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方法以及价值探讨

2021-07-05 12:07耿玲玲
婚育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方法慢性心力衰竭

耿玲玲

【摘要】目的:探析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50例,随机分组,每组225例,将基础护理用于对照组,强化护理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心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有可比性(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高,6min步行距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后,不仅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具有一定改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方法;基础护理

心力衰竭主要指患者患有慢性心脏疾病后,出现的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心搏出量不足从而必须依靠升高充盈压进行补偿的病理状态,是心血管疾病的晚期表现[1]。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心力衰竭症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北方患病人数高于南方,且城市高于农村。由于心腔受累部位不同,因此主要可分为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全心衰竭等。若未及时地对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健康受到较大的威胁,同时在对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可靠的护理干预,用以巩固治疗效果[2]。本文就强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50例,随机分组,每组225例。将基础护理用于对照组,强化护理用于观察组;观察组男123例,女10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39±1.4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1±1.48)年;对照组男122例,女103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51±1.51)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3±1.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疾病知识了解,同时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选择强化护理干预,包括护理内容如下:1强化心理护理:在对患者实际病情、家庭状况、学历等信息进行詳细了解,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绪变化情况,在医院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心理医生坐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院内不良情绪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给予具有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需要倾诉时,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地聆听患者主诉,及时给予患者反馈,从而达到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为患者介绍症状相似的病友,鼓励病友间进行交流治疗心得,目的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除此之外,告知家属需多陪伴患者聊天,在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及时进行安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强化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随后对患者分发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治疗的期望值等内容,按照不同得分进行分组,针对认识度差异为患者选择最佳知识讲解方式。若患者属于年龄较小且认知度较高,则可选择分发宣传册、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疾病知识讲解;若患者年龄较大且认知度低,则需要与患者展开面对面致使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3强化服药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分发药物,在服药前需要详细地为患者介绍服药的方式,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家属需每日监督患者服药,避免出现任意增减药物、忘服药物等情况;对服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阐述,告知家属与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医护人员可邀请在服药后病情控制良好者进行宣讲,为患者分享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度。4强化饮食护理:在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日常饮食喜好,结合其病情状况,为其制定最科学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需要严格地对盐分、胆固醇摄入量进行控制,禁止选择生冷、刺激性较强食物,给予患者维生素丰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在日常生活期间督促患者忌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5强化运动锻炼:在日常生活期间,需要为患者制定患者喜好、病情等选择最佳运动方式,例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运动次数最好保持在每周3~4次,运动时间按照患者耐受度选择,目的是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

1.3效果判定

1.3.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

1.3.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运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展开调查,其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等,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高,6min步行距离长(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危险性较高的病症之一,目前对其病因进行研究分析,临床认为与心肌细胞减少、压力负荷较大、心律失常严重等因素有关;其诱发因素则包括感染、贫血等。在患病后,若患者属于左心衰竭,其表现则为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淤血;若患者为右心衰竭,则其表现为体循环淤血;若患者存在全心衰竭,则症状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症状。心力衰竭不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还可能会对患者带来极大心理负担,在选择有效治疗措施可对患者症状进行缓解,但是针对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则需要采用科学护理措施[3]。

在对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时,仅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展开护理,未关注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不能给予患者更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导致无法给予患者更加优质护理服务,从而可能引发医患纠纷、矛盾事件。强化护理干预的实施主要由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更具体、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在展开心理护理时,对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为患者选择最佳情绪疏导措施,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家庭支持,让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在展开健康疏导时,根据患者年龄、认知等情况进行分析,给予患者不同的健康知识讲解方式,确保每位患者均能够对疾病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掌握,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在患者服药时,为患者介绍正确服药方式、不良反应等,进一步确保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除此之外,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饮食等展开护理,提高患者的病情自我监控能力,确保到达最佳治疗效果[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左心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有可比性(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高,6min步行距离长(P<0.05),说明在选择强化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可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症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强化护理后,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病情恢复效果显著。

综上,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强化护理后,不仅能减轻患者症状,而且還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媛媛,彭羽,陈萍,等.多元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1):118-122.

[2]侯明建,常舢舢,许河南,等.BMI、血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4):548-550.

[3]冯红云,刘璠,赵媛媛,等.双心医学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7):1901-1904.

[4]张建霞,杨培亮,王焕.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GDF15,BNP,sST2的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12):67-71.

[5]徐娜.强化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7):177-178.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护理方法慢性心力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