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2021-07-04 02:15吴晓越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育小学数学

吴晓越

摘要:不可否认,数学中存在美。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数学学科中蕴含的美学思想能够推动人类思维的进步与发展,进而诱发人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数学课堂便是在小学阶段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

一、前言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观念则认为数学课程应该是一门带有显著逻辑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其知识展现的形式往往具有显著的规范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上的教学过程中就往往忽视了美育。而真正的数学课堂,其教学内容、知识探究的方式、知识应用的形式与手段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之美,如果教师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学之美的含义,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好美育这一策略,则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们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的实际获得也比单纯地学习知识要有意义得多。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内容为例,从数学的图形美、数学的简洁美以及数学的符号美这三个角度,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数学教学中美育教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对教材的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 《数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2因此,本课重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上生成的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尝试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从数学的图形美、数学的简洁美以及数学的符号美这三个角度体会数学之美。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能借助图形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過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推理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并感受数学的图形美、简洁美以及符号美。

四、教学过程(节选)

(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认识了很多的数。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呢?(自然数)其实我们认识的这些数就在我们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现在,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哪些数呢?(30名同学、3位老师、我得到了3颗小苹果、我有4支笔……)

(二)探索新知,创造分数。

1、创造分数表示“半个”,感知并初步认识。

出示:4块月饼、1块月饼、半块月饼。

追问:半块也是一小块,也用1来表示,可以吗?

(1)主问题:我们可不可以创造一个数,用来表示生活中这种“半个”的情况,今后我们一说半个也能用一个数来表达。你要怎么创造呢?请把你的想法在这张白纸上表达出来。

发现资源,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画图、发明创造、0.5、

(2)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虽然同学们表达不一样,却都有道理,你们可真棒!但要是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可行吗?对这样就不能让所有人都能看懂了,看来我们需要统一方式,以便交流。如果让你选你选哪一个?

2、通过语言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分数意义。

(1)学生展示并汇报是怎么来的。

(2)请大家观察黑板上这些图形的,你有什么疑问吗?

明确:不管分的是什么,只要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表示。

(3)我们刚刚借助不同的图形认识了一个分数,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还想再研究点儿什么?大家想都很合理,有的我们以后会学到,如果再给你一个图形,你还能创造出其他的分数吗?

预设:正方形纸的不同折法表示同一个分数。(虽然折法不同,但都能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

六、教学效果

古代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发掘小学数学中广泛而丰富的审美内容,就成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前提和关键。本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以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提高审美情操为主的课程。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数学的教学中绝不仅限于符号美、图形美等直观的美的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学上的“艺术美”,即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等内在美的形式,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欣赏能力、想象及创造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从本课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两类实践活动,一类是在数的认知的真实冲突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还有不能用自然数表达的情况,给学生机会进行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半个”的活动,带领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二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动手操作,认识自己想认识的分数,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对知识的认知角度,即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直指教学目标: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并感受数学的图形美、简洁美以及符号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美的力量。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处创设美的氛围,寓美学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版)

猜你喜欢
美育小学数学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