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创意活动设计的思考

2021-07-04 17:09徐丽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

徐丽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完成,并应该在小学阶段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本文从学科整合、突出实践、体现自主等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创意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学科整合;突出实践;体现自主

“综合与实践”版块的内容成了老师们执教公开课的首选,一方面是因为综合实践版块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营造活跃的、热闹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综合实践课作为小学数学的一个新领域,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们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先简要分析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实施的现状,再提出一些综合实践创意活动设计的思考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

1.学科本位偏离。

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对“学科整合”的理解有偏颇,认为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没有数学的学科性,还有些教师在教学综合实践的内容时,照本宣科,重讲解,轻实践。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的设计中,教师们认为烙饼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一般人家烙饼都很随意,不会那么精准的计算时间,太多考虑数学的生活性,而忽略了数学的学科本位——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也有的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优化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云里雾里。其实就算不是综合实践课,数学课也不应该一讲到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始终是数学教学应该落实的目标。

2.活动形式上热闹。综合实践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收到学生的青睐,但是在活动中,学生浅表性的学习、浅层次的参与活动的现象还比较多,在小组合作中,往往只有小组内的部分学生占主角,一部分学生看热闹。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分类与整理》的设计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小组内意见不统一,分得五花八门,学具掉了一地。

3.学生自主体现不够。小学生年龄较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们往往在使用工具的安全性上过于担心,所以更多的准备活动都由教师做好,学生多数时间都是操作老师制作好的现成学具,在活动程序上也是由老师设计得“天衣无缝”,学生的自主空间较小。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冊《数学广角——推理》的设计上,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过分强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部分学生有想法也不敢说。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创意设计的策略

1.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学科整合,同时关注数学学科本位。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首先是综合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所以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这些内容的活动设计中,可以凝聚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科学教师,凝聚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开展活动,但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应关注数学的学科本位。例如《绿色出行》的活动目标应该定位在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力点应放在应用代数和统计知识上。

2.强调亲身经历,重视实践过程的同时关注抽象概括能力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综合”的同时也强调“实践”,即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掷一掷》,让学生自己准备学具——骰子,自己设计统计表,分组进行试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掷骰子的过程,并记录下实际情况,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汇报,教师汇总后让学生自己发现。教材的例题给教师一个明显的提示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小主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作用,体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3.突出目标,尊重主体,开放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是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所以活动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活动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的主题的确定、活动方式的选择,都要有学生参与设计。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是在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结合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在课前要做好知识储备(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28、29、30、31天,一星期有7天),并做好思考对于数字0-9,如何表示1-31日,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感,进行大量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引领学生自读教材,找到教材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观察日历,思考活动日历的制作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调整设计思路,对学生不同的设计基于肯定,并让不同设计的学生阐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分析各种设计的优势和不足,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师生要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J].2019(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38155688-D805-44B4-BCC2-277C5F81ECAE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刍议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有效整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