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护措施及绩效评价分析
——以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为例

2021-07-06 11:37陈万敏
乡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天保木材管护

陈万敏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贵州 龙里 551200)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1998 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其目标是停伐或调减木材产量,保护现有天然林,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加强森林管护,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缓解企业社会负担,为林区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以下简称“龙里林场”)为贯彻执行国家决策,抢抓契机,于1999 年被列为天保工程实施试点单位,2000 年全面启动实施一期天保工程,2000—2010 年一期天保工程财政投入资金3 401.3万元,2011—2020年二期天保工程财政投入资金4 674.83万元。经过林场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采取加强组织保障、建章立制、调减木材生产计划、加强护林防火宣传巡查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有效措施,使森林面积从11 586.66 hm2增加至13 271.35 hm2,森林覆盖率从67.30%增加至93.74%,森林蓄积从43.41 万m3增加至114.8万m3,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逐步恢复,职工收入不断提高,林场和谐稳定发展。

1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概况

1.1 自然概况

龙里林场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07°14′、北纬26°50′~26°5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 000~1 700 m;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坡度大小起伏变化很大;土壤以黄壤为主,呈微酸性;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 ℃,年平均降雨量1 089.3 mm,无霜期283 d,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

1.2 森林资源现状

龙里林场经营总面积13 329.72 hm2,其中林地面积13 271.35 hm2(占99.56%)、非林地面积58.37 hm2(占0.44%),森林覆盖率93.74%,活立木蓄积量114.8万m3。

龙里林场林地中乔木林地面积11 566.15 hm2,占87.150%;竹林地面积0.63 hm2,占0.005%,疏林地面积183.31 hm2,占1.380%;灌木林地面积1 060.86 hm2,占7.990%;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89 hm2,占0.790%;迹地面积29.28 hm2,占0.220%;宜林地面积326.23 hm2,占2.460%。

1.3 社会经济情况

龙里林场所在的龙里县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总面积1 521 km2,下辖5 镇1 街道、78 个行政村,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20 多个民族,总人口25.96万,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也逐渐形成。

龙里林场建于1957 年4 月,是贵州省林业局直接管理的大型国有林场,2016 年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转型为全额预算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宗旨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2020年年底,龙里林场在册职工536 人(在职183 人,退休353 人),退休职工年人均收入6.42 万元,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8.35 万元。林场内交通便利,场部距贵阳市28 km,距龙洞堡国际机场23 km,距龙里县城1 km,辖区内有湘黔、贵广、沪昆铁路,厦蓉、贵新高速公路,贵龙大道、210国道,工区有县道、乡道相通,具有较好的区域优势。

2 天保工程管护措施及成效

2.1 加强组织保障,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管理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龙里林场成立天保工程管理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分管副场长任副组长,下设天保办(森林资源保护科),专门管理天保工程事宜,森林资源培育科、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科、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工区管护站等部门配合。

根据天保工程管理要求,森林资源保护科工作职责上墙,有管理考核制度,有工程示意图,现有天保工程管护在岗人员63 人(护林员54 人,管理人员9 人),聘请生态护林员65人。保护科配置有电脑、档案柜、车辆、智能巡护系统,森林资源视频监控系统及无人机等设施设备,为天保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必备的硬件和软件保证。

天保工程实施期间,林场始终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严格森林采伐监督管理、天保专项资金管理、档案管理。

2.2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明确职责

完善规章制度是规范工程管理的保证。天保工程投资大、标准高、周期长,实施好这项宏伟工程,规范管理是关键。龙里林场对此十分重视,为把天保工程管护落到实处,制定了《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内部控制制度》《贵州省龙里林场护林防火目标考核办法》《森林火灾扑救应急处置预案》《森林消防专业队管理办法》《考核奖罚办法》等。实行“定面积、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奖励、包完成”责任制,林场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场长为第二责任人,2010—2020 年与天保工程管理的各部门层层签订管护目标责任状共143 份,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共1 500 份,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管护人员,落实到小班、细班,明确职责,严格兑现奖惩,真正做到级级抓、层层管、一抓到底、谁出问题谁负责,增强了管护人员责任心,有效提高了天保工程的管理质量。

2.3 调减木材生产计划,开展公益林建设,增加森林后备资源

自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龙里林场调减了木材生产计划,木材产量大幅度减少,与1997年相比,至今调减商品林采伐计划减少商品材9.58万m3。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 940.00 hm2,其中人工造林886.67 hm2、封山育林2 053.33 hm2(含人工促进233.33 hm2)。森林面积从11 586.66 hm2增加至13 271.35 hm2,净增1 684.69 hm2。森林总蓄积从43.41万m3增加至2010年的66.54万m3,再增加至2020 年的114.80 万m3,净增71.39 万m3。森林覆盖率从67.30%增加至2010 年的83.08%,再增加至2020年的93.74%,增加26.44 个百分点,增加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量。

2.4 加强宣传、巡护,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龙里林场利用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刷写标语、修建管护碑牌、印发宣传资料、开办宣传专栏、召开群众联防会议和管护人员进村入户、入校园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天保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龙里林场共发放张贴护林防火宣传标语、提示3万多份,给村民公开信及与林区周边村寨签订护林防火协议200余份,深入林区中小学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100余次,发放印刷森林防火宣传本子9 600个,书包170个,真正从根源上提高林区周边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民护林、兴林、爱林的良好社会氛围。

龙里林场在管护上加强巡逻防范,护林员每天坚持上山巡查,发现火情、被盗、病虫害等现象及时报告,并做好巡山笔记。对高火险等级天气,派人从10:00 到18:30蹬守瞭望台,一旦发现火情,及时报告森林资源保护科,森林资源保护科组织专业扑火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火场,将火及时扑灭,真正做到扑早、扑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经统计,天保工程二期期间发生森林火警145起(主要为林外火),出动扑火人次2 182 人次,森林火灾受害率0‰,低于国家管护标准≤0.7‰。同时,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对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治理,经防治,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均达到国家规定“四率”标准。

2.5 开展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

龙里林场现有中幼林面积4 044.22 hm2(幼龄林1 256.51 hm2,中龄林2 787.71 hm2),占林地面积30.47%,占经营面积30.34%。中幼林林分密度大,通透性差,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时有发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特别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为改善林分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培育健康森林,增强森林物种的多样性和森林的防护效能,龙里林场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2011—2020年共使用财政资金790.8 万元完成中幼林抚育5 333.33 hm2(含二次抚育)。

3 天保工程实施绩效评价

3.1 生态效益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被认为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天保工程的基本任务[1]。天保工程实施20年,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明显变化,龙里林场林地面积从11 586.66 hm2增加至13 271.35 hm2,净增1 684.69 hm2;森林蓄积从43.41万m3增加至114.80万m3,净增71.39万m3;森林覆盖率从67.30%增加至93.74%,净增26.44%。随着森林资源的变化,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功能也大大增强:一是森林调节热量平衡的能力增强,减少了地表水量蒸发,降低了风速,林场成为天然绿色屏障,“爽爽的贵阳”也因此得名;二是森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增强,林区内和平石板滩水库为当地村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三是森林改善大气质量、制造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增强,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增加了负氧离子,同时森林具备吸附灰尘的功能,减少了雾霾的产生;四是森林改善了陆地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环境,进一步为保护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条件[2]。

3.2 经济效益

天保工程启动前,龙里林场靠木材生产、林化厂、木材加工、车辆营运和花卉苗木等收入来维持运转。由于过度采伐,林木生产周期较长,森林资源枯竭,可采伐的木材越来越少,“木头经济”不能维持林场的生存和发展,林场逐渐陷入困境[2]。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森林蓄积量增加,林业效益随之增加,职工收入也逐步提高。

3.2.1 林木产品效益。林木产品效益主要包括木材产品和立木两方面[3]。对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的木材量和森林蓄积,计算出增量,再乘以立木的平均价格,得出林木产品效益。

木材产品效益,2011—2020 年林区派出所查获木材29.62 m3,扣除采伐和运输成本,根据市场的木材交易价格,确定立木的平均价格为320元/m3[3],由此计算木材产品效益价值为0.95万元。

立木产品效益,根据林场调查成果数据,1997 年、2010 年、2020 年林场森林蓄积量分别为43.41 万、66.54万、114.80 万m3,扣除采伐和运输成本,根据市场的木材交易价格,确定立木的平均价格为320元/m3,计算出立木产品效益价值增长22 844.8万元(见表1)。

表1 1997—2020年龙里林场森林蓄积增长及立木价值

3.2.2 职工收入年平均增长。职工年平均收入数据来源于龙里林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表”和工资发放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天保工程实施后职工工资明显增加,从1997年的年人均0.64万元增加至2010年人均2.88万元,再从2010年的2.88万元增加至2020年人均收入8.35万元(见表2)。

表2 1997—2020年龙里林场在职人员年人均工资统计

3.3 社会效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首先,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根据国家社会保险政策,林场职工参加省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100%,贵州省社保局按时足额发放退休职工养老金,职工生病有医保报销,自己承担的部分减少,确实解决了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后顾之忧,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逐渐改善,工作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其次,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林场职工深入林区宣传,工程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爱林、兴林、护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乱垦乱挖林地的行为大大减少,偷砍盗伐、乱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林政案件数量也不断减少,有效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发展。

最后,通过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生态护林员,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和公益林建设,解决就业岗位65 人次,助推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4 结语

天保工程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龙里林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永久、持续的战略过程,只有常抓不懈,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精神,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文化品位,努力培养人们“爱绿、养绿、种绿、护绿”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文化氛围[5],才能将“青山绿水”转变成“金山银山”,才能实现林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天保木材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向日葵的故事(下)
加纳木材工业界呼吁政府减免木材进口税以挽救国内木材工业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炭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