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07-04 02:15热孜宛古丽·阿卜杜热合曼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数学课堂实验教学

热孜宛古丽·阿卜杜热合曼

摘要:数学实验教学在数学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更好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分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性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锻炼学生数学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其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增加形象的教学方式。拓展性的实验教学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自体会数字的力量,感受定理背后的逻辑,进行数学思考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符合新课改对学生、教师及教学的要求,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 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国内教育领域迎来新一轮变革,而为了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要求,需要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和改变。这其中,数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实际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和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渴望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这种好奇心能够推动他们参与到实验和探索的过程中。因而让学生真正切身体会数学实验,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们通过参与数学实验能够归纳和总结经验,实现自身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的提升。

2 现阶段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做到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但是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依旧存在着情境渲染不当的情况。为了紧跟教学大纲的节奏,教师在课上有时存在情境渲染不足的情况,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时在课上渲染过度,浪费大量时间,教学环节中教授的内容偏离主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上主要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的过程,形成填鸭式教学。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好处于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有了一定的弹性思维,但是他们只能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来分析抽象特征,没有良好的思维体系,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会避开一些操作复杂的数学实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实验教学也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探讨运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學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挖掘多样化方法,设计数学实验。数学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以教材为载体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内容时,以一般三角形内角和和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结合点,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如测量、折纸、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对实验的方法进行思考。在教育教学中启发学生,应用多样化的实验方式方法,加强实验之间的相互联系,考虑实验可行性的同时,也提升教学质量。

3.2 挖掘多样化方法,设计数学实验。数学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以教材为载体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内容时,以一般三角形内角和和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结合点,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如测量、折纸、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对实验的方法进行思考。在教育教学中启发学生,应用多样化的实验方式方法,加强实验之间的相互联系,考虑实验可行性的同时,也提升教学质量。

3.3 利用数学实验拓宽学生的数学应用眼界。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最怕的就是思维僵化、眼界狭小,很多问题的解决其实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流程,只需要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和足够宽大的眼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一些看似比较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摆脱纸面验算的束缚,尝试用实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模式的应用会让学生形成立体的数学知识应用思维,能够将学生的数学眼界从二维扩充为三维,十分有利于学生后续发散和多维数学学习思维的形成。比如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课程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纸面习题讲解之后,引入关于“数形模块实验”的知识,利用可视化的几何模块为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字之间的计算可以通过实物的关系搭配来体现的原理,并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尝试,同时可再出几道同一考查方向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模块实验尝试解决。

3.4 优化课后评价。组织数学实验的目的并非只是满足教学要求,也不只是突出教师的个人表演,重点是引导学生亲历实验,收获真知。结合建构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学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于此,教师要能够动态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得知在之后的教学中将重点放置于何处。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预习环节,在学习平台上上传预习导学单,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要回答导学单中的问题,并提交给后台。经过大数据分析后,能够清楚表明其中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基于此即可对实际教学的设计内容加以优化。同时每个学生在上传后,其做题记录已经存储于后台,教师可随时调取信息,通过比对其在阶段性学习中的表现形成分析报告,实现精准教学。除此以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阶段性测验中学生做错的题目,确定其集中于哪些知识点、错题的数量、比重和可能原因,基于此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进程有所了解。

小学数学教师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去开展实验课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不断地实验的同时,能对于数学实验背后的知识感到更为深入的把握。教师要不断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克服难题,走向自己的重大突破。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完善实验课程体系,让学生得到充分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9(8):50-51.

[2]吴迪.认识数学实验价值经历数学实验过程[J].小学教学研究,2019(6):39-42.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数学课堂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