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医学院校研究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2021-07-06 00:06尤爱军李娅欣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念心理压力总分

尤爱军,李娅欣,郑 亮

(1.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120)

自杀(suicide)是指个体蓄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1]。据报道,全球每年约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人数约是自杀死亡人数的20倍,其中中国自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自杀死亡人数的25%[2]。自杀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研究显示,自杀常发生于25~34岁[3],此与我国研究生年龄相符;加之,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自杀事件频发,自杀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学段学生,尤其是在医学院校中,其自杀率显著增加。医学院校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预防其自杀行为至关重要。

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SI)是指个体具有明显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意愿,但没有付诸任何导致结束生命的实际行动[4]。自杀意念形成于自杀行为之前,是自杀死亡者和自杀未遂者选择自杀的第一阶段和早期心理活动;自杀意念作为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可显著正向预测自杀行为。多项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是个体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5-6];然而观察发现,当个体遭遇相同心理压力时,部分个体难以承受甚至萌发自杀意念,而部分个体则可有效消除心理压力导致的消极影响,甚至化压力为动力。这表明两者之间并非简单因果关系,需进行进一步探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观评价而形成的一种自信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7]。Wenzel等[8]的自杀行为认知模型认为:自杀图式至少包括特质绝望与无法忍受性,而任一自杀图式的激活均易致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状态绝望,状态绝望的增加则易致使个体判断力下降,强化“没有出路”的信念,即萌发自杀意念。田学英[9]通过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的探究发现,若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高,则常通过调整自身认知结构(认知重评),以积极的思维化解消极事件的不利影响,即增加对消极事件的忍受性;若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低,则常被动接受消极情绪,陷入绝望境地。同时,研究表明,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有效缓解压力情境下个体的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亦影响个体对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7]。因此,推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可能发挥中介作用。

社会支持是“社交网络提供的心理和物质资源,旨在帮助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10],一般包括工具性支持(直接的物质援助)、情感性支持(被理解、被尊重的体验及其满足感)和信息性支持(问题应对或解决的指导)和评价性支持(他人提供有助于自我评价的信息)[11]。Joiner[12]的自杀人际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杀愿望源于两种人际状态,即累赘感和未满足的归属感。若个体遭受心理压力且无法及时排解,则可能导致自我累赘认知;社会支持作为压力排解的有效方式之一[13],当个体无法获得社会支持或社会支持不足时,则可能导致自我归属感的缺失。该理论认为这两种人际状态均易引发自杀意念,且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自杀意念达最高水平。因此,推测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可能发挥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采用多重中介效应分析以验证上述假设,进一步明确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间的内在心理机制,为降低研究生心理压力,阻断自杀意念提供策略性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10%的抽样比例,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5月选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400名在校研究生作为被试;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集中施测,现场发放问卷,被试者自行填写后,调查人员核验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25%)。其中男性167名,女性178名;年龄20~33岁,平均(25±2)岁;一年级203名,二年级85名,三年级及以上(博一、博二、博三、博四、博五)57名。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问卷 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男、女)、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及以上)、性格(外向、偏外向、内向、偏内向)、生源地(城镇、农村)、专业类型(医学类、非医学类)、培养方式(学术型、专业型)、是否单身、是否单亲、是否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与周围同学相比:好、中等、差)和专业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

1.2.2 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Postgraduate Psycho-logical Stress Questionnaire,PPSQ)[14]共32个条目,8个维度:专业发展、论文要求、担忧未来、经济和相貌、人际孤独、环境与心境糟糕、身体健康、学习任务;采用5级计分,1为没有压力,5为压力很大;得分越高说明被试压力越大。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系数=0.95。

1.2.3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15]共26个条目,4个维度:绝望、乐观、睡眠和掩饰;采用二元计分,其中10个条目采用反向计分。自杀意念总分=绝望得分+乐观得分+睡眠得分,若总分≥12分且掩饰得分<4分,则判定存在自杀意念。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系数=0.77。

1.2.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16]共10个条目,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得分相加即总分,总分越高说明被试社会支持越好。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系数=0.74。

1.2.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Scale,RESE)[17-18]共12个条目,3个维度: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despondency/distress,DES)、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anger/irritation,ANG);采用5级计分,1为完全不符,5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自我效能感越好。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系数=0.87。

1.2.6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前已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开展预调查完善问卷;每一份问卷均包括指导语,说明研究原因及取得参与者知情同意;现场发放问卷,要求匿名填写,并核验收回。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双人双录入,并对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Harman单因素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经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共31个因子的特征根值>1,而且第1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仅16.00%,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21]。

2.2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情况

345名受试者中,医学生236名(68.41%),跨专业学生50名(14.49%),学术型研究生211名(61.16%)。相对而言,家庭经济状况差和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的心理压力总分显著偏高,而医学类、内向性格、单身和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的自杀意念总分显著偏高(均P<0.05),见表1。此外,在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后,心理压力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均与自杀意念间存在线性趋势关系,自杀意念随心理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减少,见图1。

表1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情况Tab.1 Psychological stress,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续表

图1 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剂量反应关系Fig.1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psychological stress,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and social support to suicidal ideationA:心理压力和自杀意念;B: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杀意念;C: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校正年龄、性别、年级、性格、生源地、专业类型、培养方式、是否单身、是否单亲、是否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专业满意度

2.3 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PSQ总分与RESE总分、SSRS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2、-0.39,均P<0.001),与SIOSS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1);RESE总分与SSRS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01),与SIOSS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01);SSRS总分与SIOSS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01),见表2。

表2 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and suicidal ideation

2.4 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表3 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Tab.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and suicidal ideation

2.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检验

以PPSQ总分及因子分为自变量,RESE和SSRS总分及因子分为中介变量,SIOSS总分及因子分为因变量,运用AMOS 20.0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良好(χ2/df=3.18,RMSEA=0.08,CFI=0.91,IFI=0.91),见图2。

图2 心理压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的结构方程模型Fig.2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f psychological stress,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and suicidal ideationRES,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进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重复抽样2 000次,计算95%可信区间。结果显示:三条中介通径的95%可信区间均不包括0,分别是(0.052,0.179)、(0.039,0.197)和(0.005,0.047),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和自杀意念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成立;间接效应0.230,效果量33.33%;直接效应0.460,效果量66.67%,说明:(1) 心理压力可直接预测自杀意念;(2) 心理压力还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自杀意念,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压力和自杀意念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 心理压力还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自杀意念,即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和自杀意念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 心理压力还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间接预测自杀意念,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和自杀意念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见表4。

表4 对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分析结果Tab.4 Results of Bootstrap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test for mediating effects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压力可直接预测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6]。Selye[22]的应激反应理论认为个体承受心理压力过程涵盖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抵抗阶段—衰竭阶段;当个体处于惊恐阶段时,若心理适应能力未立即发挥作用,则个体可能产生焦虑、恐慌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而此类负性情绪正是自杀意念的强危险因子[23-25]。此外,本研究显示,相比其他心理压力维度,环境和心境糟糕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这一点在不同学科学生间亦有所差异。刘学敏等[26]对342名工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际敏感可显著正向预测工科生的自杀意念;而魏晨[27]的研究表明,不同于医学生,学业压力对体育生的自杀意念未观察到显著影响。而对于医学本科生而言,学业压力则是影响其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28]。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医学生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学生相比,医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专业要求更加严苛,所处环境更加复杂,因而相关压力维度对其自杀意念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亦启示我们,需针对不同专业特性,侧重性开展心理服务,以防范不良事件。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均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两者均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因而,推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均可有效负向预测个体的自杀意念水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9-30]。当个体处于抵抗阶段时,心理适应水平逐渐发挥作用,致使其采取某种内部和/或外部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其中内部措施,譬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若个体本身的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等的自我效能感高,则有助于个体积极调整心态,防止情绪失调,从而降低自杀意念;而外部措施,譬如社会支持。目前,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和动态效应模型,其中缓冲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或中介因素,可对身处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间接保护作用,个体可通过寻求和利用情感或物质支持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防止自杀行为;而主效应模型即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作用具有直接增益作用[31],亦在本研究结果中得到验证。

最后,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和自杀意念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当个体遭遇心理压力时,相对而言更易首先进行自我的情绪调节以应对心理压力;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足以应对心理压力时,个体进而可能寻求社会支持以调节应激。同时,社会支持包括实际社会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32];一方面,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通常人际关系良好,遭遇压力而寻求外界帮助时,更易获得更高的实际社会支持;另一方面,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情绪体验能力强,更易感受到被他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而获得积极的社会交往体验,即领悟社会支持高。最终通过以上路径从而对个体的自杀意念产生影响[33]。

本研究结果对预防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提示高校可依据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特定维度,针对性开展相关心理咨询和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的心理韧性,提升心理适应能力,以缓冲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生提供应对心理压力的预案和资源,扩展心理压力释放渠道。高校可开展一定的社团活动和素质拓展,这既有助于扩大研究生的社交圈,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实际社会支持,又有助于培育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提升领悟社会支持;同时,家庭方面亦需要提供正向的情感陪伴,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实现其对社会支持的促进效应。研究生导师方面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支持与尊重,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预防长期的精神压力而导致的自杀意念的萌发。就学生本身而言,亦需要提高自我抗压和舒压能力,增强责任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此外,高校可依托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等调查,并基于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建立健全立体化多层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强自杀意念自动预警系统[34],进而实现“防患于未然”。

综上,本研究验证了最初假设,即心理压力不仅对医学院校研究生自杀意念发挥直接作用,亦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效应对其发挥间接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对降低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值得高校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意念心理压力总分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意念修复功法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通过图片看内心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