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1-07-04 04:48古扎热依·孜克热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过程信息技术

古扎热依·孜克热

摘要: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才能使小学新课改全面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旧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障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正在逐步成为学生接受现代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热点。近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中,认真坚持学习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时,应以一个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间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3、能力培養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积极地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策略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于是,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变得非线性。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还要多参与到其他课程的备课、上课中,平时注意多听课,积累知识。

2、关注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既立足于学习者原有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准上,同时又关注其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现代教育观念,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应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而教师是参与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以媒体为中心,给学生开辟实践和创新的界面和环境,各种优秀的软件环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探索的机会。多媒体图、文、声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学生以美的感悟,教学观念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媒体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种整合的巨大驱动力,充分做好设计的准备,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联想、猜测、实践、论证。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基本能力,及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及时收集课堂信息的反馈,适时应对学生在通过媒体学习所遇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艺术性、实效性的统一。

3、引导各科教师建立资源共享系统

整合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和改革各学科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媒体、CAI辅助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就提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即通过教师、教育专家、信息技术精英共同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成果共同分享,互相借鉴,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分析、处理有关信息,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共同保护工作,以免教学资源的流失。

4、师生自然合作,有效交流中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课堂教学也应从最初的技能模仿层面转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层面,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是一个复杂的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还要为学习活动的顺利、正常开展创设充分的条件,做必要的资源优化。教师的参与学习和积极引导,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在任务性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准确地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指导,平等地互相交流,并能给予学生及时、合理、恰当的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任重道远。全体老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孔颖.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21年08期

[2]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22,(2).

[3]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21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ECE7DC96-ADFE-40F1-B4FC-F8B4CBEA304E

猜你喜欢
学科过程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