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7 08:49朱丽芹
医疗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被动下肢依从性

朱丽芹

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 (江西吉安 331500)

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休养,下肢长期制动,加之缺乏早期功能锻炼,易引起局部组织液未充分吸收、血运回流障碍,导致关节僵硬、关节内粘连、肌腱与韧带挛缩,进而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1-2]。康复锻炼是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关节僵硬的主要方式,但锻炼时间长、起效慢,且部分患者受治疗和并发症等因素影响常伴有消极心理,难以坚持长期训练,导致依从性差,致使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不佳[3-4]。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是一种功能锻炼康复仪器,能够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加快关节周围韧带、软骨及肌腱的修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效预防关节僵硬[5]。本研究选取94例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收治的94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1~64岁,平均(46.31±4.72)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7例,其他骨折2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47.49±4.37)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5例,其他骨折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为下肢骨折患者;均接受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先天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患者;对功能锻炼不耐受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无法配合功能锻炼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给予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环境、口头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术后2周内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踝关节跖屈背伸等下肢功能训练,出院前嘱其居家坚持锻炼,共干预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系统性护理。(1)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术后3~5 d 使用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TK-E 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前予以患者口服镇痛药,根据手术部位设置活动度,初期从最小角度开始,下肢交替置于仪器上,10~30 min/次,每日递增10°,每日锻炼2~4 h,持续4周后指导患者行自由功能活动,共干预8周。(2)系统性护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前组织患者参加骨折术后康复锻炼讲座,强调功能锻炼的优势,列举康复良好的病例,可在讲座上播放锻炼视频以加深患者的印象;心理护理,每周与患者进行2次沟通,60 min/次,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表达自我情绪,运用情绪引导、反馈式提问、注意力转移等方式疏导其负性情绪;疼痛护理,术后应用镇痛泵持续镇痛,指导家属镇痛泵的正确使用方式,镇痛期间加强巡视,若患者疼痛减轻,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延续指导,患者出院后借助电话、微信等方式督促其居家锻炼,针对居家锻炼困难的患者行视频一对一指导,必要时入户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关节僵硬度、关节功能、锻炼依从性。(1)关节僵硬度: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屈伸弧度、屈曲度,活动范围越大表示关节僵硬度越轻。(2)关节功能:使用膝关节功能量表评价两组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该量表包括肌力、活动度等6项指标,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佳。(3)锻炼依从性:依据患者配合情况评价其锻炼依从性,接受、完成医护人员制定的全部或部分锻炼方案为依从,反之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关节僵硬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关节僵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膝关节屈伸弧度、屈曲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僵硬度比较(°,±s)

表1 两组关节僵硬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膝关节屈伸弧度 膝关节屈曲度干预前 干预8 周后 干预前 干预8 周后观察组 47 46.92±4.28 91.26±3.43 58.93±8.42 97.62±5.37对照组 47 47.58±3.92 86.35±3.59 59.66±7.17 91.50±4.29 t 0.780 6.821 0.453 6.104 P 0.428 0.000 0.652 0.000

2.2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8 周后 t P观察组 47 57.51±7.14 77.50±7.39 13.337 0.000对照组 47 58.94±6.55 71.74±6.28 9.671 0.000 t 1.012 4.072 P 0.314 0.000

2.3 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锻炼依从性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5.023)。

3 讨论

关节僵硬是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由患者术后长时间肢体制动引起关节内外肌肉萎缩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命质量[6]。部分患者术后因害怕出现关节疼痛,未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致使下肢长时间制动,错过最佳康复时期,加剧骨折组织周围粘连严重程度,限制关节活动范围,进而引起关节僵硬[7-8]。

常规护理仅干预至患者出院前,出院后的锻炼效果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但多数患者在缺少专业人员监督后,其锻炼积极性较低,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训练内容,使得康复效果不佳。系统性护理从患者生理、心理层面入手,通过情绪调节、镇痛等措施改善其身心舒适度,使其可积极完成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康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膝关节屈伸弧度、屈曲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系统性护理用于骨折术后患者中,利于提高其锻炼依从性,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可协助患者完成术后的功能锻炼,无需其自主运动,患者易于接受;该仪器可根据人体关节活动范围灵活调整锻炼角度,协助患者完成关节外展、屈伸等多种动作[10-11]。持续性被动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强度、弹性和柔韧性,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浆液纤维蛋白的渗出[12]。同时,下肢血液循环的加快可减轻局部组织水肿与关节粘连症状,有效扩大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进而改善关节功能[13-14]。系统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锻炼指导前借助多元化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升其重视程度和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下肢训练,为预防关节僵硬、改善关节功能奠定基础;此外,系统性护理将延续指导纳入护理计划中,利用多种随访方式定期督促患者练习,可有效促进锻炼方案的落实,增强锻炼效果[15]。

综上所述,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系统性护理能够提升骨折术后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并可有效缓解其关节僵硬度,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被动下肢依从性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