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有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2021-07-04 17:42彭莉晴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彭莉晴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阈下,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班级教学活动开展的有利条件,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课堂,为课堂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课堂管理中提升建立课堂管理规则、合作学习小组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一、建立课堂管理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有效课堂的构建中课堂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数学课堂管理规则民主、合理,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课堂管理规则。建立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堂管理规范时,教师与学生商量规则的细则,只有师生共同建立的课堂管理规则更能让学生接受,他们才会更好的遵守。制定好课堂管理规则之后,师生都应该积极共同去遵守,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根据课堂管理规则进行公正,严格的执行。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数学课堂的管理细则如下:

1.数学上课铃声一响,要马上回到教室。

2.到位置后,马上坐好,并且要准备好本堂课的学习用品(如直尺、铅笔、橡皮和其他本课需要的学具)等。

3.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尊重他人(当别人回答错了时,不能嘲笑指责他人)。

4.小组合作学习时,发言要注意顺序性,2号先发言汇报,再轮到1号,逐渐轮到副组长和组长。(在课堂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困生编为2号,中等生编为1号,让这些学生先发言,避免他们最后汇报变得无话可说。)

5.课前准备一本数学笔记本,数学课堂中要认真记笔记(数学课堂中总结的结论公式和定律,要及时记录,方便课后复习)。

6.数学课堂中不能与同学说话,做小动作,不能发呆。

7.课堂中的小练习要独立完成。(课堂中没有做完的,下课要给老师检查)

在的数学课堂管理细则第1、3和6的细则与其他课堂管理的要求相同,但是第2的细则与其他课堂不同,主要体现在数学部分课堂具有很大操作性,特别是图形的面积在教学时,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学具。如:《梯形的面积》需要学生提前准备不同形状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或者一般梯形)、剪刀、尺子等。在学习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但是数学教师还会补充已知其他条件求“上底”的计算方法,这时就需要学生根据第5条细则,记录在笔记本上,方便复习。

在的数学课堂管理中,根据本班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使教师的课堂管理更方便有效,更能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个大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分数登记,每天针对细则逐项进行记分,每达到要求的记一分,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进行扣一分,每两周进行个人积分账户清理工作,对积分有进步的和积分前五的进行奖励,积分后退的进行警告、谈话交流,对于那些积分一直较少或退步较大的进行个别谈话,帮辅。

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进行课堂分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立起小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学生,有时候可能关注不到每一名学生,在分组约束中可以采用小组责任制,制定一定的课堂管理规则,对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如:走神、发呆、说话等,利用小组内相互监督管理,对组内能自我纠正或管理的可以不予扣分等形式,组内不能自己约束,有教师来约束和管理的可以进行设当的扣分或者惩罚,每月或每周进行总评。分组约束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

教学片段案例:(探究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吧。教师发给每个组一张一张实验记录单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在1-100的数字卡里,圈出所有3的倍数。2、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组内交流。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抓准适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让部分不良的课堂行为不再出现在的数学课堂中。在小组约束中,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当课堂陷入安静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管理,内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比如:组长通过胳膊碰一碰提醒走神的学生,眼神瞪一瞪不认真的学生,课堂管理效果会好很多。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让学生先观察,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求学困生先發言,然后是中等生,最后才才组长发言,这样的安排也防止在课堂管理中部分学生不参与课堂,只有认真思考这部分学生才能在交流中有话可说。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将没有认真思考的学生带回数学课堂中,最后得出3的倍数特点,而不是只看得数的最后一位。通过合作学习3的倍数特征是各个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这样数学课堂管理就井然有序了。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的课堂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小组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三部分。小学学生能否有大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的控制。

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是学生应该养成的能力之一,它在自己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做事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独立性,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认真听讲,达到不走神的目的,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如何回应教师,及时做笔记,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性活动较多,针对这一类的课堂学习,学生应该先听清楚要求,然后再进行操作和小组合作。

最后,格拉塞理论强调自我责任感,德雷克斯理论则强调学生的自律行为。学生在课堂管理中应该学会自律,因此增强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十分必要,如果自己违反了课堂纪律应该具有责任感,主动接受处罚,逐渐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总而言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在课堂中只有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有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能提升学生的--倾听、独立探究、交流表达、自主学习等学习能力,真正落实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学课堂管理中,能让学生提高计算、思维、空间想象、数据分析能力,慢慢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5:64

[2]韩伏保.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9):193.6EE04E50-622F-42C9-99D9-C19C2C9F5760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