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的作业设计

2021-07-04 02:15叶萍萍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作业设计

叶萍萍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已全面推进,在教育教学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学总体质量和课堂效率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再加上题海战术的铺垫,使学生沉浸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机械式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巨大的身心压力,难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质量难以见到成效。在“双减”模式下,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将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以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逻辑推理、综合素养等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的作用设计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停留在应试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讲、学生学,把“教”与“学”放在重要位置。课外作业的布置基本上生成一套固定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加强课后练习,主要以题海战术为主,通常情况下批改完作业后只在作业本中简单地进行评价,然后就不了了之。这样的作业设计,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麻木疲惫的感觉,作业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反而不懂的问题积少成多,使学生旧知识没掌握,新知识不理解的现状。因此,“双减”政策的落实,使小学生的双手得到解放,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低段的学生,根据“双减”中提出的要求低年级学生不得布置作业。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评进行全面整合,为学生设置一些可操作性的作用活动,减少无用功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参与实践思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确保作业质量的提升。

一、关于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新时期,迎来全新的教育方针,“双减”政策的提出使中小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双减”政策的提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确保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布置作业任务平均完成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可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对校外机构课外培训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学生作业压力大,还要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培训,拔苗助长,多年错误教育理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现在的孩子们精疲力尽,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双减”政策的出台迎来了教育界的春天。“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要统筹规划、落实到位。“双减”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以“双减”为小切口,来撬动我国教育的大改革,不仅要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还要在课堂教学上做到内外兼修、提质增效。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的作业设计

(一)多样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小学生带来巨大的福音,将“双减”政策落实在实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一种手段,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判断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对整个教学活动做好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设计多元化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积极探索全新的作业设计思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作业中来,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从了解——理解——掌握,作业的设计就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能够将知识转化于自己的东西,不断内化并灵活运用,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作业来启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知识时,教师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教材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设计具有多样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要求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带领下,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去便利店、超市等地方买东西。全程由学生自行参与,无论孩子遇到任何关于知识方面的问题都不要开口说话,在孩子身后静静地观望,让孩子亲自与营业人员交流、互动,并计算出消费金额、找零金额等。在完成后,家长给予鼓励和评价,录下视频发至班级微信群中,大家共同分享。这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其中,在生活中联系到数学知识,通过所学知识还能够得以运用,获得真实体验感,让学生们在第二天上课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对所学知识能够全面吸收和消化。

(二)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全新的思想理念,带领学生走向焕然一新的数学课堂,数学知识离不开思维的培养,世界万物皆数学,在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让学生站在数学角度,利用数学眼光去看待问题,创设课后作业时,应当适当地加入一些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等元素,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知识视野。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后作业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教学内容、学生实情等多方面开展,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等,锻炼学生善于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可以发挥想象力创编数学故事等。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找一找球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外观一样的实物,还可以利用彩泥来亲手制作所学的不同形状,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不同图形各自的特点与区别。通过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了解生活与数学知识的互通性、紧密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不断探索中完成课后作业,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前行,全面贯彻双减政策,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实处,这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共同合力。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并对作业及时做出反馈与评价,把控作业的整体质量,让学生从作业中寻找乐趣和信心,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作业育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張卫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20-23.

[2]孙玉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49-50.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作业设计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探究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