区来信之约,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安全的碰炸手榴弹。

1978年,61岁的吴运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此时,他经常被病痛折腾得吃不好、睡不着,但工作起来,他仍然像战争年代那样玩命,坚持走基层、下连队、去工厂、到靶场,听取意见,传授经验。为了工作,他经常是刚从冰天雪地的北国试验现场回来,紧接着就出差到烟波浩渺的南国海防前线。仅1980年,他到外省出差12次,累计在外时间长达10个月。

有的人不理解这位功勋卓著、伤残多病的人为什么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这么紧张和忙碌,而他总是笑着说:“忙就是幸福!”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在1953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吴运铎这样写道。在人生到了最后节点的时候,吴运铎仍然眷恋着亲爱的祖国、眷恋着我们的党。他艰难而庄重地对身边的人说:“假如我能返老还童,假如我有来生来世,我还要选择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1917-1991),1917年1月17日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贫苦家庭。1939年5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株州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副局长、447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五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为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的保尔”。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授予“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时代领跑者——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吴运铎兵工新四军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永远学习吴运锋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永远学习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对吴运铎精神的最好诠释
武汉市蔡甸区召开研讨会学习吴运铎精神践行“三严三实”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